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众包、温情叙事与媒介功能彰显

2021-11-17王家东

新闻论坛 2021年5期

【内容提要】抗疫纪录片《温暖的一餐》以疫情期间的民众饮食为切口,以小见大的反映了武汉民众疫在情下的坚毅品格以及与城市共进退的精神。作品的制作积极拥抱新媒体,其传播特性明显:在制作方式上以全民合拍的形式进行内容众包,在媒介文本上则形成温情真实的叙事表达,而在媒介功能上除了监视、协调、传承三大传统功能外,更将行动延伸到纪录片作品之外,以媒介行动主义团结国人,同舟共济,共同抗疫。

【关键词】抗疫纪录片  《温暖的一餐》  内容众包  媒介行动主义

对美食的热爱,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成为近年来国内纪录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表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出品的名为《温暖的一餐》一经推出,便获得广泛的好评。《温暖的一餐》以疫情期间的民众饮食为切入点,以小见大的反映了疫情期间武汉民众的生活。作为国内首部以“全民合拍”方式制作的纪录片,《温暖的一餐》不仅以制作方式取胜,其在纪实形态、媒介性功能等方面均有特色。对这部作品传播特性的分析,可以为审视国内的抗疫题材纪录片创作提供一个窗口。

一、制作方式:全民合拍式的内容众包

虽然《温暖的一餐》的制作方式被制片方称为全民合拍,但其对纪录片素材的获取方式是典型共享模式下,内容众包的体现。所谓众包就是“把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公开招标的方式传播给未知的解决方案的提供群体。”①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为网民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疫情发生以来,有大量武汉市民通过Vlog(视频日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生活,虽然这些视频多数是用手机等非专业设备拍摄的,但却真实反映了疫情下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温暖的一餐》的制片方与新浪微博合作共同发起“武汉日记”与“真实记录 真情守护”双话题征集活动,共征集优质视频素材3000多条。②最终制作团队选择了其中的几百条,剪辑制成了一部长纪录片与六部短视频。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素材的提供者本身就有明确的共享意识。如纪录片开篇所使用的航拍镜头来自网友“林晨同学”所拍摄的反映封城后24小时空城武汉的交通、生活状况的短视频。在微博上该视频总播放量曾居日榜第一名,并且林晨发布视频时也注明,该视频素材可供全网新闻使用。

这一众包方式,在国外的新闻界早就出现,旨在通过公众报道来拓展新闻素材来源。在纪录片领域,它起源于纪录片制作中的汇编形态,是用前人所拍摄的素材辅以新拍摄的素材重新剪辑制作的纪录片,又被称为历史文献纪录片。但当下的众包形态则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其选材也由历史转为当下,较早的一部作品《浮生一日》,制作团队利用视频网站YouTube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纪录下2010年7月24日自己的生活。最终获得了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500小时的视频,主创团队从中选材制作成一部95分钟的作品。国外同一类型的作品也有以网络交互纪录片的形态出现的,如反映2011年埃及骚乱的《在埃及的18天》,所有的素材都是采集自当时埃及人所拍的视频与照片。在国内,这一方式也被称为内容众筹,2017年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就在制作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时同步在全网征集话题与素材,开启内容众筹,但是在制作上,网民自己所拍攝的素材并未进入到纪录片的影像当中,因而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众包制作的纪录片。

受疫情影响,《温暖的一餐》的制作团队无法到达武汉一线。这一不利局面,却促成了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内容众包纪录片的产生,这对国内的纪录片界来说不可不谓是个意外收获。当然《温暖的一餐》不是疫情期间唯一采用这种方式制作的纪实作品。2021年4月4日上线,由优酷和大象纪录联合发起,秦晓宇执导的作品《一日冬春》,也采用了这种内容众包形态。此外,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融媒体短视频《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也是采用在互联网中征选民众自己拍摄的纪实素材形式。可以说内容众包这种形态,也为国内的纪录片制作提供了一种可以远离现场的制作模式,这是在媒介高速发展的当下,纪录片人积极拥抱新媒体、新形态的成果。

二、媒介文本:温情真实的叙事表达

媒介文本是指以具体载体呈现的内容与形式的组合。“在考察媒介文本传播什么内容的同时,考察文本如何被传播,即对作为内容载体的媒介文本形式的批评,同样是理解媒介文本意义的基础。”③其实从媒介文本的角度来看,《温暖的一餐》的内容与形式并不复杂,以疫情下民众的饮食为内容切入口,以民众纪实自拍为形式特点,但这却构成了独特的温情而真实的叙事表达。

从内容看,《温暖的一餐》的叙事从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几组主要人物在封城下的生活,由此多元的还原了武汉封城期间的人间百态。这些人物有医护人员家属、亲子博主,有抗疫防疫志愿者、快递工作人员以及跟随上海医疗队援助武汉的记者等。此外纪录片侧重于挖掘情感元素,如解除自我隔离后的新闻主播与孩子的互动,车队志愿者钟丽与13岁的女儿电话沟通给弟弟妹妹做饭,年轻的麻醉师在抢救危重病人失败后的情绪崩溃等,这些内容都让观众为之泪目。贯穿纪录片表达的还有疫情期间人们对饮食的态度,纪录片尤其记录下了人们在彼此相聚、隔离、分别、团圆时的一顿顿餐饭。正像纪录片结尾所阐发的那样,“或许只有人间烟火的香味,才最能抚慰寻常人的内心。” 这一主题的传达,凝练出武汉人民抵抗疫情的勇气以及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

