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安德罗·埃利希 梦境缔造者
2021-11-17张于惠子
张于惠子
构建“盗梦空间”
雷安德罗·埃利希从日常生活中构建视觉故事,这些场景既源于现实、共享经验,又不具备人们所期待的功能。“我喜欢制作一些突破观众观念极限的项目,也喜欢运用各种媒介和表达形式。我喜欢把这些作品视为能够激发观众之间互动和玩耍的关联工具。我把艺术理解为一种媒介,用于培养人们一些从身体上、精神上、政治上和象征上理解这个世界的新方式。”
雷安德罗·埃利希常会根据展览场地和不同国家人们文化背景和生活场景的差异,调整作品的外在形态并对作品进行再造,以使观众在尽可能真实的场景中体验到不真实的感觉。“没有观众的互动,就没有艺术。”这是雷安德罗·埃利希的创作理念。为了实现“逼真”的视觉效果,雷安常常要对展览举办当地的建筑物和日常生活景观做大量调研,并精确调整作品的细节。
雷安德罗·埃利希缔造的“太虚之境”,通过装置、影像、雕塑等多种形式,围绕日常场景,雷安重新构建了_一个“非日常”的叙事逻辑和想象空间,邀请观众深入参与展览并和作品互动,感知并重新审视“现实”的内涵,唤醒观众的日常生活经验。
“太虚之境——雷安德罗·埃利希当代艺术展”是以中国文化元素和深圳高速创新发展的城市特点为灵感创作的展览,展出的《建筑》、《游泳池》、《窗与梯》、《六个循环》等12件互动装置艺术作品,既有艺术家创作生涯的代表性作品,也有其近年来最新思考和创作的呈现,为深圳观众建构了一个围绕日常物件与场景建构的“太虚之境”,观众可深入艺术家充沛的想象空间之中进行互动体验,完成一场自我探索与诠释。他的展览和作品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都成为视觉艺术与社交媒体的狂欢。“太虚之境——雷安德罗·埃利希当代艺术展”毋庸置疑将成为2021年深圳人最不可错过的当代艺术展。
真实与虚幻的边界
雷安德罗·埃利希的当代艺术创作蕴含着对普世和艺术、对人与自然、对所在地城市变化的思考。雷安德罗·埃利希1973年出生于阿根廷,现工作和生活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两地。过去二十年里,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并被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永久收藏。他在亚洲享有极佳的声誉,最近在东京森美术馆(2017年)和上海昊美术馆(2018年)举办的个人展览吸引了数十万的参观者。6月26日,他的新展览“Proximamente”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鲁斯·本扎克尔画廊开幕。随后,他的大型作品展“LIMINAL”于7月4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展出(2019年)。2019年7月10日,他在中国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太虚之境”,并成为首位作品占据其美术馆整个展览空间的非中国籍艺术家。2021年,“太虚之境”在深圳盛大开幕,本次展览是雷安在华南地区的首次个展。
雷安18岁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雷科莱塔文化中心举办个展,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在获得几项奖学金(国家艺术基金会、火炬基金会)后,他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艺术家驻地项目——核心项目里继续学习(格拉塞尔艺术学校,1998年);在那里,他创造了自己的标志性装置作品《游泳池》和《客厅》。2000年,他携作品《雨》参加了惠特尼双年展;2001年,他代表阿根廷参加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2001年),展出了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游泳池》,这件作品被日本金泽二十一世纪美术馆和荷兰福尔林登博物馆永久收藏。他的公共作品包括:《民主的象征》,这件作品是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方尖碑和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进行的一次联合干预,在2015年吸引了整个城市的眼球;《融化的房子》标志着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并在巴黎北站长期展出(巴黎不眠夜,2015年);著名的装置作品《建筑》(巴黎不眠夜,2004年)已经在全球各地再造并展出(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阿根廷、乌克兰、奥地利);2018年,受国际奥委会委托创作了《球赛》,以纪念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反射港湾》曾在韩国首尔国立现代美术馆(2014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特雷斯德费布雷罗国立大学博物馆(2016年)和纽约纽伯格艺术博物馆(2017年)展出。《重写本》在日本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上长期展出(2018年)。
作为一个概念艺术家,他的作品探索了现实的感知基础,和观众通过视觉框架来审视这些基础的能力。日常生活里的建筑是埃利希的艺术里反复出现的主题,旨在在我们所信与所见之间建立一种对话,正如他试图拉近博物馆或画廊空间与日常体验之间的距离一样。他的作品被许多私人和公共机构收藏。公共机构收藏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当代艺术博物馆,休斯敦美术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法国国家现代艺术美术馆,巴黎蓬皮杜中心,日本金澤21世纪美术馆,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耶路撒冷博物馆,法国国家经理人采购联盟,法国巴黎市政府和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巴黎北站等等。
神奇梦境,迷失花园
《游泳池》(1999)
一个实际大小的泳池出现在美术馆引起围观,更加令人震惊的是,穿戴整齐的人们竞在水下穿行。玻璃之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水,配合喷雾装置,模拟了水池的效果。站在水面上方的观众向下凝视时,会看到一个蔚蓝色的地下空间;进入泳池内部的观众,仿佛被水环抱,一边体验着波光逐影的水下幻象,一边将目光穿过“水面”向上张望。这一魔术般的体验带来穿行水下的奇妙之感,同时为观众提供了两种切入现实的视角;水上与水下观众的对视,也将双方嵌入了彼此的景观之中。《游泳池》是雷安德罗·埃利希的标志性作品之一,曾在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阿根廷国家馆和纽约现代艺术馆PS1展出。目前这件作品被日本金泽21世纪美术馆和荷兰瓦瑟纳尔沃林登博物馆列为永久展品。
《建筑》(2004)
这是一座一比一等比的经典法式建筑立面,参观者以一种无视重力的方式,悬挂或站立在建筑物的外墙上。作品的结构是一个与固定在地面上的建筑立面,成45度角的大型镜面。它的创作逻辑是为打破我们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即建筑结构的立面应该垂直并立于地面。艺术家受到室内设计的启发,将“建筑”这一主题转化为一件参与性的互动装置作品。它鼓励观者做出表演性的身体动作,并试图在彼此陌生的观众之间构建一种偶然的、戏剧性的关系。该作品最初创作于2004年的巴黎“白昼之夜”艺术节,之后曾在世界各地展出(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日本、乌克兰和英国)。
《楼梯》(2020)
一个与实物等比例的螺旋楼梯,在被整体旋转了90度后,侧躺于地面上。两块镜子被面对面地安装在这件装置作品的两端,反射出一个无限的空间。当观众正面直视这件作品时,目光会向“下”—直凝视到楼梯井,从中体验到一種瞬间的失衡:稳稳站立于平地却仿若即将坠入深渊。而当有其他观众从“楼层”间横穿而过,眩晕感变得更加强烈。艺术家在垂直维度与水平维度之间制造的空间错位,使得观者的肉眼暂时丧失了对方向的分辨力。作为一件雷安的标志性作品,《楼梯》在细节和外观上极为真实,将看似熟悉的空间变成了一个具有截然不同规则和特点的场域。这一建筑结构在剥离其实用功能后,从它最初的用途中被解放出来,转变为一件可以自我言说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