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师生教学交互行为的个案研究
2021-11-16许小荣徐展
许小荣 徐展
[摘 要] 課堂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师生教学交互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信息技术条件下,师生教学交互行为的有效性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以2016年全国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中职组比赛一等奖课例“精馏事故预防与处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课堂师生交互行为观测,分析其交互行为的典型特征及课堂类型,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信息化环境;交互行为;个案研究;编码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094-02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师生教学交互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本研究以2016年全国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中职组比赛一等奖课例“精馏事故预防与处置”为研究对象进行课堂师生交互行为观测,同时分析其交互行为的典型特征及课堂类型。
一、课堂教学环境观测分析
从环境上看,该案例在学习环境空间的设计、教室规模的规划、色彩的选择、光线的选取、声音系统的设计、桌椅摆放方式等方面,均反映了“学生中心”的教学价值观。从教室空间设计来看,设置有教学区和独立的活动区,另设实训区域;教室容量采用的是小班教学的形式,安排学生16人;桌椅布局采用便于小组讨论的组块型布局,个别讨论环节采用圆桌布局,实训环节采用秧田型布局;隔音、灯光、温度、通风等物理环境因素好,非专门录播室授课;舒适度一般,桌椅材质等一般,但活动空间足够。软、硬件设备良好,除常教学设备外,具有LED大屏且能实现多通道视频接入、电脑配置到每个小组、实训(虚拟时实训电脑配置到个人),另有网络学习平台、虚拟实训、虚拟助学员等技术支持。
总体上,该课例强调情境化学习环境;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室环境设计舒适,但课桌椅的材质一般;师生交流便利。
二、交互行为观察与编码统计分析
这节课授课流程如下: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布置任务并提供资源,开展小组协作学习,授课时长45分钟。
我们对该课例课堂师生交互行为进行了详尽的记录与归类,采样间隔30秒。为保证行为编码不受研究者期望效应的影响,根据研究设计,我们请了另一位经过训练的编码者对该专题的师生教学交互行为进行记录与编码。随后,将二人的编码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有差异的地方展开讨论,最终得出该专题的行为编码。
经过前期的训练,两位编码人员对该案例中师生的交互行为看法大致相同,仅在一些细微处有所差异,其编码的一致性较高。为进一步了解交互行为之间的变化,以Flanders行为分析系统为基础,发掘课堂师生交互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进行了交互行为的分类分析。根据行为编码,我们可绘制出该课例师生行为的编码曲线。
一是在本案例中师生交互行为的转换频率较高,且行为往往是在师-班、生-生交互处停留,教师对小组、对学生个人、学生相互之间的交互较多。二是师-生交互行为中“个别辅导”既有教师主动提供指导,又有学生主动请求帮助。三是教师主导的师-生互动中的“要求与反应”式的问答互动少。
三、师生教学交互行为分析
(一)节点覆盖率统计分析
编码完成后,生成节点覆盖率,可观察到在本课例教学中生-生交互行为35.96%,师-班交互行为占31.46%,师-组交互行为21.35%,师-生交互行为5.26%,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分别占3.37%和2.25%,由此可见本堂课交互行为比例较大。
同时进一步算出各类交互行为下具体交互行为的比例情况,反映出本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生-生互动的讨论与合作覆盖率为34.83%),教师起到了一定的组织引导作用(课堂引导占比16.85%、布置任务占比10.11%、提问应答占比11.24%)。
(二)课堂类型评估分析
这里所用的对课堂交互行为进行编码,其实质是时序列分析的基本方法,将行为数据以数据结构的方法记录,各类行为的时序列数据可还原教学过程的原貌。按照“1”表示教师行为(T)、“2”表示学生行为(S)、“3”师-班交互(T-C)、“4”表示师-组交互(T-G)、“5”表示师-生交互(T-S)、“6”表示生-生交互(S-S),转化为行为数据序列如下:
3-3-3-3-4-4-4-6-6-4-6-6-6-4-6-4-5-5-5-4-3-3-3-2-2-3-3-4-6-6-6-4-6-6-4-4-3-3-3-4-6-6-6-3-3-3-3-3-3-3-3-3-5-6-3-4-6-6-6-6-6-6-6-4-3-4-3-3-5-3-3-3-4-6-4-6-6-6-6-6-6-6-6-6-4-4-1-1-1
用S-T分析法对课堂类型进行评估,将课堂中所有的师-班、师-组、师-生、生-生交互行为还原为教师行为(T)与学生行为(S),将交互行为数据序列还原为T行为与S行为:
T-S-T-S-T-S-T-S-T-S-T-S-T-S-S-S-S-S-T-S-S-S-S-S-S-S-T-S-S-S-T-S-T-S-T-S-T-S-T-S-T-S-T-S-T-S-S-S-T-S-T-S-T-S-S-S-S-S-S-S-T-S-S-S-S-S-T-S-T-S-T-S-T-S-T-S-T-S-S-S-S-S-S-S-T-S-T-S-T-S-T-S-T-S-T-S-T-S-T-S-T-S-S-T-S-S-T-S-T-S-S-S-S-S-S-S-S-S-S-S-S-S-S-S-T-S-T-S-T-S-T-S-T-S-S-T-T-S-T-S-T-S-T-S-S-S-T-S-S-S-S-S-S-S-S-S-S-S-S-S-S-S-S-S-S-S-T-S-T-S-T-T-T
T行为占有率Rt=NT/N=55/173=31.79%;
计算该数据序列的连: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SSSS T SSSSSSS T SS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SS T S T S T SSSSSSS T SSSS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SSSSS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S T SS T S T SSSSSSSSSSSSSSS T S T S T S T S T SS TT S T S T S T SSS T SSSSSSSSSSSSSSSSSSS T S T S TTT
用g表示数据中的连数,g=103,所以S-T行为转化率Ch=(g-1)/N=(103-1)/173=58.96%,绘制Rt-Ch图,如图1所示。
根据Rt-Ch图,我们可以判断本专题教学属于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偏重于自主练习的对话型课堂。
(三)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本课例共计89个节点,其中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师生交互行为的覆盖率为76.4%,主要使用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网络(教学)平台、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频次和覆盖率(时长占比)如下。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使用28次,占31.46%;网络(教学)平台使用12次,占13.48%;视频、动画使用12次,占13.48%;助学软件(虚拟人物)8次,占8.99%;电子白板、分屏使用7次,占7.87%;PPT、图片使用1次,占1.12%;未用信息技术21次,占23.60%。
进一步分析具体行为,本课例借助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从具体行为上看,实现“讨论与合作”占比19.10%;从交互类型上看,实现“生-生”交互占比20.22%。由此可见,借助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主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满足教师组织、布置等需要,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练习)过程中的讨论合作等需要。
本课例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从具体行为上看,实现“讨论与合作”占比5.62%、“評价与反馈”占比3.37%;从交互类型上看,实现“生-生”“师-组”“师-班”等交互。由此可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主要还是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练习)的需要。
本课例借助视频,从具体行为上看,实现“课堂引导”为主,占比8.99%,从交互类型上看,主要实现 “师-班”交互。由此可见,借助视频资源可以辅助教师向全班学生传达信息,服务教师课堂引导。
参考文献:
[1]顾小清,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7).
[2]郑晓丽,夏一飞.基于Transana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分析案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7).
[3]张肇丰.促进课堂有效互动[J].上海教育科研,2009(3).
[4]田健,阳嵘莎,杨改学.基于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交互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
[5]侯元丽.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