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支话题的句法成分和语义角色研究

2021-11-16卢达威

中文信息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论元标点句法

卢达威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

1 新支话题和话题共享

“新支话题”是汉语小句复合体研究(1)文献[1-3]是汉语“小句复合体”的研究,原称为“广义话题结构”。其中的“广义话题”是指字面上出现的某个词语,该词语是话语的出发点,其下文(少数情况为上文)是这个词语所引发的说明。这是对“话题”这一概念更广泛、更朴素却更形式化的定义,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语用方面的名词性的“话题”,还有谓词性成分、状性成分,甚至介词、连词等,故称为“广义话题”,后为避免争议改称“话头”。本文所说的新支话题,也是“话头(广义话题)”的一种,但研究发现新支话题主要为名词性成分,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狭义的语用方面的“话题”。故为了便于阅读本文仍使用“话题”这一术语。中提出的概念[1-3]。语篇中,如果某个标点句缺少话题,需要共享上文某句中非句首的部分词语作为话题,但不共享该部分之前的词语,那么被共享的部分称为“新支话题”,缺少话题的标点句称为“新支句”,如例1所示。

例1 (选自金庸《鹿鼎记》)

①顾炎武一抬头,

③ ‖ 绘的是山水,

④ ‖ 笔势纵横,

⑤ ‖ 气象雄伟,

⑥ 不禁喝了声采。

例1包含6个标点句,并按照汉语小句复合体的标注方法[1-3]进行换行缩进排列。将每个标点句缩进至所共享的话题之后,各标点句之间的话题共享关系便直观展现了出来。可以发现,除①句不缺话题,后面5句都缺话题。②句和⑥句共享了①句的“顾炎武”为话题,整体构成一个关于“顾炎武”的话题结构。③~⑤句共享第1句的“一幅……大画”作话题,但不共享“一幅……大画”之前的部分。②句中的“一幅……大画”称为新支话题,③~⑤句是对新支话题的说明,称为新支句。

例1中②~⑥句在语用上是一种零形回指。零形回指有多种情况,其中,句首的零形回指非常特别,是构成汉语话题结构的关键。

从篇章的组织结构看,例1各句通过句首的零形回指,组织成了一个话题结构。我们把这种标点句句首的零形回指称为话题共享。这种话题共享,在汉语中不是临时的现象,而是作为一种篇章组织机制而普遍存在的。文献[4]研究发现,若将汉语篇章按照标点句切分(语料约38万字,共3万多句),58.3%的标点句句首缺少话题。标点句通过话题共享,组织成话题结构,进而组成篇章。

从话题的延续和转换的角度看,篇章正是通过话题共享进行话题的延续与转换的。如例1总体延续的话题是“顾炎武”,中间插入了对新支话题“一幅……大画”的说明,形成一种临时的话题转换。本文拟从话题的延续和转换的角度,讨论新支话题的特性,分析什么样的语言片段能够被后续说明,成为新支话题。

2 话题延续与转换的类型

话题延续有多个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包括主题的延续(thematic continuity)、动作的延续(action continuity)和话题/参与者的延续(topics/participants continuity)[5]。即使微观的话题/参与者延续,也有不同的延续方式或回指方式,形式从简到繁包括零形回指、代词回指、同形名词、指示词+名词、描写性定语+名词等[6]。本文关注最微观、形式最简单的话题延续或转换,即仅讨论话题共享(由句首零形回指形成)的延续与转换,并认为新支话题是话题转换的一种情况。为行文方便,下文所说的“话题”都指由句首零形回指而形成的共享话题。

基于话题共享的视角,话题的延续和转换可以分为5种情况。有些情况前人已有研究,但角度、范围和说法可能有所不同,故在各个分类中,我们尽量用前人文献中的例子,以便对应。

2.1 句首话题延续

句首的话题继续被后续的标点句共享,如例2所示。

例2 句首话题延续(选自文献[7])

② 只好扔掉麻袋。

例2中①句话题完整,②句缺少话题,共享①句的“那个人”。陈平[7]将这类话题延续称为平行推进。

2.2 句中子话题延续

虽然直接谈论的是子话题,但原话题被保留。实际上,仍在说明原话题,只是缩小到关于子话题的那个视角。子话题和原话题之间通常为部件、属性、隶属等相关关系。这个语义关系决定了语用关系的话题延续,如例3所示。

