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比较

2021-11-15何菲菲黄雨欣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4期

何菲菲 黄雨欣

摘 要: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系统性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以现实条件下工人生存的艰难状况来批判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多年之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提出了科技异化理论。认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是对民众的社会意识形态控制。发达的工业社会是新型极权主义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是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的理论有继承马克思思想的成分,但由于两人所处年代相隔百余年,所以这种批判现实社会的理论必然存在差异性。今天的中国,格外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将劳动异化理论和科技异化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劳动异化;科技异化;理论比较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49

1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提出及内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马克思在相关文章中就提到过“异化”概念。直到《手稿》一书才明确地将劳动和异化结合起来,系统性的提出劳动异化理论。它的真正问世与特殊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对于历史上其他思想家的异化理论的继承发展。

1.1 劳动异化理论提出的相关背景

在马克思之前,就已经有很多思想家在不同的层面上使用过“异化”这个概念。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从政治角度阐述“异化”。为了更好地生存,人民将个人权力让渡出来,集中交给超越于所有人的第三者掌管,即国家。这里,权力的让渡就是“异化”,成为国家产生的根源。霍布斯所说的国家虽然是异己物,成了统治人类的异己力量,但并不具有与人相对立的否定性意义。最先将异化概念置于哲学层面讨论的思想家是黑格尔,黑格尔把绝对精神作为异化的主体。费尔巴哈则进一步提出宗教异化,异化的主体虽然是人,但并非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人。上帝只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去崇拜上帝意味着忽视人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因此主张要建立一种爱的宗教。

马克思通过继承批判前人的思想,结合当时的经济事实,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现实背景下提出劳动异化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批判异化劳动来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和私有制经济。在分工、私有财产和机器大生产的重重压迫下,原本地位就低下的劳动者进一步受到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不仅在物质上只能拥有保障自身继续参与劳动的生活资料,而且精神方面也是极度贫乏。在这里,劳动者无法占有自己的劳动对象,劳动本身也仅仅作为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并不能带来个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所认为的劳动的应然状态大相径庭。这导致了一连串糟糕的后果,劳动变成异化劳动,劳动者也沦为活的机器。

1.2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通过批判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种种劳动异化现象,认为异化是建立在人以及劳动的基础上的一种关系,人在这种关系中生产出否定自身、压抑自身并敌视自身的东西,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己性,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项基本规定。第一,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者不仅无法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反倒受到对象的控制,两者之间分离对立。第二,劳动者和劳动的异化关系。劳动不再是个人发展和活动的需要,而是在剥夺人的幸福并让人想要迫不及待地逃离,人被迫裹挟在劳动之中。第三,劳动者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关系。人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获得生活资料,这就是人的类生活。但是异化劳动不仅把劳动产品从其创造者手中夺走,而且还夺走了人的类生活,将人的类本质转变成异己的本质。第四,人同人的异化关系。异化劳动把劳动者辛苦的付出转变为资本家无偿地占有,这必然会导致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抗关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巨大矛盾必须通过取消私有制才能得以克服。

一言以蔽之,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劳动彻彻底底被异化了。劳动者自由自觉的活动转变成了生存的手段,本应由劳动者占有的劳动产品却被资本家收入囊中。劳动者作为异化的直接受害者,被迫地从事着只能带来不幸感的生产活动,失去全面自由发展的权利,变成了片面的人。

2 马尔库塞科技异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概述

在马克思之后,法兰克福学派又在其劳动异化理论基础之上前进了一大步。该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提出科技异化理论,这时的异化已经从马克思所说的生产领域涉及整个社会,受害人也从劳动者扩大到广大民众。科技在当代已经进入到各个领域,成为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它不仅让社会全面的异化,而且把人也变成单向度的人。人要想获得自我實现,必须克服各种各样的异化形式。

2.1 马尔库塞科技异化理论的产生背景

20世纪50—70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繁盛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相应地更加优越,不分阶级的共同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大家都无比幸福的接受着这个发达工业社会输入的一切,包括消费、文化、意识形态。马尔库塞从这个看似一片祥和的社会中发现问题之所在,本应该拥有双向度的人在这个以科技为统治工具的社会里失去了否定性、批判性向度,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可以说资本主义社会控制的严密性,已经把个人和社会变成巨大的“技术机器”统治系统的一部分,“单面社会”和“全面异化”社会使得人性受到普遍的压抑。

