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疆地区某规模化猪场主要传染病抗体检测与分析
2021-11-18王紫阳邱国斌屈勇刚孙琼飞党瑞莹周海琴张小玉常军帅
王紫阳 邱国斌 屈勇刚 孙琼飞 党瑞莹 周海琴 张小玉 赵 玉 常军帅
(1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2动物疾病防控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 832003)
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口蹄疫是目前对规模化猪场危害较大的疫病。对于猪场而言,大多采取的是以疫苗免疫接种为主的防控措施,而对于免疫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依赖监测猪群的抗体水平,只有当猪群整体的抗体水平足够高时,才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为了评估北疆地区某规模化猪场猪群抗体免疫水平,有效防范主要疫病风险,本试验对该规模化猪场开展了相关疫病的抗体检测和评估,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从北疆某规模化猪场采集猪血液样品286份。其中包括不同类型的猪群(保育猪34份、哺乳仔猪69份、育肥猪20份、种公猪19份、后备猪10份、繁殖母猪134份)。经了解,该猪场的疫苗及免疫程序均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及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对猪群进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
1.2 检测试剂及仪器
猪瘟病毒抗体ELISA试剂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ELISA试剂盒、猪伪狂犬病毒gE、猪伪狂犬病毒gB ELISA试剂盒均购自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猪圆环病毒2型ELISA试剂盒购自北京金诺百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猪口蹄疫O型ELISA试剂盒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自动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生产);一次性5 mL兽用采血针(武汉民生医用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微量移液器(Eppendorf)。
1.3 检测依据及方法
依据GB/T 16551-2020《猪瘟诊断技术》、GB/T 18935-2018《口蹄疫诊断技术》、GB/T 18641-2018《伪狂犬病诊断方法》、DB21/T 2473-2015《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DB32/T 3777-2020《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病防控技术规范》等进行抗体检测。检测方法严格按照各ELISA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试验结果的判定标准
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判定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各疾病试验结果的判定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几种主要疫病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经检测该规模化猪场 PRRSV、CSFV、PRV-gB、PRV-gE、PCV-2、FMDV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0.56%、83.57%、82.84%、18.28%、90.29%、71.86%;离散度分别为94.60%、26.17%、32.86%、61.58%、84.94%、57.31%;变异系数分别为 0.53、0.39、1.41、0.49、0.54、1.09。几种主要疫病的抗体水平均高于国家规定的70%抗体水平标准,但离散度和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免疫水平参差不齐;PRV-gE抗体阳性率为18.28%,说明该场可能存在野毒感染的情况,具体试验结果见表2。
2.2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抗体检测及分析
对该场不同类别的猪群进行PRRSV抗体检测得知,该猪场哺乳仔猪、繁殖母猪、育肥猪、种公猪、保育猪、后备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06%、96.27%、100.00%、52.63%、91.18%、100.00%;S/P的平均值分别为 1.49、1.93、2.43、1.08、1.80、1.54;变异系数分别为 0.66、0.45、0.33、0.98、0.51、0.37。一般来讲,免疫较好的猪场PRRSV的抗体阳性率应在70%以上,S/P的平均值在0.7~1.8之间,离散度应在25%左右[1]。在该场中除种猪外,其他猪群的抗体水平均达到70%以上,但离散度较大,变异系数较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免疫操作不当或猪只的免疫耐受问题,应对现有的免疫操作及免疫程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抽检的19头种公猪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现出仅有10头种公猪抗体结果为阳性,且离散度高达105.93%,变异系数为0.98,这些结果表明,该场种公猪的抗体水平低下,变异系数很大,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类别猪群PRRSV抗体检测结果
