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天数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2021-11-18吴胡强

中国猪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死胎输精木乃伊

吴胡强

(福建省屏南县农业技术和农村产业发展中心,福建屏南 352300)

批次化生产就是将原有不间断的连续式生产模式,即每天都有断乳、配种及分娩的工作,改为在集中的时间内完成生产工作,且间隔分明有规则[1]。母猪的批次化管理集成了同期发情、定时输精、同期分娩、栏舍设计等系列技术,是养猪业的重要集成技术之一[2]。

批次化生产主要利用激素(如烯丙孕素)使母猪同期发情[3],将配种集中在某一天或几天进行,可以将有效产仔率从原来的75%提升到80%[4],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批次化生产还实现了同期集中分娩、断奶、转群,将各项工作时间分布在不同的周次[5],避免传统生产模式中,一周需要兼顾配种、分娩、断奶、转群等多项工作而导致的人员精力分散、事务繁多以及工作时间分布不均的情况,可以节省人工成本,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6];批次化生产模式提高了猪群的整齐度,使尽可能多的母猪群处于同一阶段,方便疫苗免疫,母猪群抗体水平处于同一阶段,母源抗体稳定可靠[7];集中断奶、转群可以使同一批次群体数量一直维持到保育及育肥猪群,猪群大小、健康水平均衡,便于生产管理与免疫操作,大大提高保育至育肥阶段的生产效率和成活率;最终实现集中销售,减少由运猪车辆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

因此,本试验以大白猪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天数的批次化生产模式对于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养猪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

1 批次化生产

1.1 批次化生产的主要模式

批次化生产模式可以按照每个批次间的时间间隔不同来划分为1周批、2周批、3周批、4周批和5周批[8],不同批次模式适合不同规模的猪场。

1.1.1 1周批次

国内猪场普遍使用1周批次化生产模式,每周的工作任务相对均衡、固定,周内工作不容易调整,一般不使用激素。1周批次适用于规模较大、专业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人员配套明确、充足的猪场。

1.1.2 2周批次

2周批次生产模式将整个生产母猪群分成10组,每2周同期配种一批母猪。每个组轮流进入产房,产房需要2单元,需要一次装满,每2周同期分娩一次,每2周断奶一批,每个批次的相同生产环节间隔2周。2周批次模式适用于有一定规模且专业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人员配套较明确、充足的猪场。

1.1.3 3周批次

3周批次生产模式将整个生产母猪群分成7组,每3周同期配种一批母猪。每个组轮流进入产房,产房需要2单元,需要一次装满,每3周同期分娩一次,每3周断奶一批,每个批次的相同生产环节间隔3周。3周批生产模式符合猪只的发情节律,21 d和42 d返情母猪可以进行下一批次配种[9],生产节奏适中,可以将主要的工作分配到2~3周进行,生产组织从容规律。3周批次生产模式容易操作,适应性强,所以适用各种规模猪场[10]。

1.1.4 4周批次

4周批次生产模式将整个生产母猪群分成5组,每4周同期配种一批母猪。每个组轮流进入产房,产房只有一个单元,需要一次装满,每4周同期分娩一次,每4周断奶一批,每个批次的相同生产环节间隔4周。4周批可节约1/3的产床[11],但主要生产操作集中度高,劳动力需求量大,分娩周与配种周重合,人员组织调配难度高,适用于小规模猪场。5周批次生产模式对定位栏的需求量较大,两次配种时间间隔较长,母猪出现返情等问题时入群难,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增加,相对降低了母猪的利用效率。

1.1.5 5周批次

5周批次生产模式将整个生产母猪群分成4组,每个组轮流进入产房,产房只有一个单元,需要一次装满,每5周同期分娩一次,每5周断奶一批,每个批次的相同生产环节间隔5周。

1.2 批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

1.2.1 定时输精

定时输精技术包括发情周期同步、卵泡发育同步、排卵同步、人工输精4个部分。目前,根据使用同期发情激素的复杂程度与同期发情的效果,定时输精分为简式定时输精和精准定时输精2种[12]。

