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美术读物的民族化探索
——浅探张世明先生的艺术创作之旅

2021-11-18罗玲

国画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图画书动画片动画

罗玲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如果说,将张光宇先生视为“开辟新中国现代美术设计的先行者”,那可以将张世明先生称为“将新中国美术动画经验成功转型至少儿图画书创作领域的践行者”。

张世明(1939—2016)出生于上海,1954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即浙江美院前身)附中。毕业后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8年调职进入少年儿童出版社,至1998年退休。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蜚声海内外,由其参与的《大闹天宫》、主创的《南郭先生》等中国美术动画片,《守株待兔》《九色鹿》《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图画书,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少年儿童,将国际奖项一一揽收。1995年获得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金苹果奖,1980年与1996年获得亚洲野间儿童插图奖,1993年获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插画奖,同时获得当年联合国儿童救援基金会大奖。其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之上的造型语言与现代美术应用的结合,创造出独具中国面貌的图画书。国际上,也通过他的作品得以了解当时中国原创儿童图画书的创作面貌与艺术高度。

在张光宇、万籁鸣、特伟等第一代中国动画美术创作者带领下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方向是从中国传统中吸取灵感,结合现代的美术动画技术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风格。1949到1978年美影厂在特伟导演提出的“民族化之路”上的探索前行期间,诞生了《大闹天宫》等享誉国际的动画美术作品,作为美影厂创作群里的一员,张世明当然也参与其中。此类的美术动画是在以“创作群”为单位的集体创作、集体学习、群体性劳动中诞生的。实行集体“创作群”模式的上海美影厂,犹如一座培养少儿美术创作人才的“黄埔军校”,“民族化——从中国传统中吸取灵感”贯穿张世明先生毕生的艺术创作。这一时期美影厂创新探索,发明创作了折纸片、剪纸片、水墨片、木偶片等具有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的风格的动画片,创作手段的不拘一格、推陈出新,皆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上的。由此培养出的第二代美影厂“悍将”张世明先生,二十年间集体创作数十部美术动画片,直至调任至少年儿童出版社。

“民族化之路”上的中国风

在张世明众多图书插画作品中,其在1979年创作的中国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吸取中国民间剪纸与传统汉画像石形式来创作,将故事落墨于宣纸之上。这样的艺术风格在当时世界儿童图画书整体的艺术面貌中是新鲜的、稀有的、民族化的。画面中飞白的毛笔线条、晕染与肌理共享,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语言特点与强烈的东方审美意趣。果不其然,此书获得了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亚洲文化中心举办的野间儿童图书插图大奖。张世明先生迎来个人创作道路上的首次高峰。

1981年,由其负责造型设计、获评中国文化部优秀动画片的《南郭先生》,与其作为个人图画书创作的《滥竽充数》比较,两者角色的造型语言有着明显的跨界交叉移植的痕迹。在动画片创作中,张氏是作为集体创作中的主创人员。但在图画书领域中,张氏则运用集体创作中的经验回到个人书籍创作,游刃有余地导演指挥他的图画书王国。通过实践,他使得儿童动画片的美术经验顺利向儿童图画书领域进行输出,同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创作,现代设计意味浓郁,使得少儿美术读物面貌令人耳目一新。他沿袭了美影厂的创作方法与习惯,并打破动画片与图画书两界,成功将两者创作经验进行交互移植,从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壁画、民间剪纸与戏曲艺术中汲取灵感,将剪纸、水墨等各种动画艺术形式转化呈现在图画书上。

在其遗留的资料手稿中,我们发现大量古代艺术资料收集与造型的训练稿,这是张世明先生对中国古代人物、器物、配饰等研究所做的功课。例如唐代骑马胡俑的形象、马匹的装备、汉代人物陶俑、隋代立俑、骑士的佩刀,以及对敦煌壁画、汉画像砖、巩义石窟画像石、唐代墓室等这种古代艺术形式与信息采集的大量摹写,从中吸取建筑、人物的形象以及姿态和色彩的搭配使用。张世明在其个人工作笔记中写道:“任何绘画,泛指整个造型艺术,均要变形。其变化的幅度和手法,确是千变万化的。这要根据客观描绘对象的‘特点’‘物性’和作者个人的感受和体会的再加工,且逐步根据自己修养的提高而提高。”在其自述中,1978至1982年调到少年儿童出版社期间,他创作了图画单行本五十余本,为期刊供稿多达六百余张,可谓创作激情饱满。