例3 句中子话题延续(选自文献[8])

② 很漂亮。

例3中①句不缺话题,是主谓谓语句。②句有两种解读,一种解读是将“很漂亮”直接看作是对“这个女孩”的说明,即认为②句是句首话题的延续。另一种解读认为②句共享①句的小主语“眼睛”,构成子话题的延续。与第1节例1描述的“新支话题”不同的是,虽然②句最直接的话题是“眼睛”,说明“眼睛很漂亮”,但“眼睛”是“这个女孩”身体的一部分,故“这个女孩”作为外层话题被②句间接说明,“眼睛”作为子话题被直接说明。证据是把①句“眼睛”之前的部分与②句连起来,所构成的句子“这个女孩眼睛很漂亮”是合格通顺的。曹逢甫[8]的看法与此相似,他把第一种解读看作是以“这个女孩”为主题的主题链;第二种解读看作是以“眼睛”为主题的小主题链内嵌于以“这个女孩”为主题的主题链中,相当于本文所说的子话题延续。

2.3 完全话题转换

即标点句话题自足,不需要从上下文共享话题,如例4所示。

例4 完全话题转换(选自钱钟书《围城》)

① 红海早过了,

② 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

例4中①句的话题是“红海”,②句的话题是“船”,虽然在一个句号句内,但两个标点句都是话题自足的,相互不形成“话题—说明”关系,就话题延续方面看,我们认为属于完全话题转换。完全话题转换后,下文不能再延续前面的话题。该例中,下文不能以话题共享的形式对“红海”进行说明,除非再重复一遍话题或以其他方式回指。对于篇章中其他形式的回指,包括代词回指、同形名词、指示词+名词、描写性定语+名词等形式,由于不是话题共享,所以这与共享话题的延续与转换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我们暂时也将其归在完全话题转换中,日后再进一步分类和讨论。

2.4 兼语话题转换

例 5 兼语话题转换(选自文献[7])

② 托着一个袖珍半导体收音机。

例5中①句是主动宾结构的句子,②句以①句的宾语“(这)个干部模样的人”作为话题。这类话题与子话题延续的不同之处在于,②句语义上与①句的“上面”等词语无关,没有间接延续①句外层话题。然而,②句在补全缺失成分的时候,把①句话题前的部分连起来也是成句的,即“上面有个干部模样的人托着一个袖珍半导体收音机”。也就是说,虽然语义上②句与①句的外层话题没有太多关系,但通过句法仍保持了一定的联系。屈承熹[9]称这类情况为话题套叠,陈平[7]称该例为层继推进。

2.5 新支话题转换

例 6 新支话题转换(选自钱钟书的《围城》)

② ‖ 跟办事员讲了许多好话。

例6和例1的③~⑤句一样属于新支话题转换。②句共享的话题是①句的介词宾语“五人”,“五人”成为了新支话题,②句是新支句。新支话题转换不同于其他几类情况的地方是:②句无论是在句法上还是在语义上,都不能与①句新支话题“五人”之前的部分形成更大的关联。若仿照第二类和第四类的方法,把“五人”前面的部分与②句连起来,即“*这把五人跟办事员讲了许多好话。”是不通的。相当于从原话题“这”转到新支话题“五人”。为了直观可读,标记时,在新支话题的左下方插入一个双竖线标记,表示新支句同新支话题左边的成分是隔离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新支话题的话题转换是局部的和临时性的,因为后文可以以零形式继续延续原有的话题,如例1中的⑥句。我们预测,这类新支话题和新支句是有一定限制条件的。另一方面,在语料整理中发现,这种新支话题不一定出现在动词的宾语位置,例6就是介词宾语作为新支话题引出新支句的例子。对此,后文还将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话题延续和转换的分类汇总如表1所示。表1列出了4个特征:原话题是否被新标点句直接说明、原话题是否被新标点句间接说明、原话题与新标点句能否连成句、新话题是否在原句内,并使用这四个特征比较了话题延续和转换的五种类型的异同。

表1 话题延续转换方式的分类

前人的研究大多注意到了前四种情况,对新支话题情况及其形式特点,特别是原话题与新标点句连起来不能成句的特点,没有足够的重视。而这种是否能够成句,正是判断新支话题的直接标准。