1.2.2 简式定时输精

简式定时输精是在生产中进行14~18 d的烯丙孕素饲喂来延长后备母猪的黄体期,之后统一停止饲喂烯丙孕素来达到性周期一致的效果,再在烯丙孕素停喂的1周内进行发情鉴定,进行人工授精。简式定时输精提高了母猪发情和配种的集中程度,明显提高了猪场的配种率和发情率,同时也提高了母猪的整齐度,方便猪场疫苗免疫[13]。但是,简式定时输精需要进行母猪的发情鉴定,工作量大,耗费时间多,并且查情次数的多少与查情人员的工作认真度等都对简式定时输精效果有较大影响。

1.2.3 精准定时输精

精准定时输精不需要对母猪进行发情鉴定,通过烯丙孕素、PMSG、GnRH的联合使用,实现母猪的同期发情,卵泡同步发育,同期排卵[14]。在生产中给后备母猪连续14~18 d饲喂烯丙孕素延长黄体期[3],统一停喂后达到性周期同步,停喂42 h肌肉注射1 000 IU的PMSG来促进母猪的发情和卵泡发育[15],停喂80 h后肌肉注射100 μg的GnRH促进排卵,注射GnRH后24 h对母猪进行第一次人工授精,40 h后进行第二次人工授精。精准定时输精减少了母猪发情鉴定环节,提高了母猪的配种率,增强母猪的繁殖性能。

1.2.4 同期分娩

同期分娩需要参考预产期,一般将115 d作为母猪的预产期,并根据预产期来计算同期分娩的最恰当日期。同期分娩通过药物联合使用方式进行,在妊娠114 d对母猪注射前列腺素使母猪同期分娩。分2次注射,间隔6 h。在注射前列腺素20~24 h后再配合使用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加快分娩速度[16]。缩宫素的剂量没有具体标准,一般控制在5~30 IU为宜。有研究表明在注射前列腺素24 h后使用卡贝缩宫素比缩宫素效果更好。同期分娩可以实现母猪护理的集中,降低难产发生率,提高产床利用率,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目前激素终止妊娠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诱导分娩中不同的药物使用达到的同步化效果并不理想[15]。因此同期分娩应该注意激素的选择与用量。

1.3 批次化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批次化生产模式中,后备母猪和乏情母猪缺少外界的刺激,无法在计划的时间内自动发情,所以需要准备更多的后备母猪[16],以便在出现部分母猪无法发情的情况时及时补充生产母猪群,减少分娩栏浪费的情况,达成目标产仔数量。批次化生产的工作安排不恰当会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分娩率突然改变造成生产断档。

目前国内推广最多的是德式3周批次生产模式[17]。但是德式3周批次化生产模式存在两大问题:一是3周批次化生产模式的哺乳期一般为28 d[18],哺乳期长促使繁殖周期长,周转率下降,年产窝数减少,PSY也下降;二是初产母猪28 d哺乳期带仔多,哺乳期采食不足,容易因为断奶后失重多产生二胎综合征。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

试验在福建某种猪育种场进行,选择该场2021年3月1日至9月1日大白生产母猪产仔记录完成本次试验。

2.2 试验材料

根据批次化生产需要,试验中所用的主要材料有以下5种。

2.2.1 烯丙孕素

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使母猪处于一种假孕状态,用于同步母猪性周期。具体使用方法:直接将烯丙孕素添加在饲料中饲喂给母猪,1次/d,20 mg/头,连续饲喂18 d。

2.2.2 PMSG

促进卵泡发育,用于卵巢和卵泡的发育,同步卵泡发育。使用方法:1 000 IU/头。后备母猪停喂烯丙孕素42 h注射,经产母猪同批断奶后1天注射。

2.2.3 GnRH

促进腺垂体激素分泌卵泡激素,用于批次化生产中同期排卵。使用方法:100 μg/头,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分别在注射PMSG后72 h和80 h注射。

