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圆针旋筋定点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21-11-16高尚轸张小宁
高尚轸,张小宁
(1.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针灸二科,山东 日照 276800;2.山东省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卫生院,山东 日照 276826)
神经根性颈椎病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单侧或双侧颈部脊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疼痛、麻木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其临床常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1],中老年好发,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60%~70%[2],随着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变化、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等多种原因,颈部劳损、退变几率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3-5]。我科用长圆针旋筋定点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98例,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日照市中医医院颈肩腰腿痛一体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8例,男60例、女48例,年龄(48±12.7)岁,病程(13.92±0.43)天。对照组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47±12.9)岁,病程(13.82±0.34)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颈夹脊针刺及颈椎牵引治疗。以局部及循经远端取穴相结合原则,取颈部夹脊穴,肩井,肩髎,肩髃,曲池,手三里等穴,常规皮肤消毒,直刺进针,常规手法候气、催气,得气后予平补平泻手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min后常规拔针。患者配戴枕颌牵引带,取端坐位,据X线片表现、症状、体质确定牵引的位置、角度、重量及时间。颈椎曲度正常或基本正常予中立位牵引,颈椎曲度加深、后缘骨质增生明显且症状显著予前曲屈位牵引;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后缘骨质增生不明显但症状明显予后仰位牵引。初次20~30min,牵引重量3~5kg,随患者感觉及症状变化逐渐增减,一般不超过体重的1/10,每日1次。
治疗组用长圆针旋筋定点松解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或俯坐位,充分暴露病位,在棘突旁按压、触摸确定痛点及筋结处为第1治疗点,用龙胆紫做好记号,嘱患者颈部放松,用左手拇指按压第1治疗点,右手固定对侧颞部,轻缓左右转动及前后俯仰患者颈部,使痛点所在的肌束呈旋转拉伸状态,固定患者体位,用右手拇指循旋转拉伸状态的肌肉力线按压,以此肌肉力线的起止点为第2治疗点,在肌肉力线的隆起最高处或局部压痛、反应性挛缩、痛性条索、挛块等病理反应点为第3治疗点,用龙胆紫做好记号,此3~4点为一组治疗点;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治疗可定位1~3组治疗点。选择以上治疗点,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在全部治疗点处皮下每点以0.5mL0.5%利多卡因注射液做局部浸润麻醉,再进针至治疗点肌肉组织处,以1.0mL0.5%利多卡因注射液做局部浸润麻醉(为减轻针刺及操作疼痛),然后用薛氏斜刃长圆针缓慢刺入,在治疗点皮下组织行关刺法(顺肌束方向纵行刮拨为主兼以左右横行刮拨),使结筋条索或硬结松解,出针后压迫针孔片刻,使不出血为止。再用创可贴敷针眼。1次为一疗程,间隔1周不愈者可再行治疗1次。
两组疗程均为2周。
3 观察指标
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①颈部疼痛:0分为无疼痛,2分为轻度疼痛,4分为中度疼痛,6分为重度疼痛。②肩背疼痛:0分为无疼痛,2分为轻度疼痛,4分为中度疼痛,6分为重度疼痛。③上肢疼痛:0分为无疼痛,2分为轻度疼痛,4分为中度疼痛,6分为重度疼痛。④上肢麻木:0分为无麻木;2分为偶有麻木,很快缓解;4分为间断麻木,一般在睡眠或晨起时出现,短时间即能缓解;6分为上肢持续麻木,不易缓解。⑤颈肩压痛:0分为无压痛;2分为压痛较轻,用力按压方感觉疼痛;4分为压痛明显,轻度按压即有明显压痛。⑥颈部活动:0分为正常;2分为偶有轻度短时颈部僵硬,屈伸、旋转或侧弯活动时受限;4分为颈部僵硬,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均受限。⑦椎间孔挤压试验:0分为正常,2分为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轻微,4分为有明显沿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⑧感觉障碍:0分为无肢体感觉异常者,2分为有肢体感觉异常。⑨上肢肌力:0分为肌力5级,2分为肌力3~4级,4分为肌力0~2级。⑩肌腱反射:0分为正常,2分为腱反射减弱,4分为腱反射消失。
用SPSS1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颈椎转侧俯仰活动功能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大于90%。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颈椎转侧俯仰活动功能基本正常,能正常工作及日常活动,疗效指数70%~90%。有效: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无效: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量化平均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量化平均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量化平均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08 23.56±3.40 9.53±3.61*△对照组 90 23.47±4.30 11.13±1.96*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动态平衡失调所致,由于颈椎的生物力学病理改变,导致其软组织动静失调而出现软组织即中医之经筋的损伤,以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的早期无菌性炎症为主,迁延日久,软组织常因修复过度代偿而引发前期无菌性炎症转变为组织粘连、纤维化,瘢痕形成,从而进一步加重炎性渗出和致痛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使局部疼痛加重,持续疼痛又可激发持续性肌紧张,而肌紧张又可引起诸多的连锁病理变化:一是加重肌附着点被动牵拉损伤;二是因一组肌肉的紧张可引发相关、相邻肌肉的相应补偿变化,从而出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迁徙延现象[7]。由此引起颈肩背部及上肢长期顽固性疼痛。
薛立功教授深入研究祖国医学经筋学理论,在治疗该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薛氏经筋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背部及上肢疼痛麻木为主症,属于经筋医学之经筋痹痛:疼痛的机制为“迫切为沫”,慢性疼痛的机制为“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所聚之沫为疼痛的致病因素,所聚之沫不能消散,积聚日久而成横络而痹阻,不通则痛而成慢性顽固性疼痛。疼痛的根本因素在于“沫”,即软组织炎性渗出液的浸润。慢性疼痛的根本在于“横络”或“筋结”,即长期软组织病理变化形成的组织粘连、纤维化,瘢痕形成。慢性疼痛的好发部位多在“尽筋”之处。即现代解剖学所指的肌肉的起点、止点[8],两点相连则成为一条经筋痛点联线,而这一联线也恰恰是该经筋局部的运动力线,根据点线所在的经筋再检查左右相临经筋上的结筋病灶点,甚而对侧肢体的相对经筋上的结筋病灶点,明确把握经筋结筋病灶点的治疗范围。
长圆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是在薛氏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循颈肩部经筋力线,寻找受损经筋局部压痛、挛缩、条索、挛块等病理反应点,应用“长圆针”,采用《内经》解结针法,分离结筋病灶点表层粘连、疏解结筋点横络,解除其对经脉的卡压,减少直至消除因卡压后而引出的炎性渗出反应,从而解除痹痛;通过疏通剥离病变周围的经筋组织,消除其痉挛、挛缩、肌紧张的状态及内部异常的静态应力反应,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动态平衡。
在薛氏经筋理论指导下,长圆针旋筋定点松解治疗进一步借鉴了整脊治疗中定点拔伸旋转复位手法中颈椎旋转斜面交叉确定治疗力点的思想[9],以颈椎棘突旁近端结筋反应点为支点,水平旋转及前后俯仰调整颈部至激发反应点甚至复制临床症状,使力线上的结筋反应点在旋转牵拉力的作用下充分牵拉、暴露,再沿旋转后肌纤维的方向刺入选定的结筋反应点,常规运用长圆针关刺手法疏通剥离,如此进针深度较常规长圆针及普通针刀刺入深度浅、剥离力度小,在牵拉力的作用下横络组织更容易被彻底松解,减少了正常软组织的损坏。
长圆针旋筋定点松解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颈夹脊针刺及颈椎牵引治疗,且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了治疗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