虽然新支话题数量不多,统计中,出现新支话题的标点句只有1.4%,但新支话题的研究很有意义。对于完全话题转换,研究其成因需要在篇章全局范围内考察,难度较大。对于新支话题,虽然新话题和原话题没有直接的“话题—说明”关系,但新话题出自于“原话题—说明”的局部语境,研究新支话题的成因可以局限于这个局部语境,复杂度大大减小,有助于揭示话题延续和转换现象的本质。本文以句法成分和语义角色作为研究新支话题的切入点,考察什么样的句法成分最容易成为新支话题,引出新支句,以及新支话题在句子中存在什么样的语义关联。

本文使用了一个自建的广义话题结构标注的语料库,该语料库包括《围城》全文及其他小说、新闻、工作报告、说明文、法律法规等不同体裁的汉语篇章共约33万字,标点句35 800多句。其中,发现新支话题501例,新支句777句(一个新支话题可以被多个标点句说明,所以新支句数目多于新支话题)。基于该新支话题和新支句的语料,本文从句法和语义层面对新支话题和新支句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作为新支话题研究的起点。

3 新支话题的功能和句法成分分析

3.1 新支话题的功能

功能方面,可知在语料库标注中,能够成为新支话题的成分,绝大多数是体词性短语,且指称的是具体的实体或事物,如例1和例6;极少数是谓词性短语,其指称的事情也很具体,如例7所示。

例 7

‖ (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例7中,“部分补充和修改”是状中结构的谓词性短语,在原句中作形式动词“进行”的宾语,成为后句的新支话题后,变成了指称性短语,指“人大常委会所补充和修改的法律”。但总体而言,这类情况很少。从语料库的例子看,新支句多是对新支话题的属性、特征、部件等不同侧面的进一步描述,而具体实体名词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紧密,具有比抽象名词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使其更容易被进一步说明,由此产生新支话题。

3.2 新支话题的句法成分分析

句法成分方面,我们全面考察新支话题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并举例说明已发现的不同句法成分的情况。以下例子如无特殊说明,均出自钱钟书的小说《围城》。

3.2.1 主语

作为新支话题的主语包括从句主语、主谓谓语句小主语、状性成分起始句主语。

(1)从句主语

成为新支话题的从句主语包括宾语从句和补语从句的主语。后续的标点句只对从句主语说明,不能够与主句构成“话题—说明”关系。此类共有29例,占5.8%。其中,宾语从句28例,补语从句1例,如例8所示。

例8

他一见唐小姐,

‖ 毫无平时的笑容,

‖ 出来时手里拿个大纸包。

新支话题“她”是“知道”的宾语从句的主语。引出的两个标点句“毫无平时的笑容”和“出来时手里拿个大纸包”说的都是“她”,即“唐小姐”,不能与“他便知道”连成句法语义贯通的句子,如例9所示。

例9

‖ 又不好意思抽烟解秽。

“方鸿渐”是“熏得”的补语从句主语,标点句“又不好意思抽烟解秽”是对“方鸿渐”的进一步说明,与主句无关。

(2)主谓谓语句小主语

以主谓谓语句小主语作为新支话题的有38例,占7.6%,如例10所示。

例10

‖ 睡得像木头。

例10由多重主谓谓语结构组成,“我”是内层的主谓结构“我都不知道”的小主语,被标点句“睡得像木头”共享,但后句不能与“今天苏小姐起身”构成“话题—说明”关系。“我”成为新支话题。

(3)状性成分起始句主语

虽然句首的状性成分不是传统的“话题”,但语料中的情况是,有些句首状性成分能被后续标点句共享,有些不行。当这些句首的状性成分不能为后续的标点句所共享时,该句的主语就成为了新支话题。这类情况共有16例,占3.2%,如例11所示。

例11

‖ 来得困难,

‖ 去也没有那么容易。

主语“他”被后续的标点句“来得困难”以及“去也没那么容易”所谈论,但状性成分“无论如何”不能够被共享,“他”成为了新支话题。

3.2.2 动词宾语

动词宾语充任的新支话题在新支话题中最普遍,共有364例,占所有新支话题的72.6%。按宾语出现的位置,又可进一步分为:句末动词宾语、兼语句中的兼语、连谓句非句末宾语。