从纪录片的形式来看,各种纪实拍摄方法是纪录片塑造真实的主要手段。纪录片的真实是“电影制作者放弃对影片制作过程的某些方面的某种程度的控制并以此含蓄地向人们昭示该影片在某种程度上的‘真实性与‘可信性。”④因而在当下的语境中,如何选择纪录片的纪实形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纪录片真实性的传达。《温暖的一餐》以民众自拍的视频为主要素材内容,纪实拍摄的方法虽然看起来很不专业,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真实感。

首先,《温暖的一餐》以内容众包的形式获取素材,纪录片的制作人员只是在剪辑阶段才开始介入制作,这样一种方法保证所获取素材的客观性。其次,《温暖的一餐》的素材风格比较明显,素材提供者多不是媒体专业人员,因而这些视频素材的清晰度、稳定度都不够,甚至还有很多内容是竖屏拍摄的。但是在短视频时代,这类风格的影像早就充斥于网络之中,成为纪实拍摄的重要形态。因而当这些素材出现在纪录片中时,观众不会感觉到突兀,反而会有一种独特的亲切感,其效果甚至会比专业摄影师所拍摄的唯美的、稳定的画面更具真实感。第三,网友自己拍摄自己的生活,为纪录片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照现实的角度,这一角度不同于让真实客观呈现的“旁观”方法,也不同于人为环境促成真实产生的“参与”方法。这是一种独特的混合,素材提供者的参与介入,将个人表达转化成纪录片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关注,也较好的将个人的情感性因素缝合入纪录片的客观叙事中,交织成一部温情而真实的文本。

三、媒介功能:媒介行动主义彰显

纪录片以关注社会为己任,从而使得大众媒介所具有的功能与特征自然而然的赋予了纪录片。关于大众媒介的功能,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环境监视、社会协调以及社会遗产继承三项功能。⑤体现在纪录片领域,主要指纪录片可以为受众告知事实,提供信息;并可以通过对信息的选择与解释来反映社会舆论进行宣传;同时纪录片具有文献价值,可传承社会文化与文明。

关于监视功能,《温暖的一餐》虽以饮食为切入口,但是其使用的素材涵盖了武汉封城期间的各类人群,通过他们的真实记录,观众可以看到抗疫一线的社会状况、民生百态。关于协调功能,《温暖的一餐》面对疫情期间的各种言论,能够引导人们达成共识。作品塑造了疫情下的武汉民众的群像,授予他们以社会地位,表现了他们疫情下的坚毅品格以及与城市共进退的精神,以此将国人团结于抗疫的行动中。关于传承文化功能,《温暖的一餐》本着为人类留存影像的精神,为未来留下了抗击疫情的影像资料,就像纪录片大师伊文思所说的“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

除了以上三个功能外,《温暖的一餐》还体现出明显的媒介行动主义的特征。媒介行动主义又被称为传播行动主义,即“采用各种传播手段,如大众媒介、新媒介、传统媒介,如墙报、民谣、街头剧,以及其它文化形式来推动社会变化的行动主义。”⑥纪录片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向来具有介入现实、干预社会的功能。《温暖的一餐》不仅是一部纪录片作品,围绕这部作品的制作与传播,大量民众参与了相关活动,投稿、观看、转发、评论,形成了自发性的媒介动员的新形式。在社交媒体时代,个人在公共空间表达观点变得更为容易,利用各种媒介组织引导,发动社会成员参与和推动社会活动,其意義已经远超过一部纪录片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民众提供影像素材参与纪录片制作这种众包形态,使得媒介专业人员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从而促使纪录片生产方式革新,但“它不仅并未威胁到资讯生产活动本身,而且相反,削弱了资讯生产者对接受者原本存在的权威。”⑦可以说这一切媒介行动主义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面貌,也是媒介行动参与性提升的显著标志,也使得《温暖的一餐》的传播接受更为容易,国人得以团结一心,共同抗疫。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数字媒介语境下交互纪录片叙事与美学研究”(项目编号:2020BYS001)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腾讯传媒研究院. 众媒时代——文字,图像与声音的新世界秩序[M].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6:177.

②吴翔. “吃饭”也能与众不同 首部全民拍摄的纪录片《温暖的一餐》背后的故事. 新民晚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123007174798951&wfr=spider&for=pc

③姚君喜. 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45.

④[美]罗·C.艾伦. 美国真实电影的早期阶段[J]. 李迅译. 世界电影,1991(3).

⑤童兵.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2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0.

⑥卜卫.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探讨行动传播研究的概念、方法论与研究策略[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2).

⑦[法]多米尼克·卡尔顿,法比安·格朗荣. 媒介行动主义者[M]. 许铁,徐海燕,刘格菲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95.

作者简介:王家东,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