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中微塑料来源提取鉴定

2021-11-17李燕卢楠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微土壤环境塑料

李燕卢楠

(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微塑料、抗生素、全氟化合物和环境内分泌物等为国际关注的主要新污染物。其中,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纤维、碎片、颗粒等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小颗粒塑料,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可塑性强,是环境污染治理不可忽视的污染物[1]。目前,生产生活中使用大量的塑料及其制品,但回收率相对低,进入环境中的塑料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生化作用不断破碎、降解,从而污染水土环境质量、植被生长和微生物繁殖等,并通过大气和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体健康[2]。当前微塑料环境行为研究多关注水体环境,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研究相对较少,但塑料的产生和排放大多在陆地进行,因此各界需关注土壤微塑料污染问题[3]。本文在微塑料有关最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微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丰度与分布、来源与途径以及较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定表征技术方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从塑料废弃废物管理的角度提出农田中微塑料污染防治策略。

1 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及来源

1.1 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

土壤类型、质地和利用的多样性使其环境性质复杂多样,相对于湖库、河流、海湾海洋等水体,有关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研究明显较少。我国东部海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为1.3~14712.5ind·kg-1,其中60%以上的微塑料粒径<1mm;杭州湾农田土壤微塑料丰度为262.7~571.2ind·kg-1(未覆膜-覆膜);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为80~4640ind·kg-1[4]。上海典型的农田微塑料平均丰度为16.1±3.5ind·kg-1,显著低于大棚土壤表层(0~3cm)土壤微塑料丰度78.0±12.9ind·kg-1,同样也高于养鱼的稻田土壤微塑料丰度4.5±1.2ind·kg-1,而粒径>1mm的占比最大。滇池流域受农业生产活动影响,农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为7100~42960ind·kg-1,粒径<1mm的微塑料占比高达95%[5]。而我国西北地区耕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为40±126~320±329ind·kg-1,其中陕西多地农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为1430~3410ind·kg-1[6]。

目前,土壤尤其是耕地微塑料调查数据相对较少,不同地区、不同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水平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差异巨大。现有研究表明,土壤的理化性质、使用经历和时间等因素影响微塑料的丰度差异,且环境中小粒径(<1mm)的微塑料的分布及潜在风险尚待深入研究。土壤中的微塑料丰度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多,且空间差异大,微塑料的丰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1.2 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

化肥农膜施用、污水排放、大气沉降以及固废填埋场渗滤液外溢等通过人投用、径流、降水、风力等途径汇集到土壤环境中,见表1。其中,农业生产活动是土壤中微塑料最主要的来源之一,研究表明,农用地膜的高施用量和低回收率使得大量薄膜残留在土壤环境中,并在一系列自然和人为活动作用下分裂成微/纳米塑料,并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农业塑料制品遗撒、污泥农业可利用、有机肥使用等在土壤中微塑料的累积也不可忽视[7]。

表1 土壤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及特征

2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提取与鉴定

2.1 土壤微塑料提取

土壤中微塑料样品采集除却大粒径干扰物质后,需对土样进一步处理以尽可能地提取土壤环境中的微塑料,具体因微塑料理化性质、类型和尺寸与试验条件和分离提取目的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见表2。其中,过滤-筛分、密度分离和经典提取等物理提取法主要依据微塑料的形状、粒径、密度、疏水亲油性等特点将其从混合物中分离,不破坏微塑料本身特性,但存在无法有效分离类似天然有机物等不足[8]。相应的,化学法提取微量和小粒径微塑料效果较物理法更有效。

表2 土壤中微塑料提取方法及特性

2.2 微塑料鉴定

微塑料从土壤环境中分离后,通过目视、化学、光谱等方法进一步鉴定和量化其含量。目前,定量鉴定和表征分析微塑料的技术方法主要有目视法、光谱法和热分析法等,见表3。

表3 微塑料鉴定方法及特性

3 土壤微塑料研究展望

塑料制品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不可或缺的材料(产品)之一,相应的微塑料进入环境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已然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做好塑料生产使用处置全程监管和宣贯工作,加强微塑料污染防控技术、方法和装备研发,健全居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制等是今后微塑料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统一化、规范化微塑料研究的采样、提取分离、鉴定和表征方法,提高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可对比性和参考性。

加强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微塑料污染现状、研究方向及方式方法的交流,发挥不同学科、不同团队的优势,协调制定通用有效的制度体制,建立微塑料污染防控共同体。

微塑料与传统污染物将长期共存,深入开展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及对生命体生长发育毒性研究,探索对人居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机理及安全阈值。

加强可生物降解的环境友好型塑料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塑料替代品性能及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

猜你喜欢

中微土壤环境塑料
小学写作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微课初探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书法教学中微视频使用存在的误区
塑料也高级
环保部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塑料和聚合物的超声焊接
组网雷达中微多普勒效应分析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