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争》(苏区版)传播列宁主义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2021-11-17王琦琦熊国荣

新闻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历史意义现实启示斗争

王琦琦 熊国荣

【内容提要】《斗争》(苏区版,下同)作为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的机关理论刊物,传播了大量的列宁主义思想,进而将列宁主义与党政中心任务紧密配合,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提高了民众的革命积极性,同时也为苏区党报党刊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并在当时“左”倾路线占领导地位的时候,帮助党摆脱“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苏区革命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些历史经验对当代党报党刊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斗争》  列宁主义  历史意义  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报刊史上,《斗争》曾经有过三个版本,即1932年1月创刊于上海的《斗争》“上海版”,1933年2月创刊于江西瑞金的“苏区版”,1935年10月在陕北恢复出版的“西北版”。限于篇幅,本文集中研究“苏区版”《斗争》。

目前学界对列宁主义的研究很多,对《斗争》的研究也不少,但围绕苏区版《斗争》对列宁主义的传播研究成果还相对匮乏,因此很有研究的必要。考察发现,作为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机关理论刊物的《斗争》,传播了大量的列宁主义内容。笔者以“列宁”“列宁主义”为关键词,对《斗争》所刊登的356篇文章进行了统计梳理,筛选后有102篇文章符合要求(除去含有“列宁室”这类字眼而并非宣传列宁主义的文章),其中仅仅只是提及“列宁”“列宁主义”的文章有15篇,对“列宁”“列宁主义”进行评价的文章有7篇,引用“列宁主义”对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进行阐发的文章有68篇,直接刊登列宁文章或演讲稿的文章有12篇。这些文章传播的列宁主义,主要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经济建设理论、党政建设理论和文化建设理论四个方面。那么,这些内容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这些历史经验对当今党报党刊又有什么启示?这些就是本文希望解决的问题。

一、《斗争》传播列宁主义的历史意义

(一)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列宁主义是党用来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理论武器,实现对列宁主义的有效传播是党坚持自身革命主张和革命任务的重要表现。中国共产党将列宁主义思想作为《斗争》的重要传播对象,不断将其与中国的革命实践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紧密配合党政建设的中心任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政权、党建等方面的建设,是在党的执政经验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开展的,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党都缺乏充分的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方面的建设工作,党的领导阶层在借鉴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经验的同时,吸收并运用列宁主义进行积极的理论探索,在《斗争》中发表了关于苏区经济、文化、党建、政权建设的文章,以此指导实际革命进程。如上所述,《斗争》传播了大量的列宁主义思想,这些思想涉及苏区建设的方方面面,紧密配合了党政工作的中心任务。其中引用列宁主义来指导苏区实践的文章有68篇,典型的如陈云的《关于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张闻天的《论苏维埃政权的文化教育政策》《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论苏维埃政权下的阶级斗争》,阿伪的《论消灭文盲运动》,等等。它们分别对苏区的经济发展政策、文化发展政策、政权建设政策作了详细的论述,将列宁主义与苏区斗争实际相结合,推进了苏维埃政权建设。

(二)提高了民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认识

《斗争》作为党宣传与普及列宁主义思想的宣传阵地,运用列宁主义来武装苏区民众,号召“每一个党员都必需加紧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①

由于中央苏区主要是农村地区,绝大部分群众的文化程度不高,党在宣传鼓动上面临巨大困难。但是,党还是将对列宁主义的传播确定为苏维埃政府实现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任务,并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例如,推行“群众读报和用报相结合”的政策,“各级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经常督促检查報刊发行工作,使报刊及时地发行到群众中去,同时重视对群众读报用报活动的领导。”②《斗争》注重利用重大纪念日发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活动,例如,在马克思逝世50周年和列宁逝世9周年,即1933年,中共中央局隆重举行了纪念马克思和列宁的活动,苏区掀起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高潮,“中央局机关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干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斗争》的重要撰稿人吴亮平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一文,作为苏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宣传和学习的基本教材。”③

