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经典红色电影都在保定拍摄
2021-11-15柏舟
柏舟
河北保定的土地养育了无数英雄儿女,大批经典红色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制作。《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一批经典红色电影为保定烙下了鲜明的红色印迹。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经典红色电影都要在保定拍摄呢?
华北抗日主战场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互为掎角之势,自古就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说法。保定历史很悠久,有不少古迹,其中名气最大的,应该就是清西陵了。
还有经常在影视剧中出现的直隶总督衙门,位于保定裕華路,很多清代名臣都在这里办公。如李绂、李卫、穆彰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大部分土地丢失,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在华北建立了晋察冀根据地,保定作为平汉铁路北段战略重地,一跃成为华北抗日正面战场中心所在。在这里,有古燕赵侠士之风的保定人,谱写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抗战历史故事,为文学与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比如,杨成武在易县、涞源一带指挥的大龙华、雁宿崖、东团堡等山地歼灭战,使敌闻风丧胆;全国民兵战斗英雄李殿冰等把麻雀战运用得最为出色;民兵爆炸英雄李勇等开展的地雷战,冀中平原清苑县冉庄等地民兵创造的地道战,白洋淀雁翎队创造的水上游击战以及破袭战、围困战、挑帘战等无处不在。
《地道战》的原型故事,就发生在保定市清苑区的冉庄村。电影《地道战》在拍摄时,导演为了真实再现地道战的历史,就干脆在冉庄实景拍摄。
创作者曾在这里生活
经典红色电影都在保定拍摄,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创作者曾在保定工作、生活过,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与他们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在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文化事业生机勃勃,当时晋察冀边区军队文化团体、地方文化单位多达数十个,为新中国成立后密集的文学和影视创作提供了人才储备。
《小兵张嘎》的原著小说作者,同时也是同名电影的编剧徐光耀,是土生土长的保定市雄县人。《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原著小说作者,同时也是同名电影的编剧李英儒,也是个土生土长的保定人,曾长期在保定从事地下斗争。执导《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的导演崔嵬,《平原游击队》和《狼牙山五壮士》的编剧邢野,也都是在晋察冀边区成长起来的文艺创作骨干。
1966年,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迎来一个高潮,其中,《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平原烈火》《新儿女英雄传》《烈火金刚》《狼牙山五壮士》《敌后武工队》《地道战》等多部表现保定地区人民英勇抗战的红色经典作品脱颖而出。
当这群文艺创作骨干成为红色电影的编剧或导演时,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把拍摄地选在故事的发生地保定,他们对这片土地熟悉,深信这片土地拍出的电影,才能做到最大程度地还原当时的故事,让经典更加原汁原味、隽永绵长。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