(1)句末动词宾语

该类新支话题最多,有318例,占63.4%,如例12所示。

例12

‖ 里面是排得整齐的白卡片。

例12中首句是主动宾句,“抽屉”是“拉开”的宾语,位于句末。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抽屉”的内容,不能与“李梅亭”等形成“话题—说明”关系,“抽屉”成为新支话题,如例13所示。

例13

‖ 没人来开。

例13首句是主动宾句,“门”是“打”的宾语。第二句是对“门”进行说明,与前面“他打了两下”没有关系,“门”成为新支话题。

(2)兼语句中的兼语

兼语句的兼语成分既是述宾短语的宾语,又是主谓短语的主语。兼语成分作为下一个标点句的新支话题有37例,占7.4%,如例14所示。

例14

‖ 从不计较工分报酬。

兼语“他”是新支话题,在首句中既作“派”的宾语,又作“干什么”的主语。第二句是对“他”的说明,与“生产队”没有直接的“话题—说明”关系。

(3)连谓句非句末宾语

连谓句有若干个动宾结构,出现在句中间的动词宾语也可能成为新支话题。该类有9例,占1.8%,如例15所示。

例15

‖ 给船上洗衣服的人丢了一半。

首句是连谓句,“一打新手帕”是动词“买”的宾语,第二句是对“一打新手帕”的进一步说明,与“我”无关。

3.2.3 介词宾语

介词宾语也可以成为新支话题,已发现的介词包括“把、被、给、对、在”等,共有39例,占7.8%。如上一节的例6,如例16所示。

例16

‖ 该说“孺子可教”了。

“我父亲”是介词“给”的宾语,被第二个标点句共享,但“你这话”不能与后续标点句构成“话题—说明”关系。

3.2.4 状语

状语成为新支话题只有1例,占0.2%,但这例比较特殊,是名词作状语,如例17所示。

例17

‖ 厉而长像特别快车经过小站不停时的汽笛,

(跟着)号啕大哭。

例17中“尖声”是名词,后续标点句是对“尖声”的比喻,与前面的话题“阿丑”无关。而一般的状语是副词或形容词,暂没有发现这类词语充当新支话题的情况。

3.2.5 嵌套较深的句法成分成为新支话题

有些新支话题较为特殊,从句法成分上看,结构层次很深。比如宾语的定语成分,甚至是定语的一部分作为新支话题,但比例不大,有14例,占2.8%,如例18、例19所示。

例18

‖ 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

例19

‖ 不要有了新亲,

‖ 把旧亲忘个干净!

例18的新支话题“女人”是系动词“是”的宾语的定语,例19的新支话题“你”嵌套得更深:介词“在”的宾语“你耳朵里”是“名词—方位词”短语,“你”是其中名词短语的表领属的定语。

3.2.6 新支话题句法成分的特点

综上所述,语料库中新支话题句法成分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新支话题句法成分统计

从以上众多例子可以看出,新支句在标点句组合方式上,与英语的定语从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语义上主要是对新支话题进行补充描述,从而形成一种临时的话题转换。从新支话题的句法成分分类可以看出,位于句末的动词宾语作为新支话题的情况最显著,占63.4%,其他都不超过8%。这是因为,句末的动词宾语是新信息最显著的地方,容易产生进一步说明的需求,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变成新支话题。位于其后的是介词宾语(7.8%),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介词保留了一定动词的性质,依然能引出新的事物做进一步描述;兼语句兼语(7.4%)类似。再次是主谓谓语句小主语(7.6%)和从句主语(5.8%),它们本身就是陈述的主体,形成新支句的原因是新支话题前面的部分不能作为共享话题延续到后句,从而形成了局部的话题转换,在机制上与动词宾语、介词宾语引出的新支句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我们能看出,新支话题所处的句法位置是多样的,既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末;既可以是主语,也可以是动词的宾语,还可以是介词的宾语,甚至状语;既可以是单句的某些成分,也可以是从句的某些成分,还可以是嵌套在某一句子成分中的一部分。可见,在篇章的叙述过程中,对事物进一步说明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只要语境确实需要,句法位置限制不大。