列宁主义在苏区的广泛宣传,不仅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也提高了工农民众的思想觉悟和革命积极性。《斗争》在记录妇女革命热情高涨的文章中提到:“妇女代表自动承认鼓动多少男子当红军。不仅如此,每个代表还自动承认领导多少群众去当红军。兴国代表说:‘要领导两千人去当红军!瑞金代表说:‘我瑞金代表领导三千人去当红军!兴国代表又说:‘我兴国也扩大三千红军!其余各县代表都像打冲锋似的谁也不愿意落后。”④该文章表达出妇女代表在扩红运动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她们不仅为苏维埃革命提供衣服粮食等后勤保障,而且还积极鼓动身边的男子加入红军队伍,劝回“开小差”队员归队,由此可以看出她们的革命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兴国县,作为当时的革命先进县,“学习兴国经验”成为苏区其他地区的革命口号。另据《斗争》报道:“兴国同志充分的表现了列宁主义的群众工作的顽强性……兴国的同志说:‘党与苏维埃的每一号召,我们群众都能给以热烈的布尔什维克的响应。”⑤各地的积极分子充当了传播列宁主义的“意见领袖”角色,积极带领群众响应党的革命号召,激发了基层民众的革命觉悟。

(三)引导党走出“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由于自身发展不成熟,缺乏适合自身成长的理论指导和经验,一度教条化地生搬硬套马列主义理论。《斗争》的撰稿人大多具有留学苏联经历,拥有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这虽然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但曾经的留学经历使他们对苏联和共产国际有着深厚的感情,容易将共产国际和俄国革命经验神圣化,成为“左”倾错误路线的宣传鼓动者。

曾有一段时期,《斗争》发表了众多“左”倾冒进主义的文章,直接影响了苏区革命建设。但张闻天、陈云、毛泽东、杨尚昆、王稼祥等人渐渐认清中国革命实际,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时,积极思考革命道路的根本问题。他们将理论知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斗争》中发表了改进苏区经济、文化、党建等方面工作的文章,引导党走出教条主义的桎梏,摆脱“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这些文章主张在建设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要坚持在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列宁主义指导苏区工作,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如张闻天发表的《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极左主义》指出,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小资产阶级“极左”主义的影响;陈云在其文章《关于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也提出,要反对苏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另外,毛泽东在被王明等人排挤后,未能在《斗争》中发表任何理论性文章,于是深入苏区实际,写成了《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调查报告,肯定了实践调查对苏维埃革命的重要性,弘扬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

“《斗争》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中央苏区的党组织和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反‘围剿战争、土地革命,进行中央苏区经济、文化、政权和党的建设的历史事实;反映了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以王明为代表的错误路线的分歧和斗争,是研究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前后历史的重要史料。”⑥这个评价基本上是中肯的。

(四)推进苏区党报党刊的发展

列宁本人拥有长期的办报经验,无论在建党时期、夺权时期还是苏维埃建设时期,他都发表过不少有关报刊的文章,例如《<火星报>编辑部声明》(1900年)、《从何着手?》(1901年)、《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1905年)、《论我们报纸的性质》(1918年),等等。《斗争》对列宁主义的宣传,也包括对列宁报刊思想的宣传。例如,凯丰在《斗争》的《自我批评》一文中,为了明确报刊的职能、职责,引用列宁关于报刊作用的相关论述:“不但限于散布思想政治教育以吸引政治上的同情者,报纸不但是一个集体的宣传者,并且也是一个集体的组织者。”⑦张闻天在《斗争》发表文章,主张将列宁主义报刊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落实新闻报刊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并用不少篇幅引用列宁主义报刊思想,例如列宁的《论我们的报纸的性质》:“我们还没有同具体的罪恶的负责者作切實的、无情的与真正革命的战争。我们还很少从生活各方面利用活的,具体的例子与模范来教育群众——而这正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时期的报纸的主要任务。”⑧

这些宣传,有助于推进苏区党报党刊的发展。经考察,《红色中华》就是主要在列宁报刊思想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⑨其他党报党刊,应该也是如此。在列宁报刊思想的指导下,苏区报刊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的战斗性,不仅刊登革命中的光荣模范以教育群众,也敢于揭示损害苏维埃政权的官僚主义者、腐败分子、反革命的异己分子等,成为革命的报刊、工农民主专政的报刊、阶级斗争的有力武器。

