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研究

2021-11-15龙德银廖巧云

外国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能动性文科外语

龙德银廖巧云

(1.四川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2.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研究院,上海 200083)

0 引言

能动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多重特征的复合系统。能动性是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生活等研究领域的常见议题(陶丽 等,2016),它一直处于语言教育的中心位置(Teng,2019)。早期有关能动性的研究将其界定为主体有意识的选择,有关能动性实现方式的讨论仅局限于主体的计划、行动、管理等外显行为。Emerbayer 和 Mische(1998)将时间维度引入能动性研究,从而拓宽了能动性研究的视野。Priestley et al.(2016a:137)认为,能动性是社会参与的时间嵌入过程,它从过去得知,现在被表现出来(act out),并指向未来。Priestley et al.(2016b:190)指出,能动性是一种突现(emerging)现象,它不是人们所拥有的,而是人们所做的,更确切地说,它是人们能够获得(achieve)的。徐锦芬和雷鹏飞(2018:566)认为,能动性是指主体在追求自身发展目标时所体现出的选择、掌控及自我调节的能力。高雪松等(2018)则把能动性看作是一种现象或行动,它不是捉摸不定的潜能或与生俱来的特质,而是个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能动性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教师协作学习和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Toom et al.,2015),是涉及学校改善的职业发展及身份的重要维度(Durrrant,2020: 1)。陶丽和顾佩娅(2016)通过研究发现,能动性也体现为主体的内隐行为,选择能力和补偿能力构成了教师能动性的核心内涵,教师通过选择发展目标、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进行认知调整和行动调节等方式来践行能动性。本文中的教师能动性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能动性,即教师利用自己所处的发展环境做出与自身职业发展有关的选择,掌控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的个人品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适当的创新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高校教师是推进创新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的主要源泉。“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做强大外语。”(吴岩,2019:6)新文科是指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将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实现文理交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张欣,2020:14)。2019年是新文科建设的启动年,在新文科背景下,高等文科教育需要创新发展,高校外语教师需要发挥能动性以促进自身的发展。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受到哪些要素的影响?其提升路径是什么?这些正是本文将深入讨论的问题。教师能动性模型(Teacher Agency Model)(Priestley et al., 2016a; Priestley et al., 2016b)以能动性的时间/关系概念为基础,为探索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影响要素和提升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基于教师能动性模型探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主要关注的是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影响要素及提升路径,以期促进高校外语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一流外语人才培养。

1 教师能动性模型

教师能动性模型从生态学视角对教师能动性进行了阐释,生态学视角“努力还原人与环境复杂的生态本质”(顾佩娅 等,2016:100)。从生态学视角探究教师能动性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话题,教师能动性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Huang et al.,2013;王莲,2018)。生态学视角下的教师能动性是生态条件的一种突现现象,强调教师利用他们的发展环境而采取行动,而不仅仅是在该环境下采取行动(Priestley et al.,2016b)。Emerbayer 和 Mische(1998)认为,能动性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关系概念,能动性的时间概念是指参与突现事件的主体采用新的方法来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观点,能动性的关系概念是指主体置身于多元文化、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环境中。Priestley et al.(2016a)和Priestley et al.(2016b)基于能动性的时间/关系概念提出的教师能动性模型包括三个维度:迭代维度(the iterational dimension)、投射维度(the projective dimension)和实践—评价维度(the practical-evaluative dimension)。迭代维度表明,教师能动性来源于他们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资历以及过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该维度主要区分了教师一般的生活史和更具体的专业史;投射维度表明,教师能动性是由一种面向未来的意向性行为所激发,它与现在和过去的状态不同,该维度区分了短期和长期目标;实践—评价维度表明,教师可以根据当前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做出实际的、规范的判断,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困境和当前发展形势所造成的不确定性,该维度区分了文化因素、结构因素和物质因素。教师能动性模型强调,理解教师能动性不仅要把握教师的个人因素,而且还应该将教师的个人因素放到社会文化环境中去考量,始终关注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互动关系。教师能动性以个人经历为基础,受到教师个人的生活史和专业史的影响,在某些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与价值观的组合中,教师能动性总是指向未来的,在具体的情境下呈现出来,既受到可供利用的文化、结构和物质因素的限制,又得到它们的支持。教师能动性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能动性模型(译自Priestley et al.,2016a: 138;Priestley et al.,2016b: 192)

