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上来的孩子

2021-11-15贾萌萌

中国教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汉语读书老师

贾萌萌

一、我的家庭

我叫仁真措,1997年出生,名字是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和尚看生辰八字算出来的,“仁真”是宗教上的词,“措”是大海的意思。我家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大录乡沙勿村,村里几乎全是藏族,信奉苯教①的多一点。这里四周都是特别高的山,到五六月的时候虽然太阳很大,但是站在我家门口看到的山上还是有雪。我有记忆的时候村里才通电,是水力发电。

1. 半农半牧的家庭

我家是半农半牧,父母的汉语都不怎么好,没打过工。我妈读过二年级,我爸没读过书,父母身体也不好,只能在家里面做农活,收入在村里属于中下水平。因为我和妹妹都在读书,家里压力大,到现在还修不起新房子。农忙时节,父母要很早起床喂牛喂马,然后把吃的东西带去地里。耕地真的特别累,现在我爸老了,他会说我要是个男生就可以帮他。

小时候,父母下地,我就在爷爷奶奶旁边放牛、放羊。一般在牧场上待着的都是女孩子。很小就自己一个人在牧场上挑水做饭、喂牛放牛、挤奶。去距离远的牧场就没有时间回家,弄个帐篷就是一个家。

2. 过去金钱观念没那么重

我外公没有学过汉语,但是藏文学得很好,是跟和尚学的。他义务给村里人教经文,不要钱,希望把文化传播下去。过去,金钱观念没那么重,大家也没途径可以挣钱,一般就是哪家的牛很老了才去卖,偶尔卖卖奶渣酥油。现在,公路修好了,大家观念也开放了,有人打工走出去了,所以有人比较有钱,但穷的人还是很穷。

村里面环境比以前好很多。过去我们根本就没有好的卫生习惯,乱扔垃圾。老人们不习惯洗碗,吃完糌粑就用嘴巴舔一舔碗,等它很臟了,有时间再去洗。直到上小学,老师才开始教我们勤洗手,勤洗衣服。有句俗语,说藏族人饿了喜欢看锅里有没有东西,汉族人饿了就看火旺不旺。其实是自嘲我们懒。现在大家开始讲卫生,算是一个进步。

二、求学之路:我是山上来的孩子

1. 不读书就要罚钱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村小只有一个老师,是中专生,就是村里的人,读完书回来以后就开始教书。学校一共三间房子,一间是二年级,一间是一年级和学前班,还有一间是老师住的地方。我前面几届每个年级学生的年龄都不一样,家长什么时候送到学校就什么时候读。当时,猪在村里随便跑,教室里总有猪进来。没有人要求我们学习要好,只说吃饱穿暖就好了。

学校入学还没限制年龄的时候,我妈就把我送去了,我是最小的。那时候,村里面全是土路,下雨的时候都是我妈把我背到学校。有两个同班的姐姐每天都说不想来学校,爸爸把她们背下来,她们在教室坐一会儿又会跑回家。后来,县上开始限制入学年龄,我就被送回家了。第三年,才跟我的同龄人一起上学。上学要交学费,每年一两百块钱。二年级的时候,村里有三个贫困学生的名额,不用交书本费,只交练习册费,20块左右,我就是其中一个。

教材全是汉语的,老师用汉语教我们,刚开始我们听不懂,但她会用藏语翻译。当时我好羡慕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她们可以不看拼音直接认汉字。二年级之后我们就必须要去乡里读,国家统一要求的,不读书就要罚钱。

2. 教师体罚学生

小学时老师经常体罚学生,可能是因为有的学生真的不听话,怎么说都不行。我们所有人都挨过打,在冬天蹲马步,或者把鞋脱了,老师用教鞭打脚心。有一次,一个男生只是回答错了问题,老师就把他的桌子给掀翻了,而且踩他的肚子。我当时特别恨,但是也无可奈何。还有老师会让我们全班投票,选班上最好的人和最坏的人。匿名投票之后,最坏的人就会被叫到讲台上来,让我们大家一起骂他“羞羞”。我现在觉得这简直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但是,这些老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他们可能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是对的,什么样的又是错的。

3. 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上课也好,交流问题也好,我们都习惯用藏语说,老师会经常打断我们:“用汉语。”当时我们上课回答问题都要用普通话,我特别害怕自己结巴,就把答案全部写在本子上,叫到我就直接照着念。刚开始,老师还会夸我们,后面就让我们不要这样,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直到初中,我都没办法用汉语正常表达自己。

4. 初中很压抑

老师说,考得好可以去县里读书,并且一直给我们灌输出去读书的思想,因为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当时希望自己能考上,也有一点压力,毕竟以前没有人考出去过。为此,我还买了一套教辅资料。成绩出来时我很意外,县里只收前200名学生,我考了180多名,很幸运,于是就去了其中一所初中。

(1)自卑

考上以后,我一直在纠结到底该不该去。别人都说那个初中不好,汉族同学可能会欺负你,打架特别凶。我也担心,第一,我们那个地区没有人来过,我花这么多钱很不孝;第二,别人会不会不喜欢我,我是从山上来的孩子。很自卑,而且也害怕基础不一样,跟不上。但是数学老师说去了肯定可以不一样,我的好朋友也说她要去,我就觉得我应该走出去。

开学后的前几个晚上,我室友说我做梦都在说藏语。那时候没有手机,学校外面有个座机,打电话收五角钱,我经常打电话回家,一直哭,说我不读书了要回家。我爸说好不容易考上去的,现在回来多丢脸。我妈说他们这一辈的人都没有读过书,也没有文化,都能吃得起饭,我以后也肯定有饭吃,成绩不好没什么,只要自己开心、健康就好。我就硬着头皮坚持下来了。每次回家,寺庙周围都有奶奶围着我哭,她们觉得我很可怜,那么小就一个人去县城读书。