2.2.4 氯前列烯醇

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前列腺类似物,可诱导同期发情,同期分娩,以及治疗子宫方面的疾病。使用方法:妊娠114 d注射0.2 mg/次,每次间隔6 h,一共2次。

2.2.5 催产素

加强子宫和输卵管收缩。使用方法:人工输精时加入10 IU。第1次注射氯前列烯醇24 h后注射,17.5 μg/头。

2.3 试验设计

按猪场原有的胎次结构与配种节律随机分配试验猪,试验中对胎次结构不进行控制。选择体况合理、上一胎繁殖成绩正常的1~6胎大白母猪进行试验,每批断奶后淘汰不合格的生产母猪,补充合格的后备母猪组建一个批次生产群。所有试验猪均采用精准定时输精模式进行批次化配种。试验猪按以上原则分为3组,分别为I组、Ⅱ组、Ⅲ组,分别按7 d批次、21 d批次、28 d批次生产节奏进行批次化配种。第一期为I组,采用猪场原有的周批次配种模式,每批配种40头,配种7批,共280头大白母猪,取得252头大白母猪的产仔记录;第二期为Ⅱ组,将3个周批次正常断奶母猪集中,补充合格的后备母猪组建一个批次化生产群,采用21 d批次配种模式,配种1批,共100头大白母猪,取得88头大白母猪的产仔记录;第三期为Ⅲ组,将4个周批次正常断奶母猪集中,补充合格的后备母猪组建一个批次化生产群,采用28 d批次配种模式,配种1批,共105头大白母猪,取得92头大白母猪的产仔记录。

2.4 试验方法

所有试验猪均采用相同的定时输精与同期分娩技术处理,主要流程与关键点如下。

2.4.1 定时输精

合格的断奶母猪与补充的后备母猪组建一个批次的配种群,配种群采用连续饲喂烯丙孕素18 d,停喂42 h后肌肉注射1 000 IU的PMSG来促进卵泡发育和发情。后备母猪注射完PMSG 80 h后注射GnRH,经产母猪注射完PMSG 72 h后注射GnRH,注射GnRH后24 h进行第一次人工授精,间隔半天进行第二次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时在精液中加入10 IU的缩宫素。

2.4.2 同期分娩

母猪妊娠第114 d的上午9时注射氯前列烯醇0.2 mg,间隔6 h后第2次注射氯前列烯醇,第2天上午9时注射17.5 μg缩宫素。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1 窝总产仔数

母猪产仔后及时记录窝总产仔数。窝总产仔数是包括窝产活仔数、木乃伊胎、死胎、死产等在内的初生时仔猪的总头数。

2.5.2 窝产活仔数

母猪产仔后及时记录窝产活仔数。窝产活仔数是出生重大于1.00 kg的存活仔猪的数量。

2.5.3 死胎数

母猪产仔后及时记录死胎数。死胎数包括死胎与产后不合格(小于1.00 kg)的弱胎。

2.5.4 木乃伊胎数

母猪产仔后及时记录木乃伊胎数。

2.5.5 公仔猪数

母猪产仔后及时记录窝产活仔中公仔猪的数量。

2.5.6 母仔猪数

母猪产仔后及时记录窝产活仔中母仔猪的数量。

2.5.7 初生窝重

仔猪出生后24 h内及时对每窝初生活仔猪的总重量进行称重记录。

2.6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对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所得数据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天数批次模式窝总仔数、活仔数、出生窝重分析

由表1可知,窝总仔数、出生窝重在Ⅰ、Ⅱ、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窝产活仔数Ⅱ组比Ⅰ组高1.13头,差异显著(<0.05),Ⅲ组与Ⅰ组、Ⅱ组差异不显著(>0.05)。

表1 不同天数批次模式窝总仔数、活仔数、出生窝重分析

3.2 不同天数批次模式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分析

由表2可知,木乃伊胎数Ⅰ组比Ⅲ组高0.60头,差异极显著(<0.01),Ⅰ组比Ⅱ组高0.43头,但差异不显著(>0.05),Ⅱ组比Ⅲ组高0.17头,但差异不显著(>0.05);死胎数Ⅱ组比较Ⅰ组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0.05),Ⅰ组比Ⅲ组高0.56头,差异显著(<0.05),Ⅱ组比Ⅲ组高0.85头,差异极显著(<0.01)。

