APP下载

贵州水城县蟠龙乡长银煤矿矿床地质及成因分析

2021-11-18谢晓勇魏声鹏李定文

现代矿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含煤龙潭玄武岩

谢晓勇 魏声鹏 李定文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五总队)

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贵州西部的水城地区又是煤海中的煤海[1]。长银煤矿位于贵州省水城县东南部的蟠龙乡。自1965年以来,多家单位在该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目前已圈定煤的保有资源储量共6 234万t,煤层气潜在资源储量为

3.643亿m3。该矿床在区域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煤层出露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中,地层可分为3段,每段地层中的层厚、煤层发育情况均不一样。这对其形成环境及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据此,本研究通过对长银煤矿的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初步探究该矿床的成因。

1 区域地质背景

自中晚元古代以来,贵州地区可划分为扬子陆块和华南褶皱系2个一级构造单元。黔北隆起、黔南坳陷、川南盆缘坳陷、雪峰褶皱带、右江褶皱带等5个二级构造单元[2](图1(a))。矿区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内,区域褶皱和断裂发育(图1(b))。主要褶皱有三丈水背斜、盘龙向斜、小河边向斜、土地垭向斜、大河边向斜以及中营向斜。断裂主要有水城断裂带。矿区范围所在区域构造位置处于三丈水背斜北段西翼,地层倒转,产状陡立。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其岩石组合以碳酸盐岩为主,其次为碎屑岩沉积建造,中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则为一套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上部为浅灰绿色黏土质凝灰岩,其下以深灰、灰黑色块状玄武岩为主。

晚二叠世是水城地区重要的成煤时期,期间,扬子地块呈西高东低、西陆东海的格局[3]。此外,西部地区断裂构造活动广泛,大量玄武岩浆发生喷溢,聚煤盆地基底得到显著的填平补齐[4]。聚煤沉积盆地基底通常存在着古断裂,这恰好对聚煤盆地有着较为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由于区内紫云—班都、师宗—贵阳断裂影响,水城地区的含煤地层主要为海陆交互相沉积[5]。龙潭早期玄武岩浆停止喷溢,西部地区开始接受沉积。龙潭晚期,区内构造活动逐步趋于平稳,聚煤盆地性质渐变为坳陷型。而且雨水较多,河流搬运显著增强。从而,三角洲广泛发育,物源(碎屑)供应充足,是十分理想的聚煤场所[6]。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岩性

矿区内主要出露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图1(c)),局部有第四系覆盖。自东向西地层由老到新分布,因受地质构造活动影响,矿区内F6断层以东地层均发生倒转。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以上各地层上。

(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为灰、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质地较纯,坚硬,厚至中厚层状,含块状燧石,中、下部夹有厚层状、层理不清的结晶质灰岩,产蜓科化石。地层主要出露于区内东部至边界外,呈带状,近南北向展布。

(2)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上部主要为灰绿色、深灰色拉斑玄武岩,隐晶质结构玄武岩,下部主要为深灰黑色块状拉斑玄武岩及少量玄武质熔岩集块岩,玄武质凝灰熔岩。地层于区内中部大面积出露,呈带状,近南北向展布,与下伏茅口组(P2m)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含煤地层,由灰—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质灰岩、灰岩和煤层组成。产蕨类植物化石及少量腕足类动物化石。地层于区内中部大面积出露,呈带状,近南北向展布。

(4)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主要出露于区内北部,F4断层至矿区南部,地表第四系覆盖较深,未出露,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细晶至中晶石灰岩,块状构造。

(5)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主要出露于区内矿界西部。岩性为灰褐、黄褐、灰绿、灰、紫灰、灰紫色薄—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灰岩、泥灰岩。具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瓣鳃类及腕足类化石。

(6)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出露于测区西部,主要为浅灰薄至中厚层状泥晶灰岩,淡绿、浅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夹薄层灰绿色粉砂岩及泥岩。

(7)第四系(Q)为残坡积层,由灰岩、泥页岩、砂岩、玄武岩的风化产物组成,其中混杂有上述岩石碎块,另有大范围的灰岩、玄武岩崩塌、滑坡堆积物,主要分布在龙潭组地层的缓坡处。

2.2 构造

矿区位于三丈水背斜北段西翼,F6断层为界以东,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由T1y~P2m地层构成,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为东偏北,倾角为75°~85°,平均为80°,矿区范围内地层均发生倒转;F6断层为界以西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由T2g~T1f地层构成,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西偏南。矿区范围内及附近主要有南北向断层1条,北西向断层1条,东西向断层2条(表1)。其次矿区内还发育有断距小于5 m的多条断裂,可采煤层主要赋存于P3l中,总体上保存较好。

2.3 岩相古地理

?