(2)两人睡一张单人床

初中住在学校里,每间宿舍有4张上下铺,因为床位不够,学校规定下铺必须睡两个人,于是一间宿舍总共睡了12个人。我们没有洗衣服的地方,洗完衣服只好晾在楼梯上,还得抢位置。当时冬天特别冷,周末没有地方取暖,教室门都关了,我们跟保安说能不能让我们进去烤点火,他们不同意,我们觉得自己特别可怜。

(3)我适合在角落里慢慢发光

刚开始时,总觉得同学会看不起我,所以也没有主动融入集体,只想着提高学习成绩。初一期末考试我考了第一,所以物理老师格外关注我,上课总是叫我,我就很紧张。我只适合在一个小角落里做自己的事情,慢慢发光。第二次期末考试,我就考了最差的一次,第九名。班上同学也考得不好,物理老师很自责,说对不起我们班,假期用7天时间免费给我们补课。

补课结束以后,他从县城送我回家,因为我家最远。我本来以为他对我好是因为我考得好,但是后面他也鼓励我、信任我,这让我特别感动。

(4)初三变得很爱笑

到了初三,成绩慢慢稳定,一般是前三,我开始有点想改变,不想毕业了还是天天都在学习,应该去交朋友。那时刚好放了三天假,有个汉族女生让我到她家去玩,我就去了,还跟她们一起耕地。我发现农村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她们也没有比我们家富裕到哪里去,父母也差不多,没读过书,也没辅导过孩子。而且三年了,同学们对我也没有不好的行为,是我把自己封闭了起来。那时候就觉得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初三就变得很爱笑。

当时,我们最希望听别人给我们讲大学是什么样子的。政治老师说他读过大学。他来自凉山州,是彝族。他的老师跟他说:“我现在拿300块钱的工资,你以后一定要拿3000块钱的工资。”所以他努力考出去了。他说大学很大,里面可以开公交车,还可以参加各种比赛。我们觉得大学很美好。

5. 高中生活

中考我考了全州20多名,可以去汶川中学①读书。汶川前几年才发生过大地震,那一年又发洪水,经常有自然灾害。家人都很担心,就说为什么每次我都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但是他们不明确地说反对,每次都说虽然怎么样,但他们都支持我,因为怕我以后会埋怨。

(1)老师会和你谈心

高中跟初中不一样,老师很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真的会跟你谈心,关心你。我们班主任为了搞好班级建设想了很多办法,看电影、做活动,还确定了班级口号“一班雄起”,一直喊到高三。还有英语老师,她在做人这方面教会了我很多。理科班有个英语课代表是校长的女儿,其他老师会有点偏心,她就不会,而且她还让我们明白了那个女生的心胸比我们更大。

(2)第一次知道有那么多大学

我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全州前10名。但是高考那几天心情平静不下来,考得最差,506分,年級60多名。老师抱着我哭,说我考得太差了。我不想复读,老师说有个预科政策,分数线比较低。于是,我就去了四川师范大学。

高考志愿其实是自己胡乱填的,因为志愿书发下来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学校,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有个室友考得很好,但是志愿没填好。她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但是那年人家不收英语专业,打电话让她调剂,她竟然说她不去。最后去了天津外国语大学。

6. 预科生活

预科是我最开心的一年。同学都是少数民族,又根据考核成绩选专业。我当时考了第二名,选了汉语言文学,是师范生。大学时我还做家教、参加藏文化社团、举办活动、做社长,感觉自己有价值了。虽然现在我也不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人,但比以前还是有进步的。

三、教育公平:0.1%也是独立的个体

我居住的地方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但也有一些汉族学生,大家接受的教育一样,考试也一样,那么,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公平。但是,有些农牧区的师资真的不太好,学生的成绩不好,确实需要加分;也听说西藏同学的分数线很低,都是从民族地区来的,都学习汉语,高考时他们的录取分数线很低,而我们要跟全省一起排名,我们也确实需要加分。我觉得跟更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相比,自己还是挺幸运的,比不少同龄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四、家乡与远方

小孩离家太远真的很难,会成为一个“边缘人”。一方面,来自小地方,本能地会有一种自卑感,会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所以要么奋发向上,要么慢慢堕落;另一方面,回到家乡,会发现也融入不了,家乡的人会觉得你和他们不一样。

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读书,我可能像长辈一样,在家里做农活,到了十八九岁,找个人嫁了,不会有什么想法。但通过读书,我走出了大山,有了选择的权利。所以,不管以后是当老师、做公务员,还是打工,都是我自己的人生,我的选择。

支教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你要热爱远方,但更要热爱你的故乡。你们肯定是想走向远方,并且所有人都会鼓励你们走向远方,但你的家乡才是你的起点,所以你更应该热爱它,把它建设得更好才是你的本事。”对我来说,家乡不是“乡”,就是我们这个村,这里是我所有的起点,是我的家。未来,我想考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我想在成都拥有自己的事业。如果以后有能力,我绝对会为少数民族学生发声,我希望他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仁真措是村里第三位女大学生,一路跌跌撞撞从山中走向了城市。刚开始离家求学时,她做梦都在说藏语,因为自卑而不与同学交流,一心扑在学习上。但在家人的支持、老师的助力、好友的陪伴,更重要的是改变的决心与向上的渴望之下,她正在实现自我的重构。走出来的她热爱远方,更热爱家乡;心系教育,也追求公平。她愿意把自己看过的风景一一诉说,这些故事打动了我,希望也能打动更多的人。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汉语读书老师
学汉语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与拼音
我们一起读书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