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就百年不朽的历史丰碑

2021-11-17孙伟立

中国煤炭工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井陉煤矿发展

文/孙伟立

巍巍太行山麓,幽幽秦古道旁,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依然焕发着青春的风采,彰显出勃勃生机。它就是素有“北方最良之煤田”“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称的冀中能源井矿集团。这个开采于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走过的历程波澜壮阔,创造的辉煌影响深远。

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岁月峥嵘,百年热土飞歌。120多年来,井矿人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在市场大潮中搏击,在变革求新中超越,锻造了百年井矿基业常青的精神之魂,成为我国煤炭工业永不褪色的鲜明旗帜。

红色岁月 挺起民族脊梁

1922年9月,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下举行大罢工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入矿山,井陉煤矿矿工们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唤醒了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1926年8月,党组织派共产党员赵玉祥来井陉煤矿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成为井陉煤矿工人革命的领路人。

1927年9月,中共井陉煤矿党支部正式成立,从此井陉煤矿革命、建设、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1932年8月,“中共井陉煤矿特区委员会”、共青团井陉煤矿特区委员会先后成立,成为当时石家庄乃至顺直省中共党组织领导工农运动的典范。在此期间,井陉煤矿先后组织6次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使工人运动逐步由自发的经济斗争,发展为自觉的、有组织的政治斗争。

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第一次战斗就发生在井陉煤矿。矿工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取得首战告捷,使敌人损失达三千万元之巨,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以战养战”的战略企图。朱德总司令在评述井陉战斗胜利的意义时指出:“在经济战中,井陉煤矿的破坏,是中国一个大胜利。在经济战中,尤其有它特别的意义。”这次战斗中,也留下了一段被广为传颂的“聂荣臻元帅义救日本孤女,美穗子千里谢恩人”的佳话,演绎出一段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动人故事。

1947年4月17日,井陉矿区宣告解放,杨成武、姚依林担任矿区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晋察冀边区政府接管井陉矿务局。井陉煤矿因此被称为“新中国解放第一矿”。

之后,井陉煤矿积极为前线提供物质保障。由500多名矿工组成的前线运输队,把机床、钻床、汽锤等设备运送到兵工厂制造枪炮弹药,派出一大批技术工人到平山淴淴水发电厂制造机器、修理电机,为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提供了充足的物资。

在此期间,晋察冀边区工业局迁入矿山;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在矿区成立;新华社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在这里安家落户。当年,颁布土地法大纲的佳音、三大战役的捷报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喜讯,就是由井陉煤矿发电站产生的红色电波传遍神州大地。

煤海放歌 诠释家国情怀

唯有豪情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井陉煤矿为国分忧,勇挑重担,全力保证国家煤炭供给,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成为全国煤炭工业战线一面光辉旗帜。

管道焊接工程实际“金口”连头焊接中,通过强化施工人员的管理,认真计算下料、组对和焊接,会使得对焊接缺陷的控制能力增强,施工可操作性以及焊接速度等方面都显著提高。在长输管道连头焊接中只要准备充分,施工工艺合理,优化原有的焊接工艺,分析影响焊接质量的

1953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出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高潮。井陉煤矿开足马力,大干快上,职工群众精神抖擞,鏖战煤海,生产记录屡次刷新,煤炭产量大幅上升。1960年创出原煤产量454.7万吨的历史记录,主焦煤和冶炼精煤产量分居全国煤炭行业第六位和第二位。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纷纷发表文章,报道井陉煤矿艰苦创业、克难争先、开拓挖潜、为国奉献的典型事迹。

井陉煤矿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1959年6月6日,周恩来总理到井陉煤矿视察,对生产、安全、职工生活等方面作出指示,特别指出:“安全问题是主要的,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如果因为安全而生产差一点,不责备你们,安全搞不好不行。”总理心系矿工生活,职工家属倍受鼓舞,当年生产原煤358.16万吨,超产原煤近50万吨。

此外,创办煤矿技术学校,成为新中国煤炭工业早期的人才基地,并抽调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4500余人,奔赴河北、山西、贵州、云南等祖国大江南北,开发建设了包括阳泉煤矿、兴隆煤矿、崔家寨煤矿、六盘水煤矿等8省(区)14个大型煤矿;同时,还承担和支援了多项国内以及亚、非、欧友好国家的项目建设。

20世纪70年代,面对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的问题,井陉煤矿坚持自力更生,千方百计挖掘老矿潜力,探索实践了许多在煤炭行业具有示范作用的经验。到八十年代初,井陉煤矿共为国家复采原煤1450万吨,相当于一座年产90万吨大型矿井16年的产量;资源回收率达到90%,比全国煤矿的回收率高20%,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