但是,我们也发现,就目前的语料看,也存在一些句法成分没有充当新支话题的情况,比如间接宾语,而且人为要造出间接宾语作为新支话题的句子也不容易,如例20所示。

例20

‖ 开心了一天。

根据语感,该例似乎就很难将“开心了一天”的话题理解为“小红”,或者说,“开心了一天”的话题是“小明”还是“小红”至少是有歧义的。如果要对“小红”进行说明,最自然的方法应该是将“小红”重复一遍,即“小明送了小红一支玫瑰花,小红开心了一天。”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间接宾语要求一个能带双宾语的三元动词;而动词的三个论元都围绕同一个事件,且间接宾语和主语一般都指人;此时,如果后续标点句描述的是人而且以零形式回指某个论元,那么主语和间接宾语将存在竞争(如上例的“小明”和“小红”),而主语在句法和认知上位置都比较突显,导致主语更容易被后续标点句说明,间接宾语较难成为新支话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比例统计,只是对已发现的新支话题的句法成分进行分类统计,而不是这些句法成分成为新支话题的比例。就某个句法成分来说,不作为新支话题的情况必然比作为新支话题的情况的可能性大得多,这从新支话题本身的数量和占比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新支话题依然是一种特殊的话题转换现象。

4 新支话题的语义角色分析

既然新支句是对新支话题的进一步描述,那么新支话题在原句中的语义角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成分需要被进一步描述的语义动因。

在501例新支话题中,大部分新支话题位于动词谓语句中,但有两种情况是例外。

一是新支话题的所在句或所在从句是形容词谓语句,这类有11例,占2.2%,其语义角色通常是主事,比如例8,又如例21所示。

例21

‖ 是不是在念书?

“她年轻得很”是形容词谓语句,充当“看”的宾语从句,“她”是从句主语,成为新支话题,语义角色是主事。后句与主句的“我”无关。

二是新支话题不是句中的直接论元,而是宾语的定语等句法成分嵌套较深的情况,这类新支话题我们暂不讨论它的语义角色问题。这类有14例,占2.8%。

其余476例新支话题的标点句(或所在从句)都是动词谓语句。后续我们讨论这些新支话题与所在句中主要动词的语义角色关系。语义角色体系参考论元结构理论[10-11],分为必有论元和非必有论元;必有论元包括主体论元(施事、感事、经事、致事、主事)和客体论元(受事、系事、结果、对象、与事);非必有论元包括凭借论元(工具、材料、方式、原因、目的)和环境论元(时间、处所、源点、终点、路径、范围、量幅),共22种。对于动词论元的语义角色界定,我们使用袁毓林教授开发的《北京大学现代汉语动词句法语义功能信息词典》,对新支话题进行语义角色标注。

以下,我们统计和分析各例新支话题的语义角色。

4.1 主体论元

当主体论元是新支话题时,句法上可以充当从句主语、主谓谓语句小主语、状性成分起始句主语等,少数是介词“被、给”等宾语。它们的论元角色有施事、感事、主事、经事,但没有出现致事成为新支话题的情况。主体论元作为新支话题有112例,占22.4%。

(1)施事

该类新支话题句法上通常是从句主语或者主谓谓语句小主语等,这类新支话题共有52例,占10.4%。施事作为动作的发出者,进一步描述是很自然的,成为新支话题主要是原句中该词语前面的部分与后续标点句不能连成句的问题,导致了临时的话题转换。如例11的新支话题“他”(从句主语)是“翻脸”的施事,又如例22所示。

例22

新支话题“她”是“办理”的施事。不过后续是对“她”和“她外表”的描述,与原句“大大小小的事”不相关,形成了新支话题。

(2)感事

感事类新支话题情况与施事类似,但对应的动词通常的感知认知方面的。这类语义角色的新支话题共有13例,占2.6%。除了从句主语,还有部分是“给、被”等介词的宾语,也成为感事的新支话题。如例9的新支话题“方鸿渐”是补语从句中“泛胃”的感事,例10中新支话题“我”是小谓语核心动词“知道”的感事,例16的新支话题“我父亲”(“给”的宾语)是“听见”的感事。

(3)经事

由于论元语义角色为经事的动词较少,经事类的新支话题也较少,只有2例,占0.4%,主要是各类从句主语,如例23所示。

例23

‖ 毛根根竖直,

本例宾语从句主语“箭猪”是“碰见”的经事。

(4)主事

主事类新支话题数量较多,有45例,占9.0%。一来是论元的语义角色为主事的动词较多;二来除了主动宾句的主语外,存现句(“处所+动词+主事”)的宾语也属于主事。存现句的主事不仅是句法上的宾语,而且存现句在语义上引出了一个新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对该事物进一步说明的倾向,常常成为新支话题。如例1的“一幅……大画”,又如例24所示。

