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创意与方法》教学实践

2021-11-15虞英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跨学科

虞英

摘要:当代设计类研究生教育需要突破学科壁垒,从更多元的视角实现创新设计研究及创作。《设计创意与方法》是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开设的跨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师将研究、探讨、创作相结合,以整合—分组—整合的方式,激励四个专业的学生充分挖掘各自的学术智慧与专业优势,将不同学科的方法重叠在同一主题创作上,开辟全新的解题思路。本文通过自身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探讨有效的跨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课程;自我导向研究;Seminar研讨

在这个数字化技术急速发展,需要高度创新的时代,设计教育已经不能再停留于单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需要突破学科壁垒,从更多元的视角实现创新设计研究及创作。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能促使学生在与其它学科知识与思维方法的交叉融合中,一方面构建新的认知体系,另一方面锻炼自主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设计创意与方法》是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内面向工业设计、展示设计、产品信息设计、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四个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跨学科课程。学分2分,学时48课时,教学周数为12周,每周4课时。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运用创造性思维与设计方法完成设计创作。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设计方法展开研究,第二阶段运用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创作。两个阶段均围绕教师布置的课题任务开展。课程中教师将自主研究、分组研讨、协同创作相结合,以整合—分组—整合的方式,激励四个专业的学生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方案创作等过程中,在不断地交流与碰撞中,充分挖掘各自的专业优势,吸收其他专业同学的学术智慧,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与设计素养。《设计创意与方法》旨在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知识与方法重叠在同一主题创作中,获取全新的设计思路。

一、第一阶段:设计方法研究

1、任务驱动下的自我导向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即教师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转化为一个或若干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展开独立研究,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借助或无需借助他人帮助的、由个体自己引发的以评价自己学习需要、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评鉴学习结果的过程”①。无论是任务驱动,还是自我导向学习,均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思考,自我调整,以及自我批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推进。

《设计创意与方法》就是基于这样的模式开展的。第一次课程中,教师对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进度安排、过程成果、最终成果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讲解,并且布置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即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设计方法两个维度展开理论研究。每位学生任选一种或多种思维与方法,如类比、联想、比较、倒推、KJ法、设问法、逆向思维、5W2H法、六顶帽子法、黑箱法、白箱法、列举法等,对这些方法的概念、操作流程、使用案例等展开深入研究。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蕴涵于任务中,引导学生了解当代的创造性思维与设计方法及其应用,并意识到它们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价值。

2、Seminar分享设计方法

在前一阶段对设计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Seminar研讨②。研究生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掌握足够的文献资料之后,在课堂上就搜集整理的某一种或几种创造性思维与设计方法发表个人的见解,并结合自身的专业与具体的案例,与其它同学进行分享,要求研究生研究深入,概念准确,逻辑清晰,表达有力。随着研究的推进,学生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亦会随之增加。为了每次在研讨中能够清晰呈现观点,学生在课后往往需要花费数十倍于课堂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以Seminar的形式,在课堂上展开自由、激烈的学术交流与讨论,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通过研究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对当下设计思维与方法及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

二、第二階段:课题设计创作

一定的理论研究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题创作。本次课题以“闻”为主题,即基于闻这一动作或闻的对象展开设计,不限制设计目标,可以是一个展览,可以是产品发布会,也可以是快闪式商业空间。开放性课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跨专业的视角完成各种有趣、可行的探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每个阶段,运用一种或多种创造性的设计方法完成设计创作,尽量延长设计过程的推导,并在成果表达中以可视化的方式充分体现设计方法的运用以及思考轨迹。

1、构建跨专业创作团队

此次的课题设计需要通过不同专业的学生协作完成。因此,创作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自行组建跨专业创作团队,每个团队中均需包含工业设计、展示设计、产品信息设计、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四个专业的学生,并推选出组长。研究生在多样、不熟悉乃至冲突的观点碰撞中,更容易建构全新的视角。

