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目标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1-11-16尚芳音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立德树人

尚芳音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目标下,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思辨引领,使学生形成“学中思”“思中辨”的良好学习与思维模式,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学模式。对此,文章研究了立德树人目标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辨;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

一、引言

立德树人目标是新时代我国对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思辨教育模式提倡学生思考、辨别,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为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了平台。在立德树人目标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的开展,以课程知识、课程教学、课程形式等,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辨,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质量。

二、立德树人目标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模式的定位

在依法治国视域下,每一名公民都需要具有法治素养。在此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的开展受到学校重视,为公民法治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当前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缺乏对学生思维、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知识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运用、实践知识。

在立德树人目标下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模式,能够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形式,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辨的活动场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辨别,发展思维,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进一步吸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

三、立德树人目标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模式的教育方向

(一)教学“立人”

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整个教学方向是由社会宏观需求决定的。教育部门通过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深度分析,将教育工作的开展立足于“核心素养”,保证课程体系的建设遵循教育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渗透多维度教学内容,可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当然,从教育的大方向来看,学科体系的建设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其整个教育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现阶段的成长特性,保证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将“以人为本”当成教育基础,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教育层面上的“学情”引导

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模式的界定,是建立在学生对学科主观需求基础之上的,以此实现教学的定位。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而言,需依据现有的教学机制,运用具备渗透性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从新时期下教育发展需求来讲,如果整个课程体系的设定不能满足教育宏观的需求方向,教学内容将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为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构建思辨模式,必须遵循大方向的教育学情定位,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与课程教学形成深度交互,进而令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这样转变学生主观思维,可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规范化设定,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基于此将学生的主观思维意识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可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对于学生、教师来讲,在某种程度上均能起到教育促进的作用。

(三)教育层面上的“生活”引导

道德与法治课程设定的核心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令当前年龄段的学生的思想意识、文化意识、道德意识得到增强,确保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品行修养也得到同步提升。这样一来,便可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思维呈现出开放式的状态。从“生活”与“思辨”的层面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输,而是与现阶段学生学习需求、课程开展需求、学校教育需求达成一致,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学习思维由教育主体方向来决定,进而对学生形成宏观化的教学引导。

四、立德树人目标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实施生活化思辨教育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要服务于生活,才能彰显生活本真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具有人文性、法制性、道德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其与生活实际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将教育与生活相融合,借助生活拓宽课程教育面,借助生活解析课程知识,借助生活让学生思辨知识与生活的直接联系,促使學生进一步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因此,在立德树人目标下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模式,应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思辨教育,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质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思辨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知识、现象等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中常见、罕见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打造平等、自由的学习平台,引领学生思考、分析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诚实守信”教学中,教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借助生活中的“诚实守信”案例以及书本信息资源等,向学生传递诚实守信内容,引领学生进行思辨,在思辨中明确诚实守信的真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立德树人目标下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模式,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思辨教育形式打破以往教育形式的局限性,营造良好的思辨教育氛围。

首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例如在学习“预防犯罪”中,教师可以用话题、案例等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引领学生进行小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明晰犯罪对个体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掌握课程知识。

其次,导入教学方法,借助微课等信息资源,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图文并茂。比如在学习“尊重他人”中,教师以导入教学方法将信息资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微课学习知识,并且通过问题假设,让学生知晓在生活中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再次,情境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思辨教育模式,创设多元化情境,包含生活、问题等情境,引领学生融入情境中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例如,教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创设多元化情境,让学生融入不同的情境中,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总之,在立德树人目标下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模式,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应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质量。

(三)融合线上与线下思辨教育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能够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平台。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实施线上思辨教育模式,拓宽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获取面,使学生通过思辨教育发展思维。

例如在学习“预防犯罪”中,教师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设计线上教学模式,包含微课资源、习题板块、答疑板块等,让学生获取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并且通过答疑、习题板块,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辨与运用,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感悟与应用能力,使学生自主完成线上学习活动。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线上与线下交互的道德与法治思辨教育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情况,运用导入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问题,引领学生融入其中,在师生互动中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掌握。之后教师结合课程信息,为学生开展自主、实践、合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实践过程中获取丰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线上与线下思辨教育的融合,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五、结语

在立德树人目标下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教育模式,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欧阳芸,卢志.彰显课程性质,导向立德树人——2019年四川省《道德与法治》中考試题品析[J].教育科学论坛,2020(10):21-22.

戴倩.从认知转向认同——促进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价值认同的教学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78-79.

谭遇芳.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对策分析[J].华夏教师,2019(19):81-82.

郭玉梅,黄梅,周爽,等.立德树人,科学育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十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议题二: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C].北京: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224-23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思辨立德树人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探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