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 的进展、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2021-11-17高锋李佳骏胡雅如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意识形态可视化

高锋 李佳骏 胡雅如

摘  要:文章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选取“CSSCI”,以自1998年以来的544篇文献为数据来源,以“大学生意识形态”为研究主题,借助CiteSpaceⅤ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文献数量关系、作者与机构、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及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知识图谱;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109-03

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是党和国家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大学生意识形态,曾在多个正式场合对大学生意识形态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1]。自1998年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开展以来,在党和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研究成果丰硕、方法多样、视角广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它既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性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内部主流意识的时代适应性挑战。因此,理清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现状、演进脉络及研究热点,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有序深入发展,还能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前沿问题,对于丰富和完善今后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所录入的南大核心(CSSCI)收录的所有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以“大学生意识形态”为主题词,检索到大学生意识形態有关领域的文章546篇,剔除2篇新闻报道非研究性文献后,符合条件的期刊文献共544篇,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二)研究工具

CiteSpace研究工具是一种网络分析的可视化应用软件。此研究工具在绘制以及分析各个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最新动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文献计量法,掌握所录入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文献的数量关系、分布结构和交汇共现规律,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近22年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文献数量关系、核心作者与刊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核心关键词、高频被引论文等进行分析,追踪其研究热点及今后的发展趋势[2]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刊文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对1998—2020年“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所刊文献的数量变化、时间分布、作者、机构、关键词、高被引文献等进行计量学分析,可以全面客观地厘清并追踪到该研究领域的热点。

(一)研究论文的数量变化与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由图1可知,1998年以来,我国高质量的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少于10篇。自2008年开始呈爆发式增长(2007—2008年由5篇增到22篇),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年度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发展特征,结合曲线图和论文发表数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将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萌芽发展期(1998—2007年)、快速发展期(2008—2012年)、全面发展期(2013—2020年)。

萌芽发展期(1998—2007年):首篇高质量关于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是郭芬云学者,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强调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此吹响了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号角[3]。在10年间,关于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研究共有27篇文章,占文章总量的4.96%,年均发文量约2.7篇。该阶段研究的主题主要从德育和互联网的视角入手,研究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尽管该阶段发文量较少,研究主题单一且尚处在萌芽发展阶段中,却为日后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具有开创性意义。

快速发展期(2008—2012年):从2008年开始,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出现了第一次小高峰,之后逐年递增,整体呈波浪式稳定增长趋势。该时期共发文159篇,占文章总量的29.23%,年均31.8篇,是萌芽发展阶段的6倍。究其原因,第一,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融入和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展开了深入探讨;第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加快,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面临严峻局面,如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异化和西化、主流意识形态淡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不足等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也就此形成了此时期的研究热潮。

全面发展期(2013—2020年):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意识形态,曾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要在青年大学生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并外化为自觉行动[4]。大学生意识形态一时间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不仅研究成果丰硕,研究视角广阔,还重视跨学科合作、多领域协同且新兴的研究领域和主题不断涌现。截至检索日期,该时期共发文358篇,占文章总量的65.81%,年均44.75篇。

(二)刊文作者分析

对刊文作者进行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者、标志性学者,可以明晰该领域内作者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及情况。通过CiteSpaceⅤ软件分析得出,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高质量高产学者较少,发文量排名前10名的作者,其论文合计33篇,仅占文献总数的6%,从侧面可以反映该领域高水平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文量排首位的是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的黄蓉生学者,共发文5篇。从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来看,作者之间的图谱节点数为(N=350)、连线数为(E=64)、密度仅有(Density=0.001),表明研究该领域的作者人数虽庞大,但是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非常分散,合作程度低,仅有为数不多的以黄蓉生为中心,主要成员由唐登然、崔健、白显良、姜华所形成的一定程度的作者合作网络,以及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万欣荣、叶启绩学者之间的强强联手,其余大部分学者为单独刊发,尚未形成作者之间的合作。

(三)刊文机构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刊文机构进行分析,绘制知识图谱。经分析有以下发现:1. 刊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师范类院校,其中西南大学、南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名列前茅,在该领域内有较大的影响力;2. 研究机构分布广泛且单一,彼此间的互动性不够显著,合作程度低。主要形成了三个典型性校际合作网络:一是以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为核心,合作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二是以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为核心,协同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大学)之间的合作;三是以中国科学院为核心,连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形成的若干规模较小的合作网络;3. 科研机构在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跨区域合作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与完善,科研机构领域内之间的相互合作,不仅有利于研究的深入与成果的产出,还有利于推动今后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发展与学术繁荣。

(四)高频被引论文分析

高被引论文分析是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的常见分析指标,论文的被引次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论文质量以及某个时期的主题研究热点。通过对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首先,从被引频次来看:刘蕴莲的《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4)一文排在首位,其被引频次高达209次;其次,从被引年份来看:2015年高被引文献5篇,2010年3篇,2009、2012和2014年各2篇,2006年1篇,總体上看,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年份较新;最后,从被引主题来看: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数据、互联网、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等角度展开。

三、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热点分析

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主要体现在关键词或主题词上,其出现的频率越高,表明热度越高。通过CiteSpaceⅤ软件进行分析,由图2可知:1. 频次上:“大学生”(211)排名最高,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95),第三是“意识形态”(66);2. 中心性方面:“大学生”(0.58)居首,其次是“意识形态”(0.42),“思想政治教育”(0.3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等是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核心重要节点,说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具有时代性内涵和特征的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是一种价值认同系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5]。同时,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良好发展也需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来作为依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思政工作者应通过积极主动占领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通过大力创新开发反映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充分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结论

近22年来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取得了较大成就,研究趋势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发文量总体呈“前少后多,有升有降,整体递增”的波浪式发展特征。第二,形成了以黄蓉生为中心,主要成员由唐登然、崔健、白显良、姜华所构成的一定程度的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师范类院校,其中西南大学、南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名列前茅,形成了三个典型性校际合作网络。第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等核心节点上。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高质量大学生意识形态研究的高产学者相对较少,研究机构分布广泛且单一,彼此间的互动性不够显著,合作程度低,研究主题不够深入且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形式单一,未紧跟时代发展,在学科交叉融合上还有待加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项目编号:pdjh2021b081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锋(1993—),男,硕士,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安全保卫系助教,研究方向:警校学生工作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李佳骏(1991—),男,硕士,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专职团干,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书法篆刻创作与教学;胡雅如(1993—),女,硕士在读,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书法篆刻创作与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泰来. 习近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5):124-128.

[2] 高锋. 我国警察类院校警务化管理的可视化分析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为来源期刊的量化分析[J].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0,1(04):62-69.

[3] 郭芬云.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 中国高教研究,1998(01):3-5.

[4] 何静. 高职本科思政教育创新探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通讯,2014(17):78-80.

[5] 杨晓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论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1-6.

(荐稿人:许学添,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意识形态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