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芒针联合低频电刺激阴部神经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研究

2021-11-16朱文静盛东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尿意阴部膀胱

朱文静,张 强,盛东亚,彭 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上海 200437)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2011年中国OAB的总体患病率为6.0%,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明显增高,41岁以上的患病率达11.3%[1]。国际尿控学会将OAB定义为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或伴有急迫性尿失禁[2]。反复发作的顽固性OAB对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症状[3]。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患者依从性差,药物治疗多选用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虽疗效确切,但存在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尿潴留等副作用。近年来,我科用芒针联合低频电刺激阴部神经治疗OAB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患者,采用SPSS17.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1~69岁,平均(51.6±17.3)岁;病程3~72个月,平均(19.3±20.3)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3~67岁,平均(49.4±15.1)岁;病程3~60个月,平均(20.5±21.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中OAB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OAB西医诊断标准;②病程3个月以上;③年龄18~75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伴有排尿困难,残余尿大于50mL;②妊娠期女性;③严重心肺、神经、血液系统疾病,或全身情况较差;④精神疾病、意识或认知障碍;⑤泌尿系感染;⑥体内安装有起搏器、盆腔肿瘤、癫痫病史;⑦3个月内有其他临床试验;⑧1个月内有盆腔手术史。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每日饮水1500mL,不喝饮料或汤粥,睡前3h禁水。

观察组用芒针(4寸,0.30mm×100mm)经皮刺入双侧阴部神经走行区,上针刺点位于双侧第4骶后孔外下方,垂直进针;下针刺点位于尾骨尖两侧外下方,45°向外斜刺。进针深度均80mm,共4针,接低频电针仪(G6805-2),参数设置强度为最大输出强度的50%,频率2.0Hz,刺激45min,采用连续脉冲刺激,并询问患者感受,针感向尿道放射为位置正确,每周治疗3次(周一、周三、周五),连续28天。

对照组予索利那新片(qd po,Astellas Pharma Europe B.V.,国药准字J20140096)5mg,每日1次,口服。连续28天。

3 观察指标

应用“排尿日记”记录24h排尿次数,尿动力仪检测急迫尿意容量,OAB患者自我评价量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焦虑、抑郁评分。

4 治疗结果

共57例完成研究,对照组1例因服用索利那新片口干、便秘而停药,观察组2例因工作原因未按时治疗而退出试验。

两组治疗前后24h排尿次数、急迫尿意容量,oabs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4h排尿次数、急迫尿意容量、oabss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4h排尿次数、急迫尿意容量、oabss评分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24h排尿次数(次)oabss评分(分)观察组 28 治疗前 12.3±2.5 90.3±12.4 7.8±1.9治疗后 6.9±1.3* 198.8±26.1* 3.6±0.7*对照组 29 治疗前 12.9±2.8 89.7±10.2 7.2±1.4治疗后 6.3±1.1* 207.5±27.9* 3.1±0.2*急迫尿意容量(mL)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 28 治疗前 43.45±4.37 44.86±4.93治疗后 22.62±2.35*△ 28.47±3.06*△对照组 29 治疗前 42.76±4.08 43.78±4.84治疗后 40.53±3.96 41.03±4.05

5 讨 论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存在4种主流学说:①神经源性学说:中枢抑制通路或膀胱感觉、运动神经功能异常引起逼尿肌过动,其中C纤维活性增强被认为是膀胱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②肌源性学说:由逼尿肌结构功能变化引起发病;③自主性膀胱学说:膀胱平滑肌具有自主收缩兴奋功能,存在一系列与兴奋相关的通道,如钙离子通道、电压依赖K+通道等,当通道功能异常时出现OAB表现;④膀胱上皮屏障学说:膀胱黏膜上皮损伤导致组织渗透压异常,细胞通透性变化,K+浓度上升刺激膀胱不稳定收缩[4]。

阴部神经主要由S2、S3、S4前支混合后组成,为运动和感觉的混合神经,在阴部管内分为3支,即直肠下神经、会阴神经、阴茎(蒂)背神经,支配盆底所有横纹肌。Boggs等发现,低频电刺激阴部神经,可兴奋尿道括约肌,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增加膀胱容量[5]。Tai等发现,3~10Hz频率的电刺激阴部神经,可抑制阴部神经-膀胱反射[6]。Chen等发现,阴部神经电刺激能改善膀胱顺应性,增加膀胱容量,并抑制膀胱充盈时逼尿肌收缩[7]。陈国庆等发现低频电刺激阴部神经,可抑制逼尿肌收缩,而中频电刺激会产生兴奋效果[8]。肖志英等发现阴部神经电刺激后,激活脊髓内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抑制副交感传出通路进而抑制膀胱过度活动[9]。这些研究结果与OAB发病的“神经源性学说”相吻合,揭示了芒针联合低频电刺激阴部神经治疗OAB的可能作用机制。

阴部神经的解剖位置:自坐骨大孔出骨盆,绕骶棘韧带下,经坐骨小孔又进入骨盆达坐骨直肠窝内。因其位置较深,短针无法深入,其他已上市的产品有神经探测针,但因价格较高、针体较粗,并不适本操作使用。芒针(4寸,0.30mm×100mm)经皮刺入双侧阴部神经走行区,恰到好处。芒针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因其形似麦芒,故称之为芒针,其长度包括4寸、5寸、7寸、10寸、15寸等。芒针由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材质构成,可以作为低频电针仪的良好导体,将低频电刺激传导至阴部神经分支所在区域。治疗中需询问患者的感受,针感向尿道放射为位置正确,同时可见肛周肌肉呈现节律性收缩。

有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参与了外周神经电刺激调节过程,如γ-氨基丁酸、五羟色胺、阿片肽、谷氨酸受体等,在阴部神经电刺激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过程中,谷氨酸受体和五羟色胺发挥了较大的作用[9]。而这些神经递质和受体恰好与人体精神状态密切相关[10],故推测芒针联合低频电刺激阴部神经能调节相关神经递质和受体的释放,从而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芒针联合低频电刺激阴部神经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较好,且安全。

猜你喜欢

尿意阴部膀胱
阴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辅助阴部神经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阴部神经调节在肛门直肠疾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阴部神经减压治疗阴部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膀胱镜的功与过
关于“嘘嘘”
无敌上上签
老年男性晨起走走再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