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洁先生二三事

2021-11-15赵志毅

中国教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秋瑾研究生现代化

读书一定要仔细

1990年7月12日,我33岁生日当天收到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研究生部发来的录取通知书,我被录取为1990级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导师是鲁洁教授。9月初,赴南师大报到。

开学不久,校研究生会改选,校团委和研究生部的意见是请一位博士研究生出任校研究生会主席,选中我为候选人。能在南师大这所百年老校当研究生会主席,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满足,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啊!这里可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等一众教育巨星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我如愿以偿地当选了。上任伊始,我以满腔热忱投入了研究生会的工作之中。对外,和各高校新任研究生会主席联络筹措举行江苏高校研究生会代表大会,推出在宁高校研究生志愿者行动方案。对内,调整研究生会所属各部的人选和职务,筹备新年晚会的节目。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像个没头苍蝇似的跑来跑去,根本没有时间阅读导师布置的专业书目。

次月,首个周一下午是跟导师见面谈学习的时间。鲁老师问道:“上次布置的《儿童的道德判断》读了吗?”师兄和师弟回答读了,我也随口“嗯”了一声。“那就老赵(报到后第一次见面先生就以“老赵”称呼我,而称呼师兄和师弟都是直呼其名,我权且认为是老师的诙谐和幽默)先来吧,说说读后感。”既然点名让我先来,便自不量力地侃侃而谈。没几分钟,先生皱着眉头说了一句:“好像读得不仔细嘛!”我一下子愣住了。真实的情况是由于忙于研会的工作,鲁老师布置的书根本就没读。那种尴尬的场面使我无地自容,非常惭愧:没读就没读,为什么不诚实?为什么要骗先生呢?见我一时语塞、神情窘迫,先生叫师兄接着谈。那是我们1990级博士生首次读书报告会,先生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一语中的的批评深深地刺疼了我,思想上受到极大的震撼。思前想后,我下定决心向校团委、研究生部递交了辞呈,辞去学校研究生会主席职务。后经有关领导谈话协调,我改任副主席分管学术部和文艺部,重订学习规划,将研究生会的工作和自己的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在工作的同时专心读书做学问,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创建中国特色的民族德育学》。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鲁老师当年的诘问,我就没有今天专业方面的成就了。

幼教观念现代化

1995年新学期开学不久,鲁老师给了我一份《学前教育研究》编辑部的约稿函,主编邀请鲁老师写一篇幼儿教育现代化方面的文章,我觉得鲁老师的意思是让我做点查阅资料,写点文献综述,想着我一个学教育学原理的,为什么鲁老师让我去弄学前教育的事呢?既然任务已经下达,也没多想就动手做了起来。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曾经读过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等学前教育的书籍,所以这任务并不费事。记得是在华夏教育图书馆的邵玉娟老师的帮助下,十来天工夫就把稿子交给了先生。

半个月后,鲁老师把“作业”退了回来,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铅笔修改的文字,有的段落直接重写过,后面附了五六条修改意见和需要进一步阅读的文献。这使我很受震撼。虽然读博之前就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思想品德三环结构理论初探》的论文,但是看到学前教育的论文原来是这样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深受启发和鼓舞。当我按照鲁老师的意见修改之后,鲁老师给我当面批改,斟字酌句、推敲琢磨,那一幕成为后来我指导研究生的“方法论开篇”。

之后,成稿寄到编辑部主任处,编辑很快便将排版后的终校稿回发给我勘校,第一眼就发现鲁老师的名字竟然排在后面,我立即致电编辑部主任,他说这是鲁老师的意思,我顿感胸膛中暖流涌动,有一种鼻酸泪目的感觉。我明确表示,文章的第一作者理所应当是,也必须是鲁洁先生。全文的主题立意、框架设计、逻辑结构、段落层次皆出自先生之手,如此排名,我情愿退出。主任也认为我的话有道理,问我是不是再向鲁老师报告一下,我讲不必了,请主任按照我们商量的意见去做。这是我第一次“拂”先生的意思,这才有了《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第6期首篇文章《幼儿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观念现代化》(鲁洁,赵志毅)一文的诞生。文章指出:“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没有现代化教育所提供的现代化人才资源,现代化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教育的基础之基础的幼儿教育,由于它的突出的‘面向未来性,它所培养的对象都将成才、工作于下一世纪,为此,怎样在各种幼教机构中实施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教育,为培养21世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打下良好基础,这不能不成为人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些26年前的见解在政府提倡“双减”的今天读起来亦不乏深刻的洞见。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的王春燕教授说,这篇文章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学前教育学术刊物上较早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观念现代化的理论文献,对中国学前教育影响深远。

