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成长型思维优化小学“冒铰”剪纸教学初探

2021-11-16苏小菊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剪纸教学小学生

苏小菊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影响小学生“冒铰”剪纸教学效果的基本要素之一。拥有成长型思维者,能积极拓展能力并乐于挑战,这是小学生未来发展最需具备的能力之一。研究小学生思维模式发展的特点,将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育与小学“冒铰”剪纸教学有机融合,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冒铰”剪纸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把思维模式划分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两种类型,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被广为认同的一项研究成果。拥有成长型思维者,能积极拓展能力并乐于挑战(或接受挑战),认为能力或技能都可靠后天努力而得到发展;认为遇到的挑战其实是一种机遇,能够帮助自己学习和成长;挑战越大意味着成长的空间越大,即便挑战失败也会积极地从过程中寻找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并提高。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人的特质和能力源于天生,后天难以改变甚至无法改变;他们害怕失败并更为重视外界的评价,通常拒绝接受挑战;他们虽然知道努力会带来成功,但往往选择忽略这种可能性,安分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发展空间会受到很大限制。

上述研究成果与素质教育的核心诉求完全契合。小学“冒铰”剪纸课程正是素质教育及校本课程不断推进的产物。

从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来看,小学“冒铰”剪纸课程及教学(包括创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这与成长型思维培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和目标完全一致。

从学科角度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应与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相适应,“冒铰”剪纸这一非遗民间艺术的教学也不例外。

从哲学角度看,应首先关注小學生生命存在和成长的价值,而非儿童为艺术而存的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看,应结合特定文化环境刻意培育小学生的成长型思维。

二、“冒铰”剪纸教学需要研究成长型思维以适应素质教育

“冒铰”剪纸课程是我校积极参与非遗文化传承,努力探索、落实素质教育思路与方法的创新之举,近四年来从无到有,由浅渐深,初步搭建了“冒铰”剪纸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成果初现。

然而,与其他美术课程及教学一样,“冒铰”剪纸课程与教学仍然存在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之处,尤其是教学理念、思路、方法等方面受到传统美术教学条条框框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束缚,导致“冒铰”剪纸教学效果的持续提高遇到了某种瓶颈。究其根源,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尤其是思维模式研究的欠缺、传统的“学科中心”思想造成的禁锢较多、对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思维方式与“冒铰”剪纸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够深等应是主要因素。

“冒铰”剪纸艺术作为绘画艺术的近亲,是美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可以借助成长型思维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关注小学生充分成长的素质教育目标为总导向,探究作为新生事物的小学生“冒铰”剪纸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冒铰”剪纸教学实际效果。具体而言就是,基于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育并结合“冒铰”剪纸自身的特点,制订精准的“冒铰”剪纸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冒铰”剪纸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冒铰”剪纸教学方法,全方位创造相适应的“冒铰”剪纸教学环境。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深入研究、应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研究成果,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深层次探索“冒铰”剪纸教学对小学生及其素质教育诉求的适应性、有效性策略,开拓、优化“冒铰”剪纸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真正实现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探求“冒铰”剪纸教学的最佳思路、途径和方法,从而使“冒铰”剪纸教学能够助推小学生的能力发展,并实现“冒铰”剪纸非遗文化的高效传承。

三、寓成长型思维培育于“冒铰”剪纸教学应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养成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成长型思维培育的基础建设

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育,在“冒铰”剪纸学习实践活动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使之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发挥创造力。教师自身健康、积极的心态会对小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育的必备手段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教学要求,借助电脑软件、游戏谜语、录音等多种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精神饱满,积极参与。总体来说,创设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教育氛围和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而主动探索求知挑战正是成长型思维者的基本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游戏中更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更多利用或创设游戏情境,让小学生在游戏体验中感受美,创造美,有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预留表现空间是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育的良好助推剂

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成长型思维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充分的表现机会和表现空间能够更好地帮助其形成成长型思维方式,乃至养成成长型思维习惯。据此,“冒铰”剪纸教学应实现“四个开放”。

1.教学氛围开放。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冒铰”剪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冒铰”剪纸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切体验学习“冒铰”剪纸的愉悦感和幸福感,为“冒铰”剪纸教学中成长型思维培育奠定基础。

2.教学策略开放。教师自身应以成长型思维为导向,充分研究自身、学生及所能调度的资源的特点,设计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使自己和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的“冒铰”剪纸教与学的最佳策略。

3.“冒铰”来源开放。“冒铰”剪纸艺术是绘画艺术的一个特定的、具有特殊专业属性和特点的分支,“冒铰”剪纸大师或艺人几乎都是生活与剪纸艺术的优秀结合体。将“冒铰”剪纸大师或艺人引进课堂,鼓励美术教师和小学生与他(她)们零距离交流、学习,能够让教师和学生都亲身体会原汁原味、充满生活气息的“冒铰”剪纸艺术,加深对“冒铰”剪纸艺术的理解,也为“冒铰”剪纸教学与成长型思维的融合落地提供更好的保障。

4.课程建设开放。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宏观管理理念与政策已经给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较大的自主空间。小学生天性与“冒铰”剪纸艺术文化内涵天然吻合,成为“冒铰”剪纸走进小学课堂的良好媒介和机遇;小学生不可多得且不可再生的“可塑性”特点更是成长型思维培育的天赐良机。创设小学美术“冒铰”剪纸课程(或校本课程),将全面促进“冒铰”剪纸教学环境、教学研究、教学实施的正规化、科学化建设,从而有效促进“冒铰”剪纸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成长型思维的发展。

