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为本 办“T”教育
2021-11-16刘广海
刘广海
六十载峥嵘岁月,六十载艰辛探索。茂名市田家炳中学是由油一中人、石化一中人、市十七人、市实验中学人和市田家炳中学人组成的一部光辉历史,每一个校名都锻造了不同时期的校园精神:艰苦奋斗的石化精神(茂石化一中)、勇于创新的实验精神(市实验中学)、团结包容的十七精神(市第十七中学)、乐善大爱的田家炳精神(市田家炳中学)。
在“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中,茂名田中人将以“田有爱、化无限”为核心办学理念,以“好心为本、道济天下”为校训,以“厚德自正、弘文创新”为育人目标,营建“博学精研、爱生善导”的校风、“同心共进、大道相合”的教风、“乐学笃行、重道迁善”的学风,践行“强身好心、厚知卓能、壮志图新”人才培养观,厚植“奋斗团结、能创有爱”学校精神,打造“T”教育品牌,办一所广东一流具有科艺特色的示范性高中。
一、核心办学理念:田有爱、化无限(Tian)
田,呼应田家炳学校校名,同时“田”可代指教育的一亩方田。田有爱:其一、自然之田有大爱,为生长和生机提供湿润的土壤。其二,教育之田要富有爱心,“办有温度的学校,做有故事的教育”。其三,具有强烈的文化依托。潘茂名济世救民之大爱、冼夫人维护民族团结之大爱、田家炳乐善好施之大爱,“文化之田”富有大爱,营造一派生机盎然的校园景象。
化,茂名具有“化工”经济优势,产业链较为成熟,学校起初也是石化小学。“化”也指教化,具有丰厚的教育底蕴。化无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育人。
简言之,“田有爱”是文化之根,以有爱的教育讲出有故事的教育。“化无限”是育人期望,重视每个学生无尽潜能的释放,以“有限的教育”孕育每个学生“无限的未来”。
二、主要办学理念
茂名市田家炳中学是由油一中人、石化一中人、市十七人、市实验中学人和市田家炳中学人共同创建的油城教育明珠。校树——榕树见证了这60年的洗礼,“落地生根、生命如炬,众志成城、合力支撑,庇荫众生、厚泽载物,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榕树精神”与“奋斗团结、能创有爱”的学校精神一脉相承。
60年来,茂名田中人致力科技求精、艺术尚美。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领先粤西地区。仅2021年,在全国模拟飞行网络赛中,学校获得全国冠军(特等奖)1项,全国一等奖12项,全国二等奖4项。作为茂名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近期连续参加过四届广东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学校,并荣获三个一等奖、二个三等奖。新时代,茂名田中人将大力发扬榕树精神,全力办一所广东一流具有科艺特色的示范性高中。
(一)学校愿景:办一所广东一流的科艺特色示范性高中(Technology、Art)
学校愿景,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发展目标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我们通过五到十年的规划发展,将学校的办学质量与育人成效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在创办科艺特色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注重多元发展、全面成长,把本校打造成精而美的高品质办学样板。
(二)学校品牌:“T”教育
学校品牌是指学校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充分体现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个性化标识。
我国人才学研究者按知识的结构来划分人才的类型提出了“T”型人才的概念,“T”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T”型人才,因此有着两个基本的培养方向:
“—” 表示知识的宽度,也代表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有机会接触并掌握丰富全面的知识。“|” 表示知识的深度,也代表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培养“T”型人才, 关键在于改革旧有的教育思想,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着重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层次性,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 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培养“T”型人才, 强调改革教学的内容。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狠抓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评估体系和考试改革, 加强基础, 提高质量, 培养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T”型人才, 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当前教育既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又要從小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和全面素质。(见图2)
“T”型人才的培养孕育在学校营造出的学习共同体中:全校上下同心、师生同学、全员同进,教师通过同课异构为“T”型教育打造灵动课堂。此外,学校还拥有两大办学特色——科学特色与艺术特色,为“T”型教育实施提供给养。
(三)校训:好心为本、道济天下(Heart、Taoist)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对全体师生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纲要。
好心为本,要求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希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道济天下,就是通过探索真理,掌握本领,以天下为己任,以“道”而经世济民,服务全球。
“好心为本”呼应“田有爱”;“道济天下”呼应“化无限”。校训内含递进逻辑,语言对仗,既有历史文化依托,又符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四)育人目标:厚德自正、弘文创新
育人目标是学校肩负的育人责任,回答的是学校期望自己培养的理想学生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厚德,德育为本,立己达人。把厚德作为育人之首,就是要引导学子修养高尚情怀,胸怀宽广,重公轻私。
自正,潘茂名“清静自正”。田家炳先生“我们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问心无愧。我的一生,没有什么事不能对别人讲的。”孔子也提倡“三省吾身”,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规正的优良品性,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弘文,寓意学校颂扬文教,注重教人以胸怀宽宏、知识宽厚,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修养使学生具备面向未来社会的文智素养。
创新,今天的学习,并非只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明天可能遇到的问题。当下的教育要面向未来,引领师生的全面发展。
(五)人才培养观:强身好心、厚知卓能、壮志图新
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使命,践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落实“人”与“才”并重和辩证统一。
强身好心,就是要践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习近平)的育人出发点,增强“四个自信”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健康意识,让学生能够随处可锻炼,随时能锻炼,并掌握1-2项终身体育素养。
厚知卓能,依托“T”教育办学体系,传授宽厚知识、锻炼卓越能力,促进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关键能力的发展,培育全面素质、健全人格的田家炳学子。
壮志图新,即是重视立志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成为卓越人才;坚持特色创新教育课程校本化,开展多元多彩社团活动,让生命努力攀登新高度,最终“道济天下”。
三、常规办学理念
(一)学校精神:奋斗团结、能创有爱
学校精神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學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60年的发展,凝聚四种校园精神,并提炼为“奋斗团结、能创有爱”。虽改校名,但没有改掉学校精神。一路走来,每一个校名都凝聚着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最终汇聚成一股引领田中人继往开来、再创新高的强大内在驱动力。
(二)校风:同心共进、大道相合
校风是学校的领导作风、学风、教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是师生行动的座右铭。
同心共进,即是在“教师共同体”和“学校发展共同体”发展理念指引下,以“兴趣”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凝聚师生智慧,致力于完善科艺教育的特色示范性。探索个性化、项目式、合作式学习以及互动化等新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艺术底蕴与科创潜力,打造新时代素质教育新样态。
大道相合,指有共同志趣的人在一起,相互帮助。一方面,弘扬中国传统道学文化,继承茂名的城市名片;另一方面,教导师生能明白大道理,树立大志向,养成大情操。
(三)教风:博学精研、爱生善导
教风是教师在治学态度、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方面形成的良好的风气。
博学,指知识的广度;精研,是专业的深度。我们充分发掘“T”教育品牌,传承“博学善导、追求卓越”的精神文脉,从我做起,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T型人才”奠定基础。
爱生,遵循“田有爱”的核心理念,教师品正德高,爱校敬业,关爱学生。善导,善于启发式教学,坚持“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化差异,引导学生适性成长、多元发展。
(四)学风:乐学笃行、重道迁善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
乐学,是一种最高级的学习热情,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笃行,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知行合一”。
重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道”作为最大的学问,是最终的追求目标。迁善,即美善的品行,是“好心文化”的体现,点滴积累,汇聚大善,成就自我。
责任编辑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