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基因的弘扬者、建党精神的传播者、革命历史的宣传者

2021-11-16束晓冬陈挥

党政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长三角上海

束晓冬 陈挥

[摘要]第五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以党的创建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线,就上海的创党实践与皖苏浙早期党组织的互动关联、红色基因与建党精神的弘扬和传播、党的创建研究的新史料与新观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党的创建;上海;长三角;革命精神

为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力发掘中国共产党的创党实践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战胜艰难险阻、夺取伟大胜利,激励亿万中华儿女在新征程上坚持不懈奋斗、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伟力,第五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于6月20日召开,高校、党校、研究会等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近代饱受战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上海是一座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初心之地、光荣之城,这座城市与党的孕育创建、发展壮大的命运紧紧相连。从渔阳里“十月怀胎”,到树德里“一朝分娩”,再到辅德里的建章立制,上海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历程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不仅如此,上海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丰富的红色资源蕴含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凝聚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上海出征、中国共产党历史从上海开篇。这座光荣之城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奋斗百年路。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顽强的奋斗孕育伟大的精神。百年来,致力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动员力和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之“源”。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指出,每年一屆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已成为一个品牌。这是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党的创建史研究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此次研讨会,回望建党历程、追溯初心之源,不仅对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开拓前进、走向未来具有积极意义。他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上海党史学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家编著各类党史主题读物,从不同角度书写党史中蕴含的初心之源;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参与保护修缮革命遗址,让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旧貌换新颜;大家致力于研究阐释和宣讲传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激励全市党员干部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的磅礴伟力。徐炯还对上海的党史工作者提出三点意见。第一,要深入学习好习近平关于党史的系列重要论述,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第二,要深度研究好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要继续做好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工作。第三,要深化党史宣传普及工作,做红色基因的弘扬者、建党精神的传播者、革命历史的宣传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担负起“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各项任务,继续用心用情用力,把上海的红色资源利用好、把上海的红色基因传承好、把上海的红色传统发扬好,努力为党的理论宣传和研究阐释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党的早期组织研究、共产国际与党的创建、红色刊物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建党初期人物、建党初期史实、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等主题做了精彩发言,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班永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的主要书写者、伟大塑造者。中国共产党一经创建,便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导思想,确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方向,汇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凝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作为党的创建地的上海,今天又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中国链接世界的枢纽、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承载地,正日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更加耀眼的东方明珠。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迈步新时代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上海一定能够汇聚新的磅礴伟力,谱写崭新时代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他认为,最根本的经验是要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交融;最重要的经验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最成功的经验是必须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这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一条最成功的经验;此外,还有三条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杨阳说,中国共产党承载了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具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严密的组织基础和严明的纪律。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壮大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内在需求和历史潮流的产物,其一成立就建立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二、上海的创党实践与皖苏浙早期党组织的互动关联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程中才、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万建清、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一级巡视员曾林平分别就“试论沪皖早期党组织创建和发展的一体化特征”“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江苏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为例”“建党前后浙江与上海革命斗争的相互联系”等主题开展讨论。程中才谈到,沪皖两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丰富的红色资源,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沪皖两地早期党组织创建和发展的一体化特征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用好区域红色资源,为长三角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万建清表示,江苏与上海相邻相连,同属于长三角的核心区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江苏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率先承接上海的辐射和影响。加上上海和江苏地区党的工作长期统一领导,更是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格局和水乳交融的紧密态势。曾林平认为,浙江和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两个重要省市,地域相连、人员相亲、文化相融,经济交流频繁,政治联系紧密,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两地的革命斗争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为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苏州革命博物馆馆长朱江表示,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创党之初其红色力量呈燎原之势辐射全国。苏州以毗邻上海的地缘优势,率先承接上海红色辐射。由上海投射而来的思想之光,为苏州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作了思想上的准备;由上海燃烧而来的革命之火,为苏州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作了干部上的准备;由上海集结而来的创建团队,成立了苏州第一个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党支部。在党的百年华诞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推进之际,回顾这段历史,旨在把握苏沪两地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党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力量。

三、红色基因与建党精神的弘扬和传播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挥指出,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程中铸就了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持续领航中华民族迈上伟大复兴征程的宝贵财富和不竭动力。在此基础上,陈挥认为,当前正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讲好建党故事,深入阐释建党精神”是摆在党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光荣、紧迫且义不容辞的任务。党史工作者理应回溯中国革命的历史原点,准确界定建党精神的概念名称,科学凝练建党精神的本质内涵,深刻阐明建党精神的现实意义,从而建构建党精神的獨特话语叙事。提炼建党精神内涵既是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充分阐释建党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根本前提。与此同时,提炼建党精神内涵不是将中国共产党人信奉的价值理念做简单萃取和随意拼接,而是一项承接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系统研究。要想确保提炼建党精神的有效性、准确度和说服力,就必须在提炼过程中遵循特定的原则。其是,担当、求是、忠诚、创新和斗争是构成建党精神内涵的五个基本要素。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韩洪泉指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酝酿、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生成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源头。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百年历程之际,进一步深化对建党精神的研究、宣传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建党精神既蕴涵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共性因素,又凸显出其产生于建党伟业这一历史实践之中的个性因素,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敢为人先、救国救民、开天辟地的创造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奋斗精神,扎根群众、艰苦朴素、立德立心、感天动地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勇闯勇试、改天换地的梦想精神。大力传承弘扬建党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长远规划,健全制度机制,深入宣传教育,努力建设好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四、党的创建研究的新史料与新观点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处长孙艳玲结合最新的俄罗斯档案及以往的回忆录,重点讨论了九个有关维经斯基来华比较重要或有争议的问题。第一,维经斯基来华前夕是否有人在北京为其打先锋。第二,维连斯基一西比利亚科夫与维经斯基来华的关系。第三,共产国际与维经斯基来华的关系。第四,关于维经斯基的随行人员。第五,维经斯基来华的路线。第六,维经斯基来华后的公开身份。第七,维经斯基来华的主要目的。第八,维经斯基来华前是否有明确的联络对象。第九,维经斯基是否与李大钊等人谈过建党问题。孙艳玲说,由于缺乏档案资料,关于维经斯基来华问题的考证还是初步的,有些结论是推测性的。因此期待更多档案材料的公布,可以对这一问题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讲师程曦敏就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入党誓词产生的背景、来源、传播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考察,并依据最新史料,对最早的入党誓词形成于何时作了进一步考证。程曦敏认为,中共最早的入党誓词形成于何时,现有研究尚无定论,但1925年8月上海区委的一份文件,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依据。上海区委之所以在文件中规定入党誓词与仪式,与其当时所面临的革命形势密切相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区委关于入党誓词和仪式的规定并非来自中共中央,在中央此前的相关文件中并无此方面的内容,即便在早期发展党员的实践中,也没有类似的流程。中共中央在文件中并未具体说明入党仪式应包括哪些步骤,入党誓词是何内容。在此情况下,上海区委的相关规定就成为其他地区的中共党组织在举行入党仪式时的重要参考,其制定的入党誓词也被各地党组织广泛借鉴。

以上论述虽未完整覆盖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全部内容,但却呈现了会议的鲜明特点。党史研究要不断挖掘新史料、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同时要与实际接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党史学者应该努力加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不断将学术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努力开拓党史研究的新领域,开创中共党史学的新境界,谱写党的创建史与上海研究的新篇章。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束晓冬系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陈挥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 周巍)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长三角上海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