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共同体视野家园合作模式探究
2021-11-17临汾市尧都区幼儿园房建宁
临汾市尧都区幼儿园 房建宁
共同体视野下家园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究,是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同步, 在发展目标上、教育原则上同步,在不同场所、不同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做到携手同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于家园关系的出发点是家园的密切合作,落脚点是“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内容和手段,有效支持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同时也拓展了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的渠道,加深了家园合作的深度。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但是,当前我园家园合作中存在家长与教师观念不一致、合作方式单一且不够深入、合作效果不理想等实际问题。因此,基于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水平以及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共同体视野下家园合作的模式,以解决当前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家园合作的实效性。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
1.问题解决的过程
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共育的实践中逐渐意识到构建家、园、社区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性。于是,成立了项目组,查阅相关书籍、期刊、硕博论文,确定工作实践思路。在实践中又不断发现问题,进行发现—研究—实践—再发现—再研究—再实践的探索。
(1)项目组成员集体研讨,制定工作方案。
(2)项目组成员研讨构建“1341”家园合作模式,并结合家园合作现状,不断质疑、讨论、完善该模式。
(3)以我园为实践园,遵循“整合性、适宜性、共赢性”的原则,依据我园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家长的整体素质水平以及社会资源的可利用情况,开展家园合作工作。
(4)项目总结反思。在学年末,我园从幼儿发展情况、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及家长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总结与反思,不断完善家园合作模式。
2.问题解决的方法
(1)案例研究法
主要对幼儿园关于家园合作的文本资料(如家园合作活动方案、教师反思笔记、家园合作的论文总结等)、图片、影像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了解家园合作进展的情况和效果。
(2)行动研究法
从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存在的家长与教师观念不一致、合作方式单一且不够深入、合作效果不理想等实际问题出发,以提升家园合作有效性为目的,一边研究一边行动,一边行动一边探索,不断解决家园合作中的实际问题,积累经验,探寻行之有效的家园合作模式。
三、研究主要内容
“共同体”一词最早起源于社会学领域。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d Tonnies) 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英译为Community and Society)中系统阐述了共同体理论。滕尼斯所谓的“Gemeinschaft”指的是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共同的精神意识对共同体的作用。
基于滕尼斯共同体理念,我园探索共同体视野下的家园合作模式。具体内容是:共同体视野下的家园合作是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家庭和幼儿园两个主体,在平等条件下,各尽其责、相互支持、积极互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家园合作具体实践中,存在误区多、效能差、工作形式化、主体地位倾斜化的现象。因而,我园通过“计划-实践-诊断”螺旋式探索,确立了“1341”的家园共育模式,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探索形成“1341”家园合作模式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努力探索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一套家园合作的模式,见下图:
图:“1314”家园合作模式
以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和共同体理论为理论基础,总结本园家园合作实践经验,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有实效的共同体视野下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即“1341”家园合作模式,具体包括:一个目的、三个原则、四个主体、一套实施路径。
一个目的即为幼儿创造和谐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个原则:三个原则即整合性、适宜性、共赢性原则。充分挖掘幼儿园、家庭、社区和共建单位中有意义的教育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儿童为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各项活动。最终实现幼儿健康发展、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提升及教师幸福成长的多方共赢。
案例:以节日活动为契机,信息技术为抓手,深化家园合作,提升保教质量。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国庆之际,我园组织了以班为单位制作《给祖国妈妈庆祝生日》的小视频制作活动。各班教师充分整合家长资源、环境资源,调动家长积极参与,主动带孩子们自主选择喜欢的视频拍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祝福。幼儿通过唱爱国歌曲、游华门、尧庙等家乡景区、制作国旗、用积木搭建生日蛋糕等多种方式,体验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的快乐,初步萌发爱国之情。在此过程中,教师在信息媒体技术的运用、家长资源的挖掘与运用、本班教师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个主体分别是幼儿园、家庭、社区和共建单位(附近的医院、学校、超市等)。这四个主体是人类生态学微观系统中的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组成。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到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也始终把幼儿园、家庭、共建单位放在一个大的社区的背景下考虑,更利于家园合作的顺利开展。
一套实施路径即“五定、六建、两参与、家长资源、亲子活动”。“五定”指幼儿园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发放园报活动。“六建”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丰富的网格状家园联系方式,如:家园接送卡、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网络平台、幼儿成长记录册、幼儿好行为账户。“两参与”指社区与共建单位共同参与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使家长深度参与幼儿园保教工作,如:家长助教、家长走进教研、家长义工等。组织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包括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会、亲子任务、亲子节目等活动。
2.共同体的视野下的家园合作的特征
(1)以促进“儿童发展”的共同目标,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2)主体间平等互动,职责明确;
(3)转变教师观念,适当放权,尊重家长的主体作用;
(4)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网络平台,增强互动的有效性,促进多主体间的沟通交流。