表2 不同天数批次模式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分析

3.3 不同天数批次模式公仔猪数、母仔猪数分析

由表3可知,公仔猪数Ⅲ组比Ⅰ组高0.27头,但差异不显著(>0.05),Ⅱ组比Ⅲ组高0.5头,但差异不显著(>0.05),Ⅱ组比Ⅰ组高0.77头,差异显著(<0.05);母仔猪数Ⅰ、Ⅱ、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天数批次模式公仔猪数、母仔猪数的分析

3.4 窝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相关性分析

双变量Spearman检验结果显示,窝总仔数与死胎数呈正相关(r=0.386,<0.01)。窝总仔数与木乃伊胎数呈正相关(r=0.196,<0.01)。木乃伊胎和死胎数呈正相关 (r=0.122,<0.05)。

表4 窝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相关性分析

3.5 出生窝重与活仔数的回归分析

表5 相关分析表

由表6可知决定系数r2=0.677,表示因变量出生窝重的变异中有67.7%是由自变量活仔数的不同造成的。“调整r方”是修正的决定系数,为0.676标准估计的误差为3.774.

表6 回归分析常用统计量表

由表7可见F=843.035,残差均方σ2=14.241,=0.000<0.01,表明出生窝重对活仔数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

表7 回归关系方差分析表

由表8可见回归系数b=1.251,截距(常数项)a=2.221,可建立回归方程y=2.221+1.251x。回归系数b检验的统计量t=29.035,=0.000<0.01,截距a检验的统计量t=3.749,=0.000<0.01,即出生窝重与活仔数的回归系数均极显著,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表8 回归系数及回归系数的t检验表

4 讨论

繁殖性能是母猪最重要的生产性能,直接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是评价养猪业水准的重要指标[19],窝总产仔数、活仔数、出生窝重等都是母猪繁殖性能好坏的重要衡量指标,3种批次化配种模式下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都比较正常。由表1可知:活仔数21 d与7 d批次模式差异显著(<0.05),与28 d批次模式差异不显著(>0.05)。表明生产中适当延长批次配种时间有提高窝产活仔数的趋势。由表2可知:7 d批次与28 d批次生产模式比较,木乃伊胎数存在极显著差异(<0.01),死胎数存在显著差异(<0.05),与21 d批次差异不显著,可知延长批次配种时间可以降低母猪产木乃伊胎与死胎的数量,但有一个延长的最低控制天数,控制天数太短则效果不好。木乃伊胎与死胎减少可能与批次时间延长后降低疾病感染风险有关,需要做进一步的相关研究。表3可知:21 d批次与7 d批次在公仔猪数上存在显著差异(<0.05),其他差异不显著(>0.05)。这一结果与公、母的性别比例1∶1不吻合,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做适合性检验进行判断。从表4窝总产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相关性分析可知:死胎数、木乃伊胎数、窝总产仔数两两之间呈正相关,说明窝总产仔数越多出现的死胎、木乃伊胎数也会越多,提示生产中随着母猪产仔数的提高,母猪的饲养管理需要进一步精细化。表5表明:出生窝重与活仔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与相关的结果相同。出生窝重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综合指标,出生窝重与配种及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有关,生产中需要做好妊娠母猪的全面管理。出生窝重与活仔数的回归方程可以作为预测出生窝重的一种实用方法,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21 d批次生产模式提高了窝产活仔数,28 d批次生产模式降低了死胎数和木乃伊胎数,窝产仔数增加,死胎数、木乃伊胎数也会增加,3种生产模式对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无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死胎输精木乃伊
猪子宫内深部输精技术与应用
母猪低剂量深部输精技术研究
可视输精枪在广西母水牛生产中的应用
木乃伊做CT
木乃伊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
消失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木乃伊洗裹尸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