例24

‖ 新烫头发的浪纹板得像漆出来的。

本例中“一个女学生”是存现句的主事,后面对她的说明,与其处所“记录席”无关,故形成新支话题。

通常来说,主体论元继续被后续标点句说明是很自然的,作为主语时,大多是一种话题延续,而并不成为新支话题。它们之所以成为新支话题,是因为句首的其他成分只对本句起作用,不能被后续的标点句共享。除此之外,存现句的宾语是主事,也是主体论元。

4.2 客体论元

客体论元成为新支话题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大部分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属于此类,共有310例,占61.8%。

(1)受事

受事经常在动词宾语位置成为新支话题,如例12中新支话题“抽屉”是动词“拉开”的受事,例13中新支话题“门”是动词“打”的受事。有时是“把、将、给”等介词的宾语成为新支话题,如例6的“五人”是“吓”的受事。受事类的新支话题有84例,占16.7%。

(2)系事

系事类的新支话题最多,有130例,占25.9%。系事类新支话题的动词主要是表等同的“是”或表比喻的“像”等,这类动词的客体论元常常因与主体论元相同或相似而被引入到篇章中,成为语篇中的新事物,很容易有进一步说明的需求,如例25所示。

例25

‖ 教育消息栏里印着两张小照,

“七月初的《沪报》”是关系动词“是”的系事。这里“是”表等同,如果说后句说明的是“那张”也未尝不可,但看作是对“《沪报》”的进一步说明,可能更加贴切。

(3)结果

结果类新支话题有47例,占9.4%。分析语料发现,结果论元非常容易成为新支话题,当动词创造出一个事物之后,较容易有对这个新事物有进一步说明的需求,如例26所示。

例26

‖ 像一根根火柴搭起来的。

例26中“‘大’字和‘方’字”是“写”的结果,后句对这一结果做进一步说明。

(4)对象

对象类新支话题有37例,占7.4%。引出对象论元的通常是感知或认知类的动词,如“看”“听”“知道”“喜欢”等;或者是用于引出对象的介词,如“对”等。通过主体论元的观察、感受,向语篇引入了新对象,也有一定的进一步说明的倾向,如例27所示。

例27

② ‖ 光洁得像月光泼上去就会滑下来,

③ ‖ 眼睛里也闪活着月亮,

④ ‖ 嘴唇上月华洗不淡的红色变为滋润的深暗。

例27由“偷看”引出了新事物,形成新支话题。其中,新支话题有两重。②句“光洁得……滑下来”指向“苏小姐的脸”,③~④句说的是“苏小姐”。都与“鸿渐”无关,形成多重的新支话题。用换行缩进方式表示的话题结构,把这种话题共享的层次直观地展示了出来。

(5)与事

与事类新支话题有12例,占2.4%。语料中与事当新支话题的情况多数都是动词宾语,少数是介词宾语,最常见的间接宾语的与事没有成为新支话题,如例28所示。

例28

‖ 从前跟老大念过书,

‖ 年纪十七八岁……

本例“碰见”的客体论元是与事,后面几句都是围绕“周厚卿的儿子”的说明,与“我”无关,与事成为新支话题。

总的来说,客体论元成为新支话题是最常见的情况。

4.3 凭借论元

极少数凭借论元的论旨能够成为新支话题,语料库中只发现1例方式论元成为新支话题的情况,占0.2%。这例就是例17“尖声嚷痛”的状语“尖声”成为新支话题,“尖声”的“嚷痛”的方式。

