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现状分析及“在线对分”模式构建研究

2021-11-17张璋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线上教学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线上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选项。实践表明,线上模式虽然具备突破时空限制、渠道多样灵活以及信息资源丰富等优点,但也凸显出显而易见的困境。而“在线对分”思政课堂的构建能充分地发挥线上教学优势,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克服线上教学瓶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政课;线上教学;在线对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155-03

在信息技术不断突破的背景下,线上教学在高校教学领域开始崭露头角,依托网络平台构建线上课堂,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国内高校纷纷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其中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主渠道,也推动了线上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高校在历经两年的实践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甚至已严重影响到线上教学质量。可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改革创新,开展好思政课线上教学,提高教学成效,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一、思政课线上教学现状

(一)教师积极推动思政课线上教学改革

2020年2月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思政课教师立刻展现出责任与担当,认真思考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推进完善线上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付诸实践,为线上思政教学的开展夯实基础。

教师在选定诸如雨课堂、腾讯会议等教学平台后,能认真负责,积极上线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丰富学生学习形式,有效推动了线上思政教学的开展。其中,在线课堂主要以“直播+在线互动”为主。

总体而言,在线教学这种全新模式对教师既充满挑战,如技术学习、课程设计等,但同时也锻炼提高了其教学科研能力,丰富了教学资源,并使教师借助数据分析工具,进一步了解教学特点,采取针对措施。

(二)学生参与思政课线上教学活动较为积极

就各高校线上教学运行情况来看,学生一是态度较为端正,能理解和接受线上教学,并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上直播网课的准备;二是对各种不同平台和软件操作较为熟悉,能在教师的要求下进入课堂,开展互动,并在课下进行一定的自主预习和复习,锻炼和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三)学生能通过各种线上教学模式获得一定的学习成效

首先,学生基本能配合教师思政课在线直播活动,出勤率高,并且PPT、电子材料和视频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其次,大部分学生在直播课上能参与讨论发言,并能在课中、课后通过群聊、在线答疑、文字讨论、发帖、作业等形式巩固学习效果。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超过一半(50.7%)的学生对思政课在线教学总体情况满意,全国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基于187所高校的大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数据与这一结果接近,其认为线上教学能达到预期目标[1]

二、思政课“在线对分”教学模式的构建

就本研究问卷调查数据看来,仍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效果“一般”或“不好”,侧面暴露出线上教学的诸多问题。比如教师方面,存在教师对教学环节设计不符合线上特点、缺乏有效监控手段、线上互动难达预期目标等问题;学生方面,主要存在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能力弱的问题,这成为横亘在在线教学进一步普及推广道路上的“拦路虎”[2]

因此,本文尝试建立一种“在线对分”教学模式,以期能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保障教学效果。所谓“在线对分”,即是将“对分”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课外内化吸收——课堂讨论(包括分享发言、抽查和自由提问)三个环节,尤其是讲授和讨论环节按照线上特点进行重新设计,高效组织运行,并实施有效监控,以达到相应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以贵州理工学院思政课线上教学为例,线上教学应分为以下环节:

(一)课前环节

1. 结合专业特点认真分析学情

教师既要备好课程,也要脚踏实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是教师做好在线教学的关键一步,如在贵州理工学院,理工科学生思维活跃但偏系统化、客观化和现实化,有时与强调人文思想性的思政课会存在斗争性。如果不了解这一特点并适当引导,在思想上感染学生、在行动上引领学生,教师将很难求得二者的同一性,难以唤起理工科学生的兴趣。

2. 科学选择在线教学平台

线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最难的就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选好平台,规划好直播、讨论等技术手段,是保证“在线对分”成功的基础。

教师可选择“腾讯会议+雨课堂+微信”模式。腾讯会议卡顿现象较少,语音清晰,可以连麦,上课时学生只要环境安静,均可打开麦克风,模拟现实课堂中的一问一答。共享桌面时,教师可选择PPT“观众自行浏览”模式,与QQ同时陈列在桌面上,既展示了PPT,也保证了QQ群的实时反馈交流,学生刷屏时还可“全员禁言”。

3.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在线对分”教学环节

教师需秉持“有限教授者”和“组织引导者”原则,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规划好在线上課堂如何穿针引线地对基本原理和概念进行分析讲解,搭建知识认知的基本思路和框架[3],既要避免教学内容简单枯燥或是繁杂冗余,也要思考如何创新话语体系,增强课堂把控力和吸引力。案例和学习讨论主题的准备中,教师应切实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课上抓住学生眼球,课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兴趣,不仅“授业解惑”,而且正确“传道”,把握好学生的思想阵地。