(四)认识两种思维模式动态共存特质,充分发扬成长型思维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两种思维模式会同时并存于每一个正常人的身上,只是两种思维模式在大脑中所占有的比例各有不同而已。随着人的成长,这两种思维模式处于不断动态变化、此消彼长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别在困难或逆境中最容易体现出来。在小学生“冒铰”剪纸目标制订、教学设计和实施中,需要时刻充分注意发扬成长型思维、抑制固定型思维。

四、用成长型思维指导“冒铰”剪纸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设置游戏情境,培养学生对“冒铰”剪纸的兴趣

调查表明,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满足他们爱玩的内心需求。同时,游戏能激发小学生大脑最有创意的区域,使小学生把美术活动和创新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例如“形象设计猜一猜”“我是‘冒铰小大师”等,这类游戏可以激起小学生对“冒铰”剪纸的兴趣,成为培育成长型思维的某种铺垫,也为提高“冒铰”剪纸教学效果提供有效铺垫。

(二)进行作品欣赏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对美术作品都有自己的观点,对“冒铰”剪纸作品也不例外。但是,教师对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忽视(经常存在),导致很多小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欠缺,甚至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事实上,美术和“冒铰”剪纸艺术都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非常有利于小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冒铰”剪纸知识,有利于调动其参与“冒铰”剪纸教学的积极性,加深对“冒铰”剪纸作品基本形式的认识,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成长型思维培养和“冒铰”剪纸教学效果提高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充分了解小学生个体,实现“冒铰”剪纸学习差异化发展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深度认识到小学生在接受“冒铰”剪纸知识,获得“冒铰”剪纸技能,从事“冒铰”剪纸创作等各个方面均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甚至是显著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分类、分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区分对象,因材施教,实现小学生“冒铰”剪纸学习的差异化发展,有效保持小学生在“冒铰”剪纸学习中的良好心态,从而使每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均为成长型思维的重要特征)都能获得有效提高。

(四)深入调研,了解小学生对“冒铰”剪纸教学的看法

教师要转变注重教师而忽视学生、注重教学任务而忽视育人大目标的传统教育观念,采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手段,加强对小学生自主意识(成长型思维要素之一)的培养;尤其应注重小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针对一堂课、一个阶段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主动寻找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激发其学习“冒铰”剪纸的兴趣并促进成长型思维模式内化。

(五)研究规律,形成适合小学生特质和学校、教师特点的教学方法

我校的小学“冒铰”剪纸教学及校本课程建设经历了困顿、散打到初步明晰、规范的过程,初步总结出了“冒铰”剪纸特有的“由零到整、由外而内、由简至繁”的课堂教学思路。如“由零到整”就是由简单的传统的“月牙纹、柳叶纹、水滴纹、锯齿纹”等剪纸符号学起,再将这些剪纸符号组合成各种纹样进行装饰;“由外而内”就是先从整体框架形象着手,把握整体构图的设计,再进一步细化局部构图和形象设计。这些既符合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特点,又能够满足成长型思维培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构成素质教育成长型思维培育“大厦”的一块块坚实的“砖瓦”,促进成长型思维培育和“冒铰”剪纸教学的扎实推进与发展。

(六)创设课外“冒铰”剪纸学习与创作环境,鼓励冒尖

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任何一项工作一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鼓励冒尖不仅能使冒尖者快速成长,而且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和美术教师都应积极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促进兴趣大、能力强的学生更多地学习、研究“冒铰”剪纸。

我校4点钟课堂、课外兴趣班的尝试就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学校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冒铰”剪纸小能人。他们不仅自己剪,还教同学和家人剪,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冒铰”剪纸学习圈和非遗剪纸文化传播圈,并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冒铰”剪纸学习和非遗文化传播“生态圈”。他们的随性脱稿剪纸赢得剪纸专家们的一致赞扬,也成为“冒铰”剪纸教学和成长型思维培育的良好助推剂。

(七)升华“冒铰”剪纸文化内涵,创设非遗剪纸校本课程

“冒铰”剪纸艺术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其核心就是源自生活、随性(心)而发。这与小学美术教学要求充分关注儿童天性,发掘儿童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成长型思维新理念天然吻合。我校基于儿童天性、绘画心理,在进行非遗剪纸教学实践的同时,逐步推进“冒铰”剪纸(非遗剪纸)校本课程建设,并初步形成了非遗剪纸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1.基本技能:课程基础,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文化内涵:融于课程与教学之中,重在潜移默化。

3.创作素养:重在发现与点化(精品提优),为未来的大师奠基。

4.传承推广:将课程建设与各种传承推广方式有机结合。

5.综合提升:将课程、教学与成长型思维等素质教育理念与成果有机融合,为小学生能力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于小学生特质与成长型思维的非遗剪纸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的逐步明晰,为提高“冒铰”剪纸教学效果和培育成长型思维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五、结语

正如卡罗尔·德韦克所说:“人的思维方式其实蕴含了无限的能量,而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未来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冒铰”剪纸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教师应着眼于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挖掘和激发,不断地去探索、创新,将成长型思维培育与“冒铰”剪纸教学效果提高有机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小学生思维方式与身心发展的特点,剖析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差异,研究其思维模式发展规律,从而找到最佳的“冒鉸”剪纸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全面提高“冒铰”剪纸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小学生养成具有一定稳态的成长型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美)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M].楚祎楠,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英)麦克·格尔森.如何在课堂中培养成长型思维[M].白洁,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美)玛丽·凯·里琪.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让教学对学生可见,让学习对教师可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剪纸教学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幼儿园剪纸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论幼儿师范专业的剪纸教学
如何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