其他凭借论元(工具、材料、原因、目的等)暂未发现成为新支话题的情况。可见,凭借论元要作为新支话题引出新支句比较困难,但是不意味着凭借论元不能作为新支话题。

4.4 环境论元

在环境论元中,发现处所论元和终点论元作为新支话题的情况共14例,占2.8%,语料库中没有发现时间、源点、路径、范围论元作为新支话题的情况。

(1)处所

处所类的新支话题共6例,占1.2%,如例29所示。

例29

‖ 没有床铺

本例的“一个统间”是“睡”的处所论元,后句是对“统间”的说明,与“辛楣”无关。

(2)终点

终点类的新支话题共8例,占1.6%,如例30所示。

例30

‖ 是江西和湖南的交界。

本例“界化陇”是“到”的终点论元,后句是对“界化陇”的说明,与“他们”等话题无关。

环境论元作为新支话题的例子,基本上都位于句末,且句中的核心动词本身与处所、终点等相关,实际上这些环境论元对于主要动词来说,是核心论元。

4.5 具有多重语义角色的新支话题

有些新支话题在句中身兼多重语义角色,对不同动词承担不同语义角色,在句法上主要是兼语句的兼语,或连谓句某个动词的宾语,这类新支话题有39例,占7.8%。

例如,例14中新支话题“他”既是动词“派”的受事,又是动词“干”的施事。又如例31所示。

例31

‖ 是英文丁组学生的公呈。

本例中“一叠纸”既是“拣出”的受事,又是“看”的对象。

4.6 小结:新支话题语义角色的特点

综上所述,语料库中新支话题语义角色统计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新支话题语义角色统计

从语料库实例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语义角色中客体论元最容易成为新支话题,共占61.9%,其次是主体论元,凭借论元和环境论元都不太容易。

其中,系事(25.9%)成为新支话题的比例最高,因为系事论元通常是“是”“像”等关系动词句子中的宾语,而“是”字句等多为静态描写,此时引出新支句作进一步描写的倾向较强。其次是受事(16.7%)和施事(10.4%),这两种语义角色是与行为最直接相关的语义角色,对行为的发出者或者接受者有进一步说明的需求,且通常它们的句法位置较高,较容易被进一步说明。对象(7.4%)和感事(2.6%)论元的情况与受事和施事相似,只是论元搭配的是感知、认知类动词,这类词语数量不多。然而,结果(9.4%)论元作新支话题的情况则较为特殊。带有结果论元的动词总体数量不多,但引出新支句数量较多,这是由于结果论元常常是由动词创制的新事物,通常第一次引入篇章,故对新事物容易形成进一步说明的需求。主事(9.0%)论元主要是由于存现句的主事论元常常成为新支话题。其他语义角色成为新支话题的情况都较少,不足5%。

还有一些语义角色,我们在语料中没有发现它们成为新支话题的例子。这些语义角色可能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虽然受语料规模所限暂时没有发现该论元成为新支话题的例子,但可以自造例子。例如工具论元,如例32所示。

例32

‖ 特别锋利。

例32中“这把刀”是工具论元,后句进一步说明“这把刀”的特点。

另一类则在语料库中没有发现,且难以自造,例如,表原因、目的的论元。

例33

例33中“受到冲击”是核心动词短语,“《海瑞罢官》”是介词“因为”的宾语,是原因论元,但难以成为新支话题。如果想以“《海瑞罢官》”为话题进一步说明,就需要以某种形式重复话题而不能零形式,如例33中的“那出戏”,再如例34所示。

例34

本例的核心动词是“离婚”。介词宾语“儿子”既不是“离婚”的主体,也不是“离婚”的客体,而是“离婚”的目的,难以成为新支话题。当“儿子”需要作为话题时,就得重复出现。

还有一种由介词“除了”引出的宾语,不在通常所说的动词论元范围内,我们暂时称作排除论元。这种论元也难以充任新支话题,如例35所示。

例35

例35中“几个女生”属于核心动词“在”的排除对象,这种被排除者的语义角色不能充当新支话题。如果需要成为话题,就得重复出现。

我们认为,这些论元在整个句子中往往是一种背景信息,当前景信息出现后,背景信息很难再次被激活而做进一步说明。而已发现的充当新支话题的语义角色,往往在语义上与动词直接相关,是以动词为核心的事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实质语义对新支话题的作用

当我们进一步考察一些嵌套较深的新支话题时,发现新支话题的引出不是取决于语句的表层语义,而是取决于语句的实质语义。由于修辞或其他语用原因,这种深层的语义有时跟表层语义不尽相同。

如例18中新支话题“女人”是关系动词“是”的宾语“女人的职业”的定语。但“职业”是“女人”的一个从属属性。“丈夫是女人的职业”也就是“女人的职业是丈夫”,或者干脆不要“的”,就是“女人职业是丈夫”。语义上“女人”是联系动词“是”的主体论元,因此后续标点句仍能以“女人”作为话题。