2、Seminar分组研讨

随着跨专业创作团队组建的完成,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各组分别展开Seminar研讨。这一阶段是整个课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在课程中占比最大的阶段。课程之初,教师虽然提出了设计任务,但却没有明确目标、受众、主题、成果等,需要每个团队自行落实,并且体现丰富的多样性。通过研讨,有的团队聚焦于设计关于味道的展览;有的团队想呈现围绕“闻”这一行为展开的各种不同方式的体验;有的团队把创作定位于通过“闻”来闯关的密室逃脱;有的团队想要为当代的高压人群营造一个以气味解压的治愈空间。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每个团队都要经历数次这样的Seminar研讨来进行方案的推进。研讨会上,由组长主持,专人作会议记录(图1)。学生以不同的设计方法切入,严格按照该设计方法的流程展开操作,成员畅所欲言,相互倾听,质疑,引导,辩论,从不同的视角形成有趣的观点与想法,将讨论内容的阶段性成果做好框架梳理。每完成一个阶段性成果,随即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下一步推进的方向。教师也会在课堂教学中实时捕捉出现的新问题。经过多次的Seminar组内研讨,不同学科之间旧有的设计思维被打破,相关专业之间的知识与方法得以交叉与互补,创新思维逐渐打开,方案一步步深化,直至最终完成“闻”方案的整体设计框架。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设计思维与方法及其运用的认知与理解。

3、组内个人分工创作

随着每个团队研究与创作的深入,团队内部逐渐由成员之间的合作转向个人创作。每位成员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学科素养、能力擅长,承担相应的设计分工。有的负责展览的空间架构;有的负责创作“闻”的趣味产品;有的设计各种气味图标以及项目的衍生品……(图2-3)工业设计的同学在前期方案讨论中画出了漫画脚本,结合关键节点,脑洞大开地以手绘漫画形式画出了空间的故事流线图,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图4);展示专业的同学在空间氛围的营造,空间与展品关系的处理让产品专业的学生意识到设计产品时也不再是单独的考虑产品造型,而是从空间出发,强调与空间的关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在跨学科和创造性思维设计方法的交融下,设计创作被打开了一条新的设计视野。课题设计方案逐渐在团队的合作与分工中初具雏形。

4、成果汇报与点评

经过前期的研究、分组研讨、协同创作、各人分工等几个阶段的创作,各组逐渐梳理出了各自的设计脉络,完成方案的最终推导。方案汇报分为分组向教师汇报,以及在课堂上向全班汇报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各团队对前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整理,包括主题定位、设计目标、每个阶段设计方法的研究与运用、成员的分工与创作等,并将整个设计过程以视觉化的方法呈现。教师针对每个团队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团队继续深化、完善。通过汇报,每个团队的研究与创作成果都可以很好地与其它团队分享,得到多视角的启发。最终,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参与度,在团队中承担的工作量及其创作深度等,完成多维度,进行全过程的考核打分。

《设计创意与方法》是基于任务驱动、自我导向、Seminar课程模式下所作的跨学科研究生课程的实践探索。在課程组织与实施上,以教师布置的研究与设计任务为驱动,以对设计创意与方法的自主性研究为基础,以学生团队自主研讨创作为核心,并且通过团队协作与配合,运用跨学科知识与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专业、多层面、多角度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扩大了研究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其独立研究能力与批判意识。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深度参与,释放每个人专业智慧与创造力的同时,又强调与团队的横向合作,同时也提升了其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贺晓英,高海清.学术Seminar和课程Seminar的区别、联系与应用关键[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

[2]宋怀波,何东健.Seminar学习理论对当前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

[3]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4]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07).

注释:

①郝明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9(3):118.

②Seminar教学方法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要包含两种类型:学术Seminar与Seminar课程。学术Seminar通常以学术报告会的形式,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齐聚一堂展开主题讲座与问题研讨。Seminar课程则通常指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学术研讨,是一种课程教学模式。通常在开课之前,教师就为学生提供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需要阅读的文献资料,引导学生提前展开自主学习。在教师做几次背景讲授之后,学生根据课题与研究目标选择专题进行研究。

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JGLX18_123)。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六足园生态实验室:儿童跨学科探究学习的实践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指导高中生跨学科学习的探索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云计算环境下研究生课程信息化体系的重塑与优化
加强和规范研究生专业课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
英国电子信息类课程观摩与思考
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研究生扫描电镜课程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