聚煤作用通常发生于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潮坪、泻湖和碳酸盐岩台地等沉积环境[7-8]。但不同的沉积环境,其聚煤作用强度有所不同,由上三角洲平原到下三角洲平原、潮坪、泻湖、障壁坝,再到碳酸盐岩台地具有减弱趋势[9]。水城长银煤矿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二叠纪龙潭期,水城地区处于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图2),利于煤矿形成。

3 含煤岩系地质特征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地层。岩性由灰色、黄灰色、紫灰色或浅灰色薄层状至中层状细砂至粉砂岩、泥砂质岩石、炭质泥岩以及煤层组成,局部夹有薄层高岭石泥岩。各岩性粒度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旋回特征。而在横向上相变明显,由北向南逐渐变厚;垂向上正粒序层理或逆粒序层理。地层厚289.60 m。产束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及似瓦岗贝等动物化石。主要出露于矿区中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含煤层11~43层,一般为25层,煤层平均总厚为21.50 m,含煤系数为8.00%,含可采煤层7层(C14、C15、C16、C17、C18、C19、C29),可采煤层总厚为15.58 m,可采煤率为5.80%。根据岩性,由下至上分为3段,具体分述如下:

第一段(P3l1)煤系底部至B3标志层顶,岩性以灰、浅灰色砂岩、铝土岩为主,粉砂质泥岩及煤层。厚44.75~88.95 m,平均为67.58 m,含煤3~12层,一般为5层,含可采煤层1层。

第二段(P3l2)为B3标志层顶至B1标志层顶,由灰、浅灰色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厚111.07~160.22 m,平均为139.07 m,为矿区主要含煤段。含煤8~15层,一般为10层,含可采煤层5层(C15、C16、C17、C18、C19)。

第三段(P3l3)为B1标志层顶至煤系顶部,岩性为局部含铁质或泥质的粉砂岩、钙质泥岩以及薄煤层(或煤线),夹薄层泥灰岩。厚39.75~115.69 m,平均为82.95 m。含煤2~7层,一般为3层,含零星可采点(C14)。该段煤层层位、厚度较稳定。动、植物化石种类多,有大羽羊齿、扇叶、蕉羊齿等。

4 矿床成因浅析

综上所述,含煤岩系龙潭组地层的岩石组成、岩性粒度等均指示有多个旋回的沉积特征。据钻孔资料显示,矿区内的岩相在横向上变化不大,垂向上交错层理清晰,呈现出明显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对应的岩性旋回表现为由灰岩、砂岩、泥岩再到煤沉积多个旋回。整体上可分为3个旋回,第一旋回地层平均厚度为67.58 m,第二旋回地层平均厚度为139.07 m,第三旋回为82.95 m。指示为一个先海侵,然后海退的过程。龙潭期的地层主要呈泻湖相、泥炭沼泽相、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及沼泽相等,而当时的水城属于三角洲沉积地区[10]。此外,水城地区西临康滇古陆,即离物源区较近,利于沉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丰富的陆源碎屑补给。海侵时,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大,且与泥炭堆积速率保持平衡,利于泥炭层堆积的可容纳空间持续很长时间,从而形成较厚的煤层[1]。

5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长银煤矿是形成于二叠纪龙潭期,三角洲相的先海侵再海退的沉积环境中,来自于康滇古陆的植物碎屑充足、稳定供应,泥炭持续堆积的结果。此外,本井田含煤地层厚,可采煤层多达7层以上,沿走向往南可采煤层厚度增厚,且厚度较稳定,煤炭资源储量较丰富。据此建议,矿界以南5 km范围内增强勘查。

致谢铁永洪、魏声鹏、杨林等项目组成员参与了本次野外调研工作,在此表示真诚感谢!

猜你喜欢

含煤龙潭玄武岩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玄武岩纤维可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龙潭画影
电厂含煤废水综合收集利用工程案例分析
基于工程实践的火电厂含煤废水集转措施探讨
含煤地层的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及防护研究
九龙潭的龙
火山作用对板块构造环境的判别方法
2019年全球连续玄武岩纤维市场产值将达1.047亿美元
永平龙门的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