后来,我才明白了先生在博士生课堂上谆谆告诫我们的一段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工作者,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的教师,皆应关注幼儿意识和行为的发生学研究,只有搞清楚儿童思想意识、语言表达、行为表现的发生机制,才会因势利导地提出正确的教育对策,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这话深深地在我脑海里扎根,对我的学术生涯起到了指引航向的重要作用。是啊,国家办教育的目的是要改造我们的社会,教师改造社会的目标是通过改造学生而实现的。教师要改造学生,必须弄清楚学生言行的发生机制,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语言行为的发生机制的理解与把握的最好时机莫过于儿童的早年,即个体的童年时期。从那以后,我开始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内容和学术动态,深入幼儿园实施系统的教育实验,在鲁老师支持下申报了幼儿教育国家级课题,带领幼儿园课题组的老师在学前教育领域努力耕耘、发表系列论文,专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难忘西湖中秋夜

记得是1996年的秋天,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利用中秋節组织老师到杭州游览。大早出发,中午到达,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先生说想去西湖孤山西泠桥畔的秋瑾墓看一看。在这之前我只知秋瑾是在绍兴被杀,却不知杭州有座秋瑾墓。我和女儿苗苗与先生同行,在秋瑾雕像前鞠躬致敬,听先生讲秋瑾之所以称鉴湖女侠的故事:秋瑾家乡绍兴有个鉴湖,所以她自称鉴湖女侠。秋瑾为了寻求救国真理,离开家乡东渡日本加入了光复会、同盟会,积极投入反清革命的伟大斗争,后因起义失败被俘,英勇就义。秋瑾其实是有机会逃掉的,但是她没跑,与谭嗣同一样,她抱定了牺牲的决心,牺牲时才32岁。因其生前有“埋骨西泠”的愿望,好友吴芝瑛与徐自华将其遗体安葬在西泠桥畔。先生说,秋瑾不仅是一位寻求真理的革命先驱,而且还是一位近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诗人,她的临终绝笔引用清代诗人陶宗亮的诗句“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中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作为遗言而被后人传诵。我问先生,秋瑾被杀是在1907年7月中旬,正值炎炎夏日,她为什么书写秋天的景象?先生说:“秋天多带有悲凉肃杀色彩,自古逢秋悲寂寥,萧索秋天,绵绵秋雨,瑟瑟秋风,肃杀的冬季即将来临,大地上没有了勃勃生机,正是万物凋零的时节,在秋风秋雨之中,心情更是惆怅哀凉。这一诗句表达了秋瑾对封建黑暗统治的反抗、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也表达了女革命家忧国忧民、壮志未酬、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辛亥革命时期,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徐锡麟等人于1905年为培养训练革命武装起义军事干部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1907年,秋瑾曾接替陶成章、徐锡麟,被推荐为大通学堂督办。大通学堂勇开中国师范教育体育专修科和女子校长之先河。”之前,我只知道她是一位慷慨赴死的巾帼英雄,那一刻我才知道秋瑾原来还是教师、校长出身的革命者,是我们教师的先驱和楷模。

之后,鲁老师想下湖转转,在晚霞中我们一起乘坐手划船游览西湖。艄公悄悄地问我:“老哥,是带着老母亲和孩子出来玩的吧?”我随口“嗯”了一声,没有说什么,我对这种“误解”很是受用。船上备有暖壶和龙井茶,平素里先生喜欢用她自己的保温杯,女儿苗苗用船上的开水新沏了一杯龙井茶递给鲁奶奶,先生微笑着接了过去,拧开盖子轻轻地吹开浮在上层的茶叶呷了一口,静静地望着远处灿烂的晚霞。我不敢打搅,生怕扰乱了她的心境。她是在思念仙逝于香港的父亲,还是在想念正在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殚精竭虑的哥哥鲁平(时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我不知道,也不便多问,联想到下午的参拜秋瑾雕像,我觉得先生心中有一团炽热的理想的火焰在燃烧,而这正是年轻教师所缺少的。三潭印月附近的小瀛洲本可以下船走走的,但天色已晚,我们没有下去。一轮新月爬上天空,满天繁星眨巴着眼睛,小船靠了岸,我们离船上岸,与船公告别。

中秋夜,那个香港回归祖国前的最后一个中秋夜,那个充满着回忆与念想、思绪与期待的中秋之夜永远地定格在我的心扉上。谨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中的名句告慰鲁洁先生的在天之灵: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作者系宿迁学院文理学院教育系教授)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秋瑾研究生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作品集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新形式下如何让秋瑾文化成为学校活动的精髓
秋瑾与吕碧城的闺蜜情
我的女巫朋友
生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