东方审美引领图画书的艺术高度

在张氏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实践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结合,并逐渐促使图画书创作走向艺术高峰。《滥竽充数》使用的是中国传统宣纸,但也并非纯粹的中国传统绘画方式,其中以拓印的手段增加肌理,在传统墨色基础上施以鲜色对比,使得传统中有新意。在《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的原稿上,亮丽的橘红色依然鲜艳如初,使得作品既带有中国古典气韵,又兼具现代审美的情调。在《九色鹿》这则具有异域风情的神话故事中,绘画风格吸收了细密画的特点。使用了高丽纸创作,这种韧性十足的传统皮纸可以承载更多的颜料涂抹,多年的动画经验使得他笔下的线条流畅自信,构图饱满,画面富有张力。跨页的横长画幅,让他更能发挥自由。创作手段除了保留纸张本身的纹理,画面充满了“符号化”的装饰形象与元素,更是突破了从前个人动画片创作的固有经验,不再是角色与场景的“组合”,而是完美地将角色与场景进行“融合”,使画面一气呵成,并简化了以往的综合媒介手段,追求画面的流畅与张力,趋向东方艺术性的整体表达。相比之下,作为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的绘画风格则是收敛了装饰性,讲究角色的造型变形与故事意境的营造。黝黑俊朗的后羿、优雅知性的嫦娥、意气风发的白马、细长的龙车、尊贵的西王母,造型设定与角色性格相得益彰,故事情绪在夜色的幽蓝基调中铺陈至“奔月”高潮。

张世明先生手稿

此书画面的经营与用色则更具戏剧性,大跨页的横画幅,在他的经营下,使得画面自左向右的浏览蕴含镜头的“移动感”,加上传统流畅的线条,色彩的意境与故事氛围的营造。这个时期的创作将儿童阅物引领到一定的艺术高峰,打破了儿童读物“幼稚化”的固有概念,让艺术性进入儿童阅读的范畴。这是张世明先生自我艺术实践的突破,更是为世界儿童图画书贡献了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

时代激流中的勇进

1982至1987年间,张世明先生留学于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回国之后,他一心扑在中国儿童图画书美术改革发展事业上,希望用国外的所见所闻,对中国儿童图画书的创作带来进一步的促进,他曾说:“我对国内的儿童画创作已有深厚的感情。其实中国完全有条件系统地搞出一批高质量的儿童读物插图来。说到这儿,难道我就没有责任么?”创作于1990年的《给孩子讲的聊斋故事》套书,原本拟作动画片,从张世明先生的设定手稿来看已然构思入画了。《崂山道士》的手稿角色的造型和表情的设定稿,且在满意的草图边打上五角星记号进行二次撷取。可见他在创作一本图画书时,对书中角色性格与形象进行揣摩拿捏的深度。彼时看到一位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颠簸勇进,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母题创作中。1993年其创作绘制的中国童话绘本《板桥三娘子》在意大利波隆那获联合国儿童救援基金会大奖;1995年绘制的《中国寓言》绘本的插图,获BIB国际儿童图书插图画展的大奖;1996年获NOMA亚洲野间儿童插画大奖。

总结

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到少年儿童出版社,从动画行业跨越到儿童美术读物领域,作品获奖无数的张世明可谓一位触类旁通、能力超群的“达人”。同时是一位具有民族意识的现代美术创作者,新中国少儿美术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与共建者。其个人的艺术生涯中经历了两次转身,一次是其创作身份的转变,从美术电影创作者成为美术书籍创作者;另一次是时代的转身,从计划经济的集体创作到市场经济的个人创作转身。或许是得益于早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二十年的浸淫培养,在张光宇先生之后,作为上海美影厂培养出的第二代现代美术创作人才——张世明先生无论是创作主题或艺术追求,始终坚持从自身文化母题中去挖掘灵感,贯穿其一生的创作轨迹,创作出大批精彩绝伦的美术读物,屡获国际大奖,可谓是在另一个领域延续了“民族性”创作道路。作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优秀美术创作者中的一个缩影,张世明先生在世界插画艺术银河中,点亮了一颗富有东方韵味的星。在那个没有网络传播的时代,他们兢兢业业于此,默默幽寂于此,这些书籍成为他们生命的延续,也帮助今人去思考创作的方式方向。

猜你喜欢

图画书动画片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如何推荐一部动画片
神奇的图画书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我的动画梦
推荐一部动画片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