2.3 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对该场不同类别的猪群进行CSFV抗体检测得知,哺乳仔猪、繁殖母猪、育肥猪、种公猪、保育猪、后备猪的CSF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16%、96.26%、75.00%、84.21%、44.12%、80.00%。除保育猪外,其余类别猪群抗体阳性率均达到70.00%以上,其中繁殖母猪的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是种公猪,抗体阳性率最低的是保育猪群,仅有44.12%。繁殖母猪抗体阳性率为96.26%(129/134),平均阻断率为78.78%,变异系数较小,能够为哺乳仔猪提供较高的免疫保护。保育猪群的抗体阳性率未达标,经问询场方技术人员,该场保育猪群的免疫日龄为35日龄,而此次血清采集的时间为28日龄左右,此阶段猪只的免疫水平还只是依靠母源抗体来维持,但在28日龄时,抗体水平已经下降到44.12%,且变异系数较大,因此应对现推行的免疫时间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猪群能够及时得到免疫,降低猪群在该阶段的感染风险。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类别猪群CSFV抗体检测结果
2.4 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对该场不同类别猪群进行PCV-2抗体检测可知,哺乳仔猪、繁殖母猪、育肥猪、种公猪、保育猪、后备猪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33%、100.00%、100.00%、100.00%、75.00%、100.00%,均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70%)。保育猪群虽达到了70%以上,但与其他猪群相比,抗体水平仍然较低且离散度和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该猪群的抗体水平整体度不高,仍然有很大的感染风险。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类别猪群PCV-2抗体检测结果
2.5 猪伪狂犬病gB与gE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该场的PRV-gB抗体总的阳性率为82.84%,除育肥猪群外,其他猪群抗体阳性率都高于70.00%,其中种公猪和后备猪群的抗体阳性率高达100.00%,且离散度和变异系数较低,能够对猪群产生较好保护,育肥猪的抗体合格率仅有30.00%,猪群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存在极高的感染风险;该场的PRV-gE抗体总的阳性率为18.28%,除育肥猪群和后备猪群外,其他猪群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野毒感染,虽然该场对猪伪狂犬病疫苗进行了高强度的免疫,但仍不能避免伪狂犬病毒野毒的侵袭,这可能与疫苗毒株对目前该场所流行的毒株保护力低下有关[2],也可能是部分猪只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具体结果见表6、表7。
表6 不同类别猪群PRV-gB抗体检测结果
表7 不同类别猪群PRV-gE抗体检测结果
2.6 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对该场不同类别猪群进行FMD-O抗体检测可知,除育肥猪群外,其他类别猪群抗体合格率均达到70.00%以上;育肥猪抗体阳性率仅有6.25%,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繁殖母猪、种公猪和后备猪群虽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其离散度和变异系数较大,可见各猪群间口蹄疫的免疫水平参差不齐。具体结果见表8。
表8 不同类别猪群FMDV-O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通过对该规模化猪场PRRSV、CSFV、PRV-gB、PRV-gE、PCV-2、FMDV-2整体抗体水平与不同类别猪群之间抗体水平的分析得知,猪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整体来看,虽然各个疫病的抗体合格率均达到了70%以上,但离散度偏高,变异系数偏大,提示整体免疫水平整齐度不高;二是从不同类别猪群抗体水平分析可知,种公猪群的PRRSV抗体阳性率不高,仅为52.63%(10/19);除育肥猪群和后备猪群外,其他猪群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猪伪狂犬病毒野毒的感染;三是保育猪群CSFV的抗体合格率仅为44.12%(15/34);四是育肥猪群PRV-gB的抗体阳性率仅为30.00%(6/20),FMDV-O抗体合格率仅为6.25%(1/16)。
针对以上分析发现的问题,结合该场目前的免疫程序,提出以下建议:针对种公猪群PRRSV抗体合格率不高,可科学地提高对种猪群的免疫频率,对抗体检测阴性的猪只及时补免,并对该猪群的抗体水平进行持续监测,对于免疫耐受的猪只,可进行淘汰处理[3];对于PRV-gE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猪群,应进行复检,若复检结果仍为阳性,则建议淘汰[4];对于保育猪群CSFV抗体合格率不高,根据刘功成等[5]的研究报道,及时对现有的免疫程序进行优化,对阴性猪只补免,即可确保猪群在进入下一阶段前,整体可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对于育肥猪群中的PRV-gB、FMD-0抗体水平偏低,根据将福信等[6]的研究报道,口蹄疫免疫效果不好的原因可能是猪群存在较大免疫空白期,猪群的免疫率未能达到100%,加上现有的免疫程序不完善,未能及时地对超出保护期的群体进行免疫。
4 结论
综上所述,一方面该规模化猪场应对本场不同类别的猪群进行抗体水平的监测,并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对现有的免疫程序进行调整,从而探索出适合本场的免疫方案,并确保免疫方案科学[7];另一方面应注重疫苗的质量以及免疫人员的操作规范,避免由于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免疫失败[8]。只有做到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有可能保证猪群的整体健康,使得养殖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