教师能动性模型从迭代、投射、实践—评价三个维度界定了教师能动性,为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教师能动性模型的观点,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受到哪些要素的影响及其提升途径是什么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2 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影响要素

教师能动性应该作为一种由先前的经历、现在的参与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产生的影响构形(configuration)来加以讨论(Teng,2019)。根据教师能动性模型的观点,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是一种突现现象,突现是指一个复杂系统在一些简单规则的相互作用条件下所产生的集体的、复杂的、超越规则的现象(吴文,2011)。能动性是高校外语教师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它以高校外语教师的个人经历为基础,由发展目标这一面向未来的意向性行为所激发,并受到发展环境的限制与支持。因此,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影响要素包括个人经历、发展目标和发展环境。

2.1 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跟教师能动性模型的迭代维度密切相关,是指教师对过去的思维和行动模式的选择性再激活,并把它们纳入实际活动中去(Priestley et al.,2016a:139)。个人经历主要包括生活史和专业史。生活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活史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经历过的所有事件,而狭义的生活史是指个体在某段生活中所经历过的关键事件(胡乐乐,2018),高校外语教师的生活史是指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所经历过的关键事件。专业史是专业学科之本(夏寒 等,2019),它跟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关。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史是指他们作为教师所接受过的教育和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

个人经历是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内在影响要素之一,了解教师的个人经历会促使他们增强处理困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坚定地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校外语教师几乎都是外语(类)专业出身,绝大多数教师都拥有研究生学历,但是拥有博士学位的外语教师的比例偏低,外语教师整体研究能力偏弱,研究成果偏少(王守仁,2018),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不利于他们在新文科背景下发挥其能动性。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需要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张欣,2020:17),既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文旭 等,2020:18),也要重视自身的发展,处理好学习、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注重外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以其个人经历为基础,并建立在他们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和行为方式基础之上。高校外语教师需要通过反思把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成功的行为方式内化为成功的个人经历。发展满意度是衡量个人经历的重要指标,高校外语教师成功的个人经历有利于提升其发展满意度,发展满意度越高就越有利于他们发挥其能动性。

2.2 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和教师能动性模型的投射维度密切相关,是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另一个内在影响要素,它们引导教师发展的方向(Emerbayer et al.,1998)。发展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它们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想象式再建构的过程。高校外语教师的发展目标根植于他们的个人经历,与长期目标相比,短期目标更能够激发教师过去的思维和行动模式(Priestley et al.,2016b)。发展目标是一种创造未来行动轨迹的意向性行为。意向性是人类能动性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包括行动计划及其实现策略(Bandura,2006),具有指涉性、派生性、选择性等特点,可以从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前者是指关于、指涉的具体内容,后者是指对关于、指涉的内容所持有的心理状态、心理估量和心理取向(徐盛桓,2013;龙德银,2019)。高校外语教师选择发展目标这一意向性行为以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发挥其能动性为意向内容,其意向态度主要表现为带有正面、积极的心理取向。

高校外语教师选择的发展目标与其职业身份认同关系密切,他们选择不同的发展目标是个体差异与发展环境互动调节的结果(陶丽 等,2016)。高校外语教师在选择发展目标时应当意识到,作为教师,他们必须创新发展路径,树立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理念,选择自己认同的、适合自身现状和潜能的发展目标。能动性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Tao et al.,2017)。高校外语教师选择的发展目标对于他们的能动性要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如果发展目标定得过低,很容易就实现了,教师缺少成就感;如果发展目标定得过高,即便教师竭尽全力也难以实现,他们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张娜,2017)。高校外语教师选择的发展目标是他们所采取的一种“进取型”的发挥能动性、寻求发展契机的方式,它们以满足外语教师个人期望和符合所在高校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为目的。高校外语教师在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共同体的作用,增强合作意识,通过自身的发展来推动教师共同体的发展,从而促进一流外语人才的培养。

尽管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受到各种内在因素的影响,但他们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宰自己的发展方向,其能动性还会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制约与支持。教师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例如,跟同事们的交谈、他们接触到的校园文化、参加其他的专业活动等,似乎也是很重要的(Priestley et al.,2016a:139)。因此,充分考虑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内在要素和外在要素,才能有效地揭示其能动性的影响因素。