二、《斗争》传播列宁主义的现实启示

《斗争》在传播列宁主义的过程中,紧密配合党政中心任务,对“左”倾错误路线进行批评与反思,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在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喉舌作用的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高了苏区民众的革命觉悟。《斗争》在传播列宁主义时的策略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对当代党报党刊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避免教条主义

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历程中不断展现其生命力,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最终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列宁主义的中国化,需要立足于中国大地,并在中国的逐步发展中,循序渐进地推进。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列宁主义实现大众化推广过程中要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斗争》在传播列宁主义的过程中犯过“左”倾错误,但是,以张闻天、陈云、毛泽东、杨尚昆、王稼祥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实际调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当时的“左”倾错误,避免了党遭受更大的损失。这一反一正的教训和经验启示我们:每一位信仰列宁主义的人都要以一种发展的思维看待列宁主义,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思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中国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平台。

(二)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党报党刊作为党的重要宣传媒介,不仅具有宣传员的作用,也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党报党刊被列宁视为党开展各项工作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它们的发行相当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传播网,既可以将中央的各项思想决议政策传播到全国的各级政府和基层民众中,还可以发挥人民群众对各级政府、党组织的监督作用。《斗争》作为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积极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在苏区建设中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批判与反思,并反馈群众对革命工作的各种意见,将列宁主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融入到苏区工作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张闻天等人,他们敢于向“左”倾路线提出质疑,积极反思革命工作中的不足,发扬了列宁主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虽然党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向西北地区战略转移,但他们及时发现错误并敢于和“左”倾势力做斗争的优秀品质感染了共产党人,也为之后遵义会议纠正错误路线打下了基础。这些经验教训都是当今党报党刊需要借鉴的。

(三)坚持全党办报传统

《斗争》作为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向党内各级成员征稿,将全党办报原则落到实处。其撰稿人群来自全党的各个机关,上至高级干部,下至每一位普通党员,都积极向《斗争》供稿。这大大提升了《斗争》刊文的质量,保证了文章内容始终与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相连,保持了内容的先进性和纯正性。在当今媒介融合的新时代,媒体种类极其丰富,党报党刊在传媒格局中所占的地位在下降,影响力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要发扬全党办报的传统,动员每一个党员关心党媒,支持党媒发展。《求是》作为现在的党中央机关刊,虽然文风、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在随着时代改变,但是它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和全党办刊的理念,国家重要领导人、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都积极在《求是》上发表文章,这与《斗争》坚持全党办报的传统一脉相承。

(四)重视传播策略

运用灵活的传播策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斗争》在传播列宁主义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传播策略,敢于尝试,推动了列宁主义的中国化。考察《斗争》传播列宁主义的策略,可以发现,《斗争》在传播列宁主义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传播策略,从聘请特定的撰稿群体到开拓发行渠道,从利用时间节点进行宣传到发挥模范代表的带头作用,这些策略在运用的过程中环环相扣,实现了对列宁主义的有效传播。随着我国步入发展的新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新月异,人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这新旧交替、观念杂糅的新时代,《斗争》的具体传播策略不一定能奏效,但是,《斗争》这种重视传播策略的精神值得继承。在新时代,我们要整合和创新传播策略,才能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源流视野下《红色中华》报研究”(项目编号:18XW08)、江西省“四个一批人才”项目“‘初心视野下中央苏区报刊创办理念与实践的源流研究”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尚昆.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纪念[J]. 斗争,1933(4):70-73.

②程沄.江西苏区新闻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162.

③雍桂良等.吴亮平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54.

④江西省委通讯.江西党二次大会代表踊跃加入红军[J].斗争,1933(29):224.

⑤亮平.怎样使苏维埃成为更有力的动员群众的政权机关[J].斗争,1933(44):184-188.

⑥红色号角丛书编委会. 红色号角[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233.

⑦凯丰.自我批评[J].斗争,1933(10):200.

⑧洛甫.关于我们的报纸[J].斗争,1933(38):27-33.

⑨熊国荣,朱红梅.列宁新闻思想与《红色中华》办报理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6-39.

作者简介:王琦琦,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熊国荣,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

编辑:王洪越

猜你喜欢

历史意义现实启示斗争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延安整风”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名称由来以及历史意义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试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特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