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臧志彭:数字传媒 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融合

2021-11-17赵妍

新闻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华东政法传播学院文化产业

【编者按】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数字传媒与网络文化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也需与时俱进。为紧跟时代潮流,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既懂新闻传播、又懂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久之前,华东政法大学设立了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点。近期本刊就该专业的状况采访了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学科负责人臧志彭教授。

记者:一般而言,新专业的设立需要深厚的积累和长久的准备,可以介绍一下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这次新专业的设立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吗?

臧志彭:这个新专业的设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专业的增设是学院办学紧跟时代变化的重要表现,是学院学科建设服务于区域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的重大决策,对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有较高要求。

华东政法大学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专业,起源于2004年学院新闻学本科专业和2005年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近二十年来累积的学科建设基础。在2013年,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增设了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点,同年学院成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教育基地,至今已有近十年高层次学科人才培养经验。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传播学院在2018年正式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新闻学专业更是获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学院建设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学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此,经教育部备案批准,华东政法大学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学术硕士终于正式开放报考,也非常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这个特色专业!

记者:这一专业在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也是极具创新性的,那么有关该专业的内涵和设立价值可以谈一谈您的看法吗?

臧志彭:2018年10月教育部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这一举措为我国全面建设“新文科”指明了方向,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既要具有中国特色,也要与国际接轨,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各种高新技术突破引发了全产业的大变革,产生对知识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同时也对文科教育带来新的挑战:紧跟科技发展步调,依照新的人才需求,调整教育培养方案,催生新的融合性专业。“新文科”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科技革命倒逼教育不断调整、更新、拓展。

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0亿,这不仅表示国民网络普及度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也意味着我国形成了十分庞大的数字社会,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中国在数字传媒、数字文化方面的产业化发展起步慢、前期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虽然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技术对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条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但是对于这两个领域的讨论却鲜有交集,相关的专业人才缺口也十分明显。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的学科属性是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相互融合与渗透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这一学科天然具备新文科属性,既具有人文科学的情怀素养、又拥有社会科学的价值意义,还带有自然科学的科技理性。本学科旨在通过扎根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实际,采用跨学科思维科学识别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机遇,运用多学科方法深刻揭示新时代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规律,融合新文科智慧探索建构具有原创性的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新理论和新思想。

这是全国第一个将新闻传播学科与文化产业管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特色硕士专业,是为满足当今和未来社会对于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迫切需求而创立的特色创新学科。

记者: 学院对于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有怎样的基础?学术研究有哪些优势?

臧志彭:华东政法大学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学科依托相关学科近二十年的发展积累,形成了较强的学术科研基础实力:主持中英联合国际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承接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若干项;在SSCI、CSSCI等国内外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文章200余篇,出版《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发展报告》《数字创意产业研究》《文化产业空间演化机制研究》《美国音乐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版权因素研究》等学术著作10余部,荣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二等奖(省部级)、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二等奖(省部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和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等一系列高等级科研奖励。

学科所在的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拥有“中宣部舆情直报点”“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传播法研究中心”“法制新闻研究中心”“文化产业法律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中国廉政与法治文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学术科研智库机构。学院孙祥飞老师领导的华东政法大学新媒体数据研究院近些年来向有关部门报送了200余篇智库研究报告,有100余篇报告获得国家级正职领导及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与采纳,为国家及上海市等多个地区高层领导决策发挥了重要的智库作用。

2018年以来,本学科与英国利兹大学表演与文化产业学院等国外高校进行着紧密合作联系,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开设的“华政-利兹全球创意产业”海外引智工作坊获得各方好评,目前正与英国利兹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合作推进高层次学术人才培养的通道建设,努力为有志于在数字文化传媒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同学构建高端的国际化成长通道。

学院长期注重教学信息化与实验实训能力建设,建有中宣部舆情直报点政法舆情平台、多功能新闻演播大厅、广播电视数字采编实验室、文化创意实训中心、平面摄影工作室等专业实验室,配备各种高清摄影摄像专业设备、校园演播系统、非编服务器和相关专业编辑软件、专业拍摄轨道、无人机、3D打印机、裸眼立体大屏等设备,为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等各个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践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记者: 新专业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培育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方向是什么?就业前景如何?

臧志彭:我们设立“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学术硕士专业,着重培养四大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一是培养具有数字传媒与文化产品运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培养具有数字传媒与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培养具有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经济管理知识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四是培养具有数字传媒与文化机构公共治理知识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我们致力于建设的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学科,面向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新闻传播学、文化产业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和信息科学交叉融合为导向,着重培养互联网时代高素质新闻传播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创业人才,这样的人才将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广泛的社会需求,也必将为国家的文化强国建设和现代化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专家简介: 臧志彭,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学科负责人、导师组组长,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华东政法大学“经天学者”,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近些年来主持国家、国际项目30项、省部级课题7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

作者简介:赵妍,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新聞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徐  峰

猜你喜欢

华东政法传播学院文化产业
春日暖阳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华东政法大学 大学只是我们成人之后的一个起点
网络共同犯罪的刑法应对及完善思路
新闻与传播学院
安徽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