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构建的研究
2021-11-16曾庆才
曾庆才
[摘 要] 将健康中国战略与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搭建专业化培训,开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提供健康保障等多样化项目,普及“大卫生、大健康”观,建立反馈机制开展多维度测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形式,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关 键 词] 健康中国战略;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00-02
健康,是幸福的起点,成长的前提;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国家长远发展为基点,以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3]。
一、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
意义
目前,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但是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所经历的生活生产方式、面临的疾病不断发生变化,心血管疾病、吸烟、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影响着大家的健康。健康中国纲要的出台,是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思想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据,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统筹解决当前人民健康突出问题的具体措施。
高职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是医学类高职教育助力健康中国发展的天然使命,是在校阶段能切实助力健康中国发展的可行性选项,以专业为背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学类高职人才培养的意义也是重大的:既是技能的磨砺,又是涵养志愿服务精神、职业素质等的良好锻炼,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将健康中国战略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既搭建了平台宣讲党的政策理论,又为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宣讲者学懂、弄通健康中国战略政策,拓宽宣讲者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百姓的需求和生活角度出发,言简意赅地开展宣讲,助力宣讲“最后一公里”的输送速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質量,开启健康中国新征程。
二、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不足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可以是科技、文化、卫生等常规项目,也可以结合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当前时事战略的专项行动项目[4-5]。近年来,有些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仅考虑如何结合当年热点,如何开展,缺乏长期的规划,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多数由党团辅导员负责,专业老师参与率较低,导致在活动中存在实践过程欠缺专业指导、实践内容过于单一、实践形式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实践结果难以与专业技术相融合等不足,这将制约“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6-7]。
三、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构建
(一)专业化培训,提高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力
社会实践是一种集教学政策性、知识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崔睿[8]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目标等研究中提到要在学生实践前期至少开展10学时的理论课程教学,系统讲授社会实践相关理论知识。可见,组建一个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关学科教师、党团干部、辅导员等多元化的优势互补的教师团队,为社会实践提供专业化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党的理论政策培训,讲深讲实理论和讲准讲透精神,为实践团队成员提供“理论大餐”,提升理论服务力;由相关学科教师对专业知识及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提专业水平服务力;由党团干部负责提供政策宣讲内容,指导开展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宣讲活动,与百姓共话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在辅导员指导下,开展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可及时提供多方位的活动指导,提高活动服务力。
(二)多样化项目,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力
李路瑶[9]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助力脱贫攻坚的常态化路径研究中提到通过党的政策的宣讲实现思想脱贫、支教项目实现教育脱贫、科技推广实现生产手段脱贫。可见,多样化的社会实践项目,更有助于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见到真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要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因此,高职医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应发挥专业特色,聚焦婴儿、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心理援助服务,开展扶贫扶智脱贫攻坚宣讲,开展用眼、爱眼、护眼活动,开展心脑血管等疾病宣讲,指导太极拳、功夫扇等健身运动,集医疗服务、健康科普、健身运动、健康扶贫等为一体的多样化项目,在活动中宣讲政策,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增强活动吸引力。
(三)多维度测评,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最终为社会服务[10]。在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时,有些高校对活动保障机制与流程、结束后联络反馈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使育人实践作用未能很好地有效发挥[6-7]。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团队成员参与活动前后思想意识、工作水平、能力素质等方面开展测评;对服务对象开展项目内容知晓率、吸收率、满意度等方面开展测评;对服务所在地所在村级、镇级等社会组织群体对活动开展的认可度、满意度、支持率等方面开展测评,通过多维度的测评,建立反馈机制,为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把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育人实践的强大动力提供可靠支撑,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
四、结语
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途径,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开展社会实践研究,通过搭建专业化培训,开展多样化项目,普及“大卫生、大健康”观,建立反馈机制开展多维度测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形式,努力实现将党的理论政策宣讲与实践育人完美结合,为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Z].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2015-10-29.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6-10-25.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4]张宛霖,游百春,戴浩.高职院校大学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实效性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155-157.
[5]南英.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研究[J].科技风,2021(3):129-130.
[6]张欢,董慧.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三下鄉”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的路径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10):56-58.
[7]夏青.提升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的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6):133-135.
[8]崔睿.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形式、工作内容和保障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1):7-8,26.
[9]李路瑶,王晓先,刘风萍.大学生社会实践助力脱贫攻坚的常态化路径研究: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J].科技资讯,2020,18(31):215-217,221.
[10]宣王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国际公关,2020(6):113-114.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