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早产儿护理混合式教学设计
2021-11-16吴岸晶黄婉霞黄笑群贺艳
吴岸晶 黄婉霞 黄笑群 贺艳
[摘 要] 早产儿是新生儿中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其发生率有所上升。为提高教育质量,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及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對学习的需求。
[关 键 词] 教学设计;早产儿护理;儿科护理;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020-02
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信息化的持续发展,不断推动教育行业的教学变革[1]。线上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自控学习节奏。
儿科护理学是高职护理、助产专业的核心课,尤其是新生儿护理章节,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有许多理论性的内容。但是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意识较弱,喜欢动手性强的学习。为此,儿科教研室的教师结合儿科临床工作实际及护理要求,开发设计一套基于早产儿护理典型工作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利用线上线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2]。本文以早产儿护理单元的两个学时教学设计为例,说明本章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方法。
一、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为大专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已完成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准备全面进入内外妇儿的专科护理学习。专科学生在生活中对儿科知识的储备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对临床实践工作分析和判断经验,但动手能力较强。学生喜欢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乐于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但信息化能力参差不齐。
二、教学设计
(一)重组教学内容
患病新生儿是儿科临床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护理操作多、要求高,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也占有重要的份量[3]。在教学中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新生儿护理、早产儿护理为主线设计岗位工作,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法见表1和表2。
早产儿特点及护理一节,是新生儿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早产儿的患病率、死亡率均很高,新生儿中的危重症患者大多数为早产儿。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由5.0%上升为8.1%,且10%~20%的早产儿存活者遗留伤残[4]。故本单元在新生儿模块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对正常新生儿学习的延续,又是其他新生儿疾病的基础。
(二)做好资源准备
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实训教具、典型案例、网络平台课程等。其中数字化资源包括“早产儿特点”微课、“早产儿护理”视频、“早到的天使”视频、工作任务和案例文档、习题库等;实训教具包括:婴儿保暖箱、模拟暖箱、婴儿模型、毛巾、小盆、奶瓶、尿布;其他教学设备还有一体机、白纸、彩笔、便利贴、白板等。
三、教学实施
(一)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一周,教师在职教云平台上以文字的形式列出学习任务,上传教学资源——视频、测验题,学生独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作业上交平台,进行预习测验[5]。课前的学习内容包括:(1)早产儿特点与护理教学视频。(2)课堂教学课件。(3)预习测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通过以上学习行为,形成学生预习成绩。
(二)课中混合教学
课堂教学时,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包括理论学习(40分钟)和技能练习(40分钟)两部分。
1.理论学习。课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一起评价学生网络自学的作业,随后布置当天的理论学习任务——观看视频“早到的天使”片段,结合视频小组讨论以下内容并发言:视频中新生儿的分类、主要的生存困难、家长的顾虑,医生采用的沟通技巧等。通过以上讨论思考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年轻女医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生命至上的工作信念和不轻言放弃的职业素养。教师观察记录学生的小组活动,点评共性问题。
2.技能练习。教师布置本次课的技能任务:(1)为准备新收的早产儿预热一台保暖箱。(2)为保暖箱中的早产儿进行生活护理内容,包括洗脸、换尿片、喂奶。教师首先示范操作,随后安排学生分组练习,要求学生在练习的同时思考动作要领。练习结束后,学生分组展示操作,分享练习体验,并在网络上进行学习效果自评与互评。亲身体验结合学生分享和教师总结,加深学生对这一技能操作要点的认知和记忆。
3.教师对本次课进行全面总结,包括对学习过程中优秀表现的肯定,以及学习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并再次强调本次学习的重难点。下课前布置课后复习及作业。
(三)课后复习巩固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巩固本次课的理论与操作技能,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作业——为“世界早产儿日”做一份宣传海报。通过这一方式,帮助学生复习本次课的重点知识、查阅有关早产儿日的资料,并在完成作业中了解国内外关于早产儿救治的事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四、教学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在职教云平台设置签到、投票、评分等互动环节,促进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多元评价
章节学习的成绩包括三部分:(1)课前学习评价:结合参与度与测验题成绩,通过平台产生。(2)课堂活动参与度:教师可根据课堂考勤、参与讨论及发言次数、技能操作的评价等综合打分。(3)课后作业:教师按照之前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从是否有突出的主题、相关知识点是否清晰、有无原则性错误,有无创新点等方面给予评价——可以开展师生共评。通过间断的、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设计的亮点在于:(1)线上线下结合,营造了宽松活跃的气氛,力求培养学生善学、乐学、活学的习惯;(2)结合岗位工作需求组织课堂教学,体现做中学、学中做;(3)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本次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技能实训环节时间紧凑,不能保证每位学生的练习时间,需要课后补充练习。教师也将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侯冉冉.“疫情”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线上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国际贸易实务,2020(17):165-166.
[2]周静雯,杨小媛,梁亚勇,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2):115-116.
[3]陆娴.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儿科护理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1):75-77.
[4]杨惠婷,胡春维.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2):105-108.
[5]孟亚,张浩,董亚娜.翻转课堂与案例结合的基础护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0):68-69.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