又如例19,从字面上看,新支话题“你”句法位置嵌套得很深,不是“说”的客体论元(“你耳朵里”是“说”的处所论元)。但是这句话表达的实质意义是 “我警告你”,“你”是“警告”的受事。因此,“你”成为了新支话题,“耳朵”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如例36所示。

例36

‖ 一脚踢你出来,

从句法上看,动词宾语的定语“你那位朋友”成为新支话题,而且是离合词“讨厌”的插入成分,层次嵌套较深,“讨厌”的论元分析也很困难。但句子的实质语义是“你别招你那位朋友讨厌”,“你那位朋友”是致使动词“招”的对象,又是“讨厌”的感事。

由上述例子可见,形成新支话题的必有论元不囿于字面词语的必有论元,而是看说话人真正想表达的实质语义的必有论元。这种所谓的实质语义其实是可以预测的,上述几例变换实际上是将句子中的左嵌套结构尽量变成右嵌套结构。当然,用实质语义方法分析复杂的新支话题的成因只是一种初步尝试,其规律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6 结语

本文介绍了新支话题和新支句的概念,将标点句句首的零形回指称为话题共享,根据话题共享情况,对篇章微观话题的延续和转换进行了分类,分为句首话题延续、句中子话题延续、完全话题转换、兼语话题转换、新支话题转换五种,认为新支话题是一种特殊的、临时的话题转换。

为进一步研究新支话题的特点,本文考察了33万字的语料,发现了501个新支话题,分析和统计了其句法成分和语义角色的分布情况。我们发现,句法方面,新支话题在句中的句法位置可以是:宾语从句或补语从句主语、主谓谓语句小主语、状性成分起始句的主语、句末宾语、连谓句非句末宾语、兼语句兼语、介词宾语、状语等。它们都能引出新支句进行说明。其中,63.4%是句末宾语作新支话题,其他都不超过8%,超过5%的情况有:介词宾语(7.8%)、主谓谓语句小主语(7.6%)、兼语句兼语(7.4%)和宾语从句主语(5.6%)。这是因为新支句的作用一般用于补充说明或进一步描述新支话题。句末宾语是新信息最显著的位置,因此被进一步描述的机会最大。值得注意的是,介词宾语作新支话题的频率也不低,“把、被、给、对、在”都可能引出新支话题,共39例,反映了介词仍保留动词的功能,介词宾语也具有能引出新信息的特点,但间接宾语无法成为新支话题。

语义方面,可以作新支话题的语义角色包括:大部分主体论元(施事、感事、经事、主事),所有客体论元(受事、系事、结果、对象、与事),少数凭借论元(方式)、部分环境论元(处所、终点)。其中,最常见的语义角色是系事(25.9%)、受事(16.7%)、施事(10.4%)、结果(9.4%)、主事(9.0%)和对象(7.4%),其他均不超过3%(即不超过15句)。系事常用于描述新事物,结果则是创造出新事物,这些新事物被进一步描述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需要用新支句对其做进一步说明。施事、受事、感受、对象等都是动词的最直接参与者,也存在被进一步说明的可能性。但是表原因、目的的论元和表排除义(“除了”)的论元都难以成为新支话题,它们在句中都是背景信息,难以被进一步描述。

对于句法上嵌套得较深、结构上难以划入动词论元的新支话题,我们尝试着用实质语义来解释,说明在语义理解的层面这些论元实际处于表层的位置。

总的来说,新支话题作为一种临时的话题转换,是出于对引入语篇的事物有进一步说明的语义需求。对新支话题进行说明的新支句,由于不能与外层话题形成话题延续,或多或少有一种补充说明或者插入说明的意思。但这种说明是有句法和语义限制的,并非句中任意句法成分或语义角色都能够被进一步说明,本文的研究发现,只有处于当前陈述的事件中最密切相关的前景信息才可能被进一步说明,从而发生临时的话题转换。

话题延续和转换是一种语用现象,通常而言,语用现象较难把握,我们期望通过句法和语义的约束研究,将这种语用现象逐步落实到语义直至句法的形式上。目前虽然还是面向人的分析和操作,但将来除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外,应逐步挖掘更多形式依据,包括构建标点句的时、体、语态、情态的形式特征表示,以便交由计算机去处理。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论元标点句法
标点可有可无吗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小小标点真厉害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基于论元结构和题元指派对汉语处置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有趣的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