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2021-11-17福建省连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李建英
福建省连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建英
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在课堂中引导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概念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概念。问题导向式教学的问题是有指向性与目标性的,是基于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通过问题设计、课堂教学、答疑解惑、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教与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概念的意识,产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和概括学习的习惯,并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来完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本文笔者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的一般模式构建
二、问题设计以核心概念为支架和依托点,立足学生的最近思维区,便于学生交流和思考
教师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基础上设计有支架的问题,就要思考支架如何搭建才是适当的,更需要确定学生的最近思维区,从而确定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能力,掌握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设计北师大版“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师设计问题:(1)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是怎样产生的?(2)为什么直到青春期生殖器官才开始发育?(3)精子是什么?精子大小?精子里除遗传物质还有什么?来自哪些器官?(4)卵细胞在哪里?卵细胞如何产生?卵细胞的大小?(5)卵细胞与一般的细胞有什么区别?
课堂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再进行板书评价,从而达成学习目标,解决学生在结构与功能部分关注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支架,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依托,符合学生生长发育以及认知特点,从而让学生乐学生物,目标达成率高。
三、问题设计要围绕核心概念,有层次性、条理性,增强学生对概念建构的过程性体验
教师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对整体的概念内容进行梳理,充分厘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按照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设计对应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循序渐进,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设问,层层递进,使问题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形成问题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发展思维。
例如,设计“尿的形成”一课时,在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串:(1)肾小球对什么液体进行滤过?(2)能够被肾小球滤过的是哪些物质?不能被滤过的又是哪些?不能被滤过的物质流向哪里?(3)人体每天在肾小囊中产生的液体有150L,是不是都要排出体外呢?(4)尿液与血液、原尿比,不含哪些物质?含哪些物质?(5)如果尿液中含血细胞,说明什么问题?如果尿液中含葡萄糖,说明什么问题?
以上问题主要是从教师角度提出的,那么学生心中是否还有疑问没有得到解答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会提出他们的疑问:(1)憋尿对人体有哪些害处?(2)如果一个人一天喝水少,那么他排出的总尿量还会有1.5升吗?(3)会不会把所有东西都回收?不回收的最后形成什么,含有哪些物质?(4)什么是肾透析?对这些生成性问题的探讨,提升了学生勇于提问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引领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问题设计要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体验问题探究的方法、乐趣,提高思维能力
在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分析、探究、想象等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进而可以充分体验问题探究的方法与乐趣,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感受颇深,自身产生深刻的体验,对核心概念的建构与强化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双须骨蛇鱼保护幼鱼”的视频,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是一种什么行为?(2)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为什么先天性行为生来就会?(4)举一些先天性行为的例子?(5)动物是不是只有先天性行为?这些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思维想象空间,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在自己思考之后再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在讨论环节中学生要学会“三会”:一是学会倾听,在别人发言时要认真聆听,抓住要点,不能随意打断,如果有不同想法等他人表达完毕后再进行发言;二是学会质疑,学生听完他人发言后,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应该请求对方再次解释;三是学会组织,小组长在其他同学发言完后,要对组内人员的发言进行总结,做概括总结性发言。
在这个交流学习环节中,学生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且在交流和碰撞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教师在这时候也要认真听和看,听到有的小组发言存在问题时,在黑板上写出问题所在,然后结合学生的发言和汇报,引导学生概括核心内容,从而构建思维导图,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小组讨论是学生交流信息、互助合作、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听、看,并迅速加以思考判断。班级学生要讨论哪些问题、教师要讲解哪些问题,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并思考下一步的教学要做哪些调整。例如,在教学“植物生殖器官的生长”一课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花粉具体在花的什么结构中呢?为什么花粉会散发到空中呢?(2)花的各部分结构有怎样的功能?(3)花的哪部分最重要,为什么?(4)花具有什么作用?它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什么器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感知大量事实知识,进而抽象概括出“花是植物生殖器官”的概念。
五、教师要围绕核心概念确定课堂中师生探讨的核心问题
学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是当前思考遇到的问题,所以问题会表现得有些杂乱无章,还有部分学生的问题可能只是停留在所学内容的表面,还有一些甚至没有探究的意义,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然后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要从这些问题中提炼出核心问题,确定了核心问题后,在生物学课堂中进行概念学习,这样能够将生物核心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学生学会生物学的相关概念问题。
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作为基础,设计问题导向式教学内容,去伪存真,使问题能够变得符合学科规律,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建构“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这个概念时,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什么样的种子才能萌发?(2)种子自身条件合适就一定能萌发吗?(3)为什么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4)种子萌发需要光吗?学生根据所讨论的问题开展活动,从而制作出思维导图。
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于发现问题的载体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借助课件、图片、模型等工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在课堂上质疑,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尤其是不理解的问题要敢于说出来,思考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也没得到解决办法可以向教师求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问题或者从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例如,在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中“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阳台窗台上的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等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生物受到刺激为什么具有这样规律性的反应?”进一步建构“应激性”的概念。例如在上“吸收作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问题,在讲授根毛细胞失水的原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而构建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及生活中的实例。
由于教学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教学功底,具有扎实的学科素养,具备超强的组织能力。对于学生不容易发现问题的课程内容,要根据具体学情做适当引导,从而构建核心概念,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