2.2 马尔库塞科技异化理论的核心内容

在这个发达工业社会里,异化几乎无处不在,而科学技术正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人类创造出了科技,但就现状来看它却转变成主体的对立性力量,束缚、压抑、敌视主体,使人逐渐异化成非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尔库塞创造性地提出了科技异化理论,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变成“全面异化”的社会。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一维的社会,一个新的极权主义社会,它通过技术的形式隐蔽而又强有力地控制住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的进步让人们过得比以往任一时代都要更加舒适,但舒适生活的背后却是一张控制网在悄无声息的蔓延,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思想领域。在政治领域里,它抑制住了不同的政治意见和派别,不仅很多政治反对派放弃了夺取政权的想法,而且工人也随着机器的自动化生产逐渐白领化,能够获得丰厚的物质资料,失去革命性;在经济领域里,发达的社会让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同一,不同阶级的人可以一样的旅游一样的娱乐一样的分享“制度的好处”,看似一切平等的生活让人们不再提出抗议;在文化领域,往昔远离现实的高层文化出现了俗化趋势,高层文化中包含的超越性、理想性因素正在被技术合理化消除;在公众话语领域,像实证主义、分析哲学这样的单向度哲学的胜利表明肯定性思维方式的成功,批判否定性的一面开始弱化。在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密控制之下,个人和社会已经悄然变成了庞大的“技术机器”统治体系的一部分。在这“单面社会”和“全面异化”社会中,人性普遍受到压制,想要发展就必须克服各种各样的异化形式。

(2)人变成“单向度的人。”科技的进步使得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物质世界极大地丰富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人的精神世界却一步一步地在坠落,逐渐被奴役被控制,这时候的人已经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批判能力、怀疑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从表面上看,人类依然主导科学技术,但事实是随着人们对于科技的依赖的不断加深,它已经慢慢变成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人类相对立,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空间,都不加区分地被科技控制。马尔库塞指出,目前很多需要都是由科技被强加在人身上的,人们得到的也只是虚假的幸福。在这样一个发达工业社会,科技已经成为控制意识形态的工具。人们无暇去思考这样的社会好不好,因为日常生活接触到的各种传媒已经将合理性观念灌输给每个人。人们欢喜于眼前物质的富足,被消费欲望蒙蔽了真正的需要,更悲惨的是他们对此一无所知,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3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比较

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各自的异化理论的提出时间相隔百余年,两人都是针对各自生活时代的社会现实作为理论根基。在马克思的时代,科技尚未过分发达,但工厂中也已有机器的使用,可以说机器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助手,使得工人的生存处境日益艰难。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劳动异化也体现出科技异化的萌芽,二者具有相关性。当然,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理论是真正产生于科技大发展的时代,科技是着重突出的研究对象,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着更多的差异性。

3.1 异化的来源不同

马克思认为异化来自资本主义私有制。私有制使得财产可以被私人占有,由财产的多寡分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家为了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处在劳动活动之外却可以占有工人的劳动成果,甚至为了利益最大化,最大程度的增加工人的工作强度并付出最少的工资。这样,一方面私有制保证异化劳动的进行,另一方面异化劳动也在进一步发展私有制。所以,马克思通过揭露异化劳动之恶来反对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而马尔库塞把科技作为异化的源头。科学技术的应用让社会的发展更进一步,不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也让人民大众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物质方面的丰裕让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商品,鼓励消费的言论比比皆是,人们遵从物欲满足个人需要,但满足的却是虚假需求,这并非真正的消费自由。同时,统治者通过大众传媒向公众输入各种有利于自身统治的言论,使人们认可这个“使人安然自得的极权主义社会。”

3.2 消除异化的手段不同

相应于异化的产生原因,马克思认为消除异化的手段就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当私有制消失了,在公有制社會里不会存在两个阶级的对立冲突,同样也就不会有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情况出现,劳动会回归到它的应然状态。要想实现这一愿景,就需要依靠无产者即受到劳动异化直接伤害的工人们联合起来进行抗争。工人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他们是解放全人类的关键所在。而马尔库塞并不认为工人阶级可以担此大任,在他的时代,完全处在生产线的工人已经为数不多,科技的创造发明使得机器被大规模使用,这让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而且资本家为了更好地继续控制工人,通过提高工资的方式使得他们也可以有充分的物质资料享受,表面看来已经不存在过去的直接阶级矛盾。在种种作用之下,工人阶级已经被同化且不再具有革命斗争意识了,所以马尔库塞认为这时的革命主体已经转移到尚未被制度同化的底层人们身上。但是由于他们人数较少,想要以此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不太可能。因此,马尔库塞寄希望于艺术和美学的发展,通过艺术革命和总体革命解放人的爱欲。

4 结语

异化并非某个时代特有的现象,它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扩展。21世纪远远比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生活的年代发达得多,我们国家一直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同时这也意味着社会的异化现象更加普遍,程度更加严重,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分析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对于今天中国的发展有警醒作用,科技固然可以带来巨大效益,但也必须看到它可能会导致的异化现象,人们若想要自由和解放,就必须尽早发挥主体意识,摆脱这种受控于异己对象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慧青.马尔库塞科技异化思想的现代性反思[J].社会科学辑刊,2012,(01):36.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2.

[3]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07.

作者简介:何菲菲,女,汉族 ,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中南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黄雨欣(1998-),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德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