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数据库:让烈士从“无名”到“有名”
2021-11-15倪光辉杨学娟文豪徐扬王炳坤
倪光辉 杨学娟 文豪 徐扬 王炳坤
2021年8月27日上午,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前夕,烈士遗骸DNA比对鉴定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专家们根据烈士与亲属的DNA比对结果,并综合其他信息、历史资料,为梁佰有、展志忠、林水实、吴雄奎4位烈士找到亲属。这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继2019年9月,首次为6名烈士确定身份并寻亲成功后,再次取得成果。
DNA鉴定帮英雄找到亲人
“这次工作取得了突破,除了通过烈士印章信息寻找亲属外,其中的一位烈士梁佰友遗物中没有印章,而是通过遗骸挖掘地、作战地点等结合相关史料和档案记录,再通过DNA比对而确定了烈士身份和亲缘关系。”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这座环形烈士英名墙上,镌刻着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牺牲的19万多位烈士的姓名。这些名字的背后,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时至今日,因为各种原因,还有许多烈士的姓名不为人知。
多年前,韩国陆续发现遗漏在其境内被零散掩埋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在埋葬这些烈士之时,由于并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只能按照遗骸的发现顺序进行编号。所有的墓碑上面,都只刻着三个字——“无名者”。
2014年,在迎回第一批志愿军遗骸后不久,我国民政部门就立即启动了烈士遗骸DNA检测、以及数据库建设任务。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分期分批对烈士遗骸DNA样品进行采集分析。这些样品由于在战场上掩埋,加之长年累月雨水、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侵蚀,对DNA提取和分析鉴定带来极大挑战。科研人员怀着尊重每一位烈士的精神,夜以继日工作,筛选了三四百个配方,最终解决了烈士遗骸DNA提取的这一关键难题,并建立数据库,为烈士身份鉴定和亲属认亲奠定了基础。
“寻找英雄”的认亲仪式
2019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举办了一次特殊的认亲:6名归国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身份得到确认,英雄与亲人时隔近70年后终于“团聚”。这是我国首次通过DNA技术手段,确定无名志愿军烈士的身份。
这6名烈士是:陈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绪碧、许玉忠、周少武。这六名烈士牺牲时最小的19岁,最大的31岁。他们于1950年至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牺牲,遗骸一直留在了韩国境内。
2019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在网上发起了“寻找英雄”的活动。最直接的依据是工作人员从上千件烈士遗物中发现的24枚个人印章,上面文字清晰可辨。此次确认身份的6位烈士的印章就在其中。
“寻找英雄”的活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例如,在寻找许玉忠烈士亲属的过程中,当地报纸进行了10多期的专题报道,当地还自发成立了民间的烈士寻亲公益组织,和政府部门一起为烈士寻亲,几经周折最终促成了许玉忠烈士与家人“团聚”。
认亲仪式上,退役军人事务部向烈士亲属颁发了亲缘鉴定证书。许玉忠烈士的鉴定证书上这样写着:经DNA比对分析,支持506棺椁内编号为10506遗骸样本所属个体与许同海、许同桥、赵春海、赵春河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在排除外源干扰的前提下,综合辅助资料,支持506号棺椁遗骸属于许玉忠烈士。
人民不会忘记“最可爱的人”
陈曾吉烈士是这六名烈士中最早牺牲的一位,1950年牺牲时只有20岁。他的弟弟陈虎山携多名亲属赶到沈阳“认亲”。在82岁的陈虎山记忆中,哥哥永远是那个英姿飒爽的年轻模样。
“哥哥是家里的老大,大家都听他的话。他作战勇敢,参加过解放战争很多大的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一直打到了海南岛……”陈虎山声音嘶哑,“他最后一次来信是1949年从海南岛寄来的,之后就音信全无。”
多年后,陈虎山的五叔、也是志愿军战士的陈凤万回国后告诉家人:陈曾吉牺牲了,再也回不来了。
“大哥牺牲了,全家都很难过,妈妈最伤心,成天哭,总是念叨。”陈虎山说,每逢过年、八月十五,妈妈都会在饭桌上给大哥盛一碗饭、摆一双筷子。
2019年清明节期间,陈虎山接到了老家吉林省延吉市有关部门的电话,对方说正在寻找志愿军烈士陈曾吉的家属。经过反复确认,并进行了DNA的检测比对,最终确定22号棺椁装殓的就是烈士陈曾吉,也就是陈虎山的大哥。
在认亲现场,一身戎装的陈虎山带着家人在英名墙上寻找着陈曾吉的名字。在这面环形的英名墙上,刻有19万多抗美援朝烈士的姓名。看着大哥的名字,陈虎山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陈曾吉的遗物用绸缎布包裹着。打开包裹,其中有一幅木框相片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照片上的战士,年轻俊朗的面庞,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烈士许玉忠连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来。他的侄子许同海说:“我年轻时的照片,妈妈看了说,跟你三伯真像。”
许玉忠是河北省青县人。1921年生,1951年5月牺牲,是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3团的一名副班长。
他的侄子许同海、许同桥、侄孙许刚明赶到沈阳认亲。许玉忠牺牲时,许同海还没出生。许同海小时候有一次到邻村去,听到一位从朝鲜战场回来的老兵向爸爸讲了三伯牺牲的事情。“老兵说,战斗中,一声令下,连队就冲上去了。冲锋前,许玉忠说了四个字:来世再见。从此,人再也没回来。”许同海说,家里现在只有许玉忠的一件遗物,是一张解放战争时期的立功报喜书。
上面写着:许玉忠同志在秦岭战役中英勇追敌不怕困难完成任务,建立了三等功。落款时间是1949年11月28日。
在惨烈的朝鲜战场上,数以万计的志愿军战士牺牲。对29岁的许刚明而言,那场战争很远,连张照片都没留下的三爷爷也很遥远。但“认亲”让他改变了许多。
“三爷爷是家族的光荣。”许刚明说,“他现在回家了,他在天有灵也放心了,他保卫的国家现在繁荣昌盛,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我会经常来看他。”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每逢清明节,在陵园正中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前,都会摆满鲜花,人们纷纷鞠躬行礼。许多挽联上面写着“献给最可爱的人”。
(综合《中国退役军人》 2021年第9期、《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