3.研究创新点
(1)方法的创新。本成果的形成运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园领导和一线教师作为研究者,亲身参与到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探索过程中,综合运用文献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获得相关资料和数据,在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动态过程中,探索共同体视野下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
(2)内容的创新。本成果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本园的家园合作实践与探索,以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和共同体理论为理论基础,总结本园的家园合作实践经验,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专业化、有实效的共同体视野下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即“1341”家园合作模式。
四、效果与反思
1.信息技术拓展了家园合作中的广度
信息技术的支持,提升了家园共育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
(1)激发了家长的参与热情
传统的家园合作依赖于面对面的沟通或者通过打电话实现信息交流。传递的信息以语音为主,表现出单一、有限,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的特点。在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背景下,紧紧依靠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已不能满足家园双方的沟通需要。而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使得家园沟通的途径多元化、传递的信息立体化。微信、QQ、美篇、家校通等APP 的使用,使得家园之间的联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传递的信息覆盖声音、图片、视频、文字、数据等各种形式,使双方沟通更及时、获得的信息更全面、立体、有针对性。满足了家长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需求,有效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热情。
(2)建立了与家长的良好互动关系
长期以来“教师是教育的权威”这一观点深入人心。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角色固化,地位不平等。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家长处于从属和配合地位。网络的发展和教育APP 的推广使得知识垄断被打破,家长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育儿的知识和理念,使得教师与家长突破了传统的角色固化,同为教育的主体,为家园合作注入活力。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建立和使用,为教师与家长平等沟通搭建平台。良好的互动关系自然产生。
(3)提升了家园合作的实效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更多家长参与到教育当中,使得家园合作的广度得以拓展,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优化,提升了家园合作的实效。如在家长助教活动中,消防员、警察、交警、医生、演员、特教老师、大学老师、运动员、外教等多种职业的家长纷纷走进幼儿园助教,打破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局限,成为促进儿童发展和教师成长的丰富资源。
2.共同体深化了家园合作中的深度
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了参与者的共同成长,使得家园合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了多主体的共赢。具体表现在:
(1)共同体视野下的家园合作,各主体间平等友好,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家园关系、师幼关系和亲子关系。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享有充足的教育资源,通过丰富多样的有意义活动,不断激发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与愿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交往能力、独立能力、自信心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2)家长借助网络和各种教育APP、教育平台,以及通过与教师的及时有效沟通,逐渐树立了科学的育儿观念,提升了科学育儿的能力,增进了亲子交流,提高了共育意识和参与家园合作的积极性,体验了参与孩子成长的乐趣等。
(3)教师转变了以权威者自居的观念,树立了合作共育的观念。同时,借助一些教育APP,教师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其观察幼儿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解决家长困惑的能力、自我反思等方面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
“1341”模式从合作的主体、形式、内容等方面,丰富了家园合作的内涵与外延,合作的目的更加明确,计划性逐渐增强,内容更加全面,途径更加丰富。组织管理、计划安排、内容、形式的完善,大幅提升了家园合作的实效。信息技术的推动,使家园双方更加协调融合,家长、教师、幼儿园构成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充实了幼儿园的课程,使家园共育成为重要的园所文化。不同群体共同的努力与成长,提升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了幼儿园的内涵式发展。
3.反思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积极合作形成强劲合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园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基于共同体视野构建的家园合作模式切实提升了家园合作的实效性,促进了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家长的育儿观念和水平、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都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时间、研究条件和经验的局限,本成果在将来的深入推广和运用的过程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继续研究完善。
(1)新时代背景下,家长群体独有的时代特点和复杂性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幼儿的父母普遍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因此,幼儿的主要养育者从原来的父母二人变成了父母加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6+1”模式。家长的年龄段跨度大,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新媒体的运用水平、育儿知识和能力差异大,使得教师面对的家长群体呈现出极其复杂的特点。
(2)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确保各主体的信息安全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的案例也屡屡见诸媒体。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会通过很多途径被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一旦遭到泄露,会给本人及家庭带来很多麻烦和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利用一些网络平台和APP 发布信息和进行沟通、交流时,有义务保障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利用。确保各主体的信息安全,保障其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