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在西柏坡使用的办公用品来自井陉煤矿

晋察冀军区井陉矿区管理委员会布告

淴淴水电厂落成纪念

1947年4月17日,井陉煤矿获得解放

改革开放后,井陉煤矿坚持“快上新区、发展老区、二次创业、振兴井局”的战略方针,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多种经营。1988年,在全国衰老煤炭企业中率先建成质量标准化局。1990年6月,井陉矿务局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90年代,井陉矿务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1996年被煤炭部确定为全国统配煤矿36个特困企业之一。在生死考验面前,加快元氏、蔚县新区矿井建设,在老区发展非煤产业,经济建设成就斐然。2005年,井陉矿务局入围全国煤炭工业百强,井矿人用忠诚和奉献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以智慧和勤劳书写了一首砥砺奋进、创业振兴的闪光史诗。

整合重组 再现历史辉煌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奋斗脚步从未停歇。伴随着国企重组的热浪,2006年,井陉矿务局抢抓煤炭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实行大改组、大整合的战略机遇,与金能集团联合重组,饱经沧桑的井陉煤矿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2008年5月,井陉矿务局实现整体改制,创立井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冀中能源集团子公司,百年老局告别工厂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也为资源枯竭的矿山企业探索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在冀中能源集团的支持下,井矿集团以全新的发展思路谋划“十一五”后三年规划,坚持“以煤为主,带动相关”的发展方针,实施“三步走、翻两番,再造新井矿”的发展战略,构建煤炭生产、煤炭物流、煤化工三大基地,以如椽大笔绘就了跨越发展的战略蓝图。

三年发展战略,使井矿集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加速发展煤炭主业,实施“稳定老区,向外扩张”的资源战略,挺进山西,重组正明、正珠、正行三座矿井,实现了机械化开采,建成了井矿历史上首支百万吨采煤队、50万吨薄煤综采队、半煤岩综掘队等,原煤产量连续实现翻番,形成了井陉、晋中两个煤炭生产基地格局。生产矿井由1对增至5对,煤炭储量比2007年增加了2亿吨,生产能力由35万吨大幅增加到665万吨,增长18倍。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硝盐生产规模居华北第一、全国第二,硝盐产品销售辐射国内17个省市区,并远销日本、尼日利亚、非洲等国际市场。投入5亿元,建成了两座先进的捣鼓焦焦炉,形成了每年100万吨的优质焦炭产能。2011年,井矿集团商品煤产量突破100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精煤产量、焦炭产量、硝盐产量、利润和职工收入五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历史证明,井矿集团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就在于始终听党的话,坚定跟党走。特别是在长期以来的建设创业、革命斗争和改革发展中积淀形成的“自强不息、创业振兴”井矿精神,在抗争中诞生,在发展中升华,在转型中跨越,成为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之源,成为推进企业求新达变的精神之源,成为实现百年井矿转型长盛的动能之源。

不忘初心 赓续百年基业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纵观井矿百年发展历程,虽风云变幻,亦有“沉浮”,但井矿人始终保持初心、不忘来路,牢记使命、探寻新路。

进入新时代,走过黄金十年和寒冬四年,全国煤炭行业经历了稀缺与过剩、巅峰与低谷、辉煌与悲催的两极翻转,也使得煤炭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在时危势艰、生死存亡的形势下,2017年,井矿集团以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企业发展的担当、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情怀,把握宏观形势和行业态势,顶层设计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彻底转变靠资源吃饭的传统发展模式,以“凤凰涅盘”“腾笼换鸟”等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绿色优质的转型发展之路。

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以煤为主”向“多业并举”转变。冲破单一产业发展束缚,确立了“做精传统产业、实施盐铁战略”的发展战略,通过依托资源、延伸资源、超越资源,构建起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型结构钢等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由“一煤独大”转向多元发展,让接续产业与替代产业、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支撑起企业的未来。

实施发展模式转型,实现“资源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摆脱资源依赖的定势,建立起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致力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研发,与中信集团、华能集团以及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华夏波纹钢研究院等国内知名企业和院校合作,熔盐储能供热、波纹钢综合应用等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初步形成了“资本+创新”“产业+创新”的创新发展模式。

实施管理体制转型,实现“直线职能制”向“事业部制”转型。调整优化管理架构,改变了沿用近百年的管理体制,按照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经营管理模式,搭建事业部矩阵式管理架构,构建起“一个新机制、三个管理职能责任主体、六大事业部运营机构”的事业部制管理体制,建立起“大船变舰队”的新模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井矿集团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深化改革红利集中释放,经济效益持续稳中向好,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具有井矿特色的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道路。

“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亮丽的阶段性成果,更加坚定了井矿集团的发展自信、理念自信和道路自信。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井矿集团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构建以装备制造、新型结构钢、多元物流、硝酸盐及新能源为主,现代服务业为辅的“四业一辅”产业发展格局,迈向了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集团的新征程。

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发展是一曲跌宕豪迈的长歌。百年耕耘,初心如故。站在时代的潮头,井矿集团将继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用信仰之光照亮前路,胸怀家国,赓续奋斗,全面开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奏响百年井矿最强音。

猜你喜欢

井陉煤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新时代井陉拉花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水与战争之三 井陉之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