(二)课堂讲授环节

课堂讲授环节可以总结为精讲留白法引导式教学。

首先,教师应认真分析每一次课的教学目的,确定教学内容如何精讲、何处留白,还要考虑线上学生较难专注的特点,较之线下讲授时间作一定压缩,以20分钟左右为宜。因此,在讲授内容的确定上,教师要穿针引线地勾勒出课程总体框架,使学生前后贯通,并恰当引入相关案例,精炼讲授各章节重难点,适当升华,让学生感受课程的理论魅力,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線上课堂重点考虑教师语言组织的魅力,教师应掌握话语权,讲授要有冲击力,分析问题的角度要新颖,直击学生的情感和信仰,不要大费口舌讲学生不感兴趣且都知道的内容。案例选择除了契合理论知识需要,一定要接地气,来自学生生活实际,不要过于“高大上”。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战“疫”中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4]

最后,线上课堂要做好监督,保证绝大部分同学思想跟着课堂走。除了利用平台统计到课人数外,教师可利用雨课堂随机点名,或发现场测试题排查未答题同学等。在营造轻松快乐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教师还可时不时制造一点“小刺激”,使学生们保持专注,不至于长时间走神或自做自事。

(三)课后环节

课后环节即学生独学阶段。此阶段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讲授的内容,独立自主完成课程作业,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以深化理论知识和提升应用能力,是连接“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的关键环节,决定“在线对分”的成败。因此,学生在课后更加系统地学习教材内容,查阅资料,完成作业。

这一阶段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关键问题均在于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质量,要满足两个维度,一是对重难点理论知识的衔接和深入,二是对学生的吸引力。但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只注重第一个维度,导致学生兴趣不浓、完成质量不高。因此,课后作业既要注重结构化程度的高低,具有知识理论体系的基本性和相关性,还要针对学生胃口,具有选择性和符合性,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特征,使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己的既有理论水平和社会经验,并通过“踮一踮脚”就能较好完成学习任务。

(四)课堂讨论及分享环节

完成课堂讲授和课后内化吸收环节后,学生的理论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应用能力已经得到相应的引导和培育,有了一定的获得感。最后一个环节即课堂互助讨论分享,是知识情感价值观的进一步升华过程。

1. 课堂讨论

线上组织讨论相对难度较大,教师的激励和学生间的朋辈互助不易体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线下作业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有效把控讨论现场,让学生结合内化吸收的成果充分交流[5]。可行办法是教师通过微信、学习通等平台在班内建立小组,引导学生分组开展线上互助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实践证明,教师积极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并进行启发和引导,能有效提高学生线上讨论参与度。但一些教师每次到讨论阶段,需在六个左右群内进行巡视并发言,有一定挑战度。解决方法是教师提前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线上讨论公约”,规定如议题中心原则、讨论底线原则、发言规则、表决原则等,并对学生开展一次专门的线上发言规则和方法技巧培训。

2. 课堂分享

课堂分享包括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抽查、自由提问和教师点评。

小组代表发言是学生从组内讨论走向全班分享交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思想成果碰撞交流的重要阶段,因此要确保所有学生均能认真听取。方法是结合教师随机抽查和自由提问,如用雨课堂随机抽取其他组组员谈感想或对发言进行点评,也可各组派代表组成评委团,进行打分并适当点评。

教师线上点评是助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聚焦升华的关键步骤,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一是要言简意赅地对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但也要指出不足;二是要善于引导,必要时对学生的发言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和完善补充;三是根据学生发言内容适当进行拓展,给予其以新颖的思考角度,使学生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从而使学生认可思政课“在线对分”课堂,激发内在动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挑战,挑战中收获,达成思政课“铸魂育人”之目的。

三、结语

思政课在线教学确实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具备灵活便捷、实时互联等先天优势,并可通过“在线对分”模式的优化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主观能动性。但在线下实景教学中的师生面对面情感交流和激发互动方面,线上模式是有所缺失的。究竟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完全替代今日之课堂,尚需教师的不断尝试和最终实践的证明。但无须怀疑的是,“线上”已经成为未来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一种必然选择,不远的将来,“线上线下”混合甚或是单纯“线上”教学,必将在思政教育领域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基金项目:贵州理工学院突发事件应对及重大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专项课题“重大疫情下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困境及‘在线对分模式的构建——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课题编号:XJSZ20200610)。

作者简介:张璋(1979—),男,硕士,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与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调查报告》[EB/OL]. (2020-04- 20). https://www.sohu.com/a/389414708_115563.

[2] 胡小平,谢作栩. 疫情下高校在线教学的优势与挑战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20(04):18-22+58.

[3] 李海凤. 对分课堂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初探[J]. 科教导刊(下旬),2017(18):83-85.

[4] 陈志超,陈瑞丰. 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运用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13-116.

[5] 钱伟量,沈震. 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特点及其运用策略[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105-108.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思政课线上教学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设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探索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