2.3 发展环境

高校外语教师所处的发展环境会对他们的能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发展环境跟教师能动性模型中的实践—评价维度密切相关,是影响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一个外在要素。从生态学视角分析,个人潜能不再是衡量教师能动性的唯一标准,教师工作的社会文化环境和高校教育生态环境对于教师发挥能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莲,2018)。环境是一个包括教师在内的多层级系统(顾佩娅 等,2016),它为高校外语教师发挥能动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给养(affordance)。给养不是环境的特征,其内涵仅为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van Lier,2007),它需要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在感知环境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行动才能够突现出来(黄国文 等,2018)。生态学视角下的环境可以凝缩为个人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这三个核心层级结构(Barkhuizen,2008),包括教师所教授班级的环境、所在院系的组织氛围及其所生活的更宽广的教育与时代环境(张娜,2017)。新文科背景属于社会文化环境,是高校外语教师所生活的教育与时代环境。发展环境包括文化、结构、物质因素等(Priestley et al.,2016a: 138;Priestley et al.,2016b: 192),高校外语教师对发展环境的感知涉及对文化、结构、物质因素等的综合考量,并作出相应的判断。文化因素涉及思想、价值观、信念、话语、语言等;结构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结构,包括人际关系、角色、权利、信任等;物质因素包括可获取的资源、物理环境等。高校外语教师在发展环境中处于中心位置,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支架作用,其思想、价值观和信念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专业话语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Leijen et al.,2020),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话语会影响他们在发展环境下做出的选择,从而限制或提升其能动性;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来呈现学生期望学到的内容,而学生则运用语言来展示他们已经形成的知识。高校外语教师需要处理好与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共同体成员、专家等之间的关系,扮演好“重要他者”(徐锦芬 等,2018:567)、学习者、研究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角色,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信任他人,并充分利用可以获取的资源、物理环境等。

发展环境往往能够为高校外语教师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会伴随具有冲突性的压力,但是经过发展环境所提供的给养调节又可以促使他们掌控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需要拥有一批知识面广的创新型教师,外语教师应该把握机遇,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文科建设中去,在新文科建设中提升自己的素质,调整并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一流外语人才,力争成为卓越的外语教师。同时,高校外语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沟通和调节能力,多跟学生、同事、领导、专家等沟通交流,通过自我调节等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教学促科研,不断强化自身的发展,牢牢掌控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在新文科建设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另外,高校各院系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努力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让外语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流外语人才培养工作中去。在人类能动性的所有机制中,作为其基础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信念是最核心、最普遍的机制(Bandura,2006)。自我效能感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之一,它影响个人对行动的选择以及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性(张娜,2017)。为了增强自我效能感,高校外语教师要适应自己的发展环境,认同自己的身份,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体现了其认知和行为能力,是外语教师与其所处的发展环境互动的产物。

因此,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受到其发展环境的制约与支持,发展环境提供的积极给养会促进外语教师发挥其能动性。为了转变发展境遇和调节给养,高校外语教师需要在新文科背景下不断提升发展满意度,选择合适的发展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

3 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提升路径

行动研究、构建教师共同体和改善外部环境是提升教师能动性的有效途径(王莲,2018)。由于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受到其个人经历、发展目标和发展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可以通过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规划和落实发展目标以及充分利用发展环境等路径来促进其能动性的发挥。

3.1 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可以通过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来促进其能动性的发挥。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是自我意识在教师发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钱兵 等,2018)。一个人越具有自我意识,就会变得越具有自发性和创造性。教师发展既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也需要内在自我意识的唤醒(岳欣云,2006)。高校外语教师通过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可以将自己所从事的学习、教学与科研看作是生活和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新文科建设具有较为强烈的价值体验,这样一来,环境所提供的给养得以显现,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得到了提升。高校外语教师一旦意识到了自我发展对于自身的价值,他们就会把过去取得的成绩或成功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一种成功的个人发展经历,从而提升个人的价值感和发展满意度,使之成为发挥其能动性的强大内在动力。高校外语教师通过增强自我发展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使得自我发展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从而成为在新文科背景下发挥能动性的根本。为了增强自我发展意识,高校外语教师必须培养跟新文科相一致的价值观。价值观涉及如何对待自己、他人以及社会、国家和世界,生态学视角下的价值观研究以人的发展为目的(顾佩娅 等,2016)。高校外语教师的价值观不仅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满意度,而且还决定了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

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是提升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有效路径之一。高校外语教师必须适应新文科建设的节奏,树立跟新文科相一致的价值观,做出明智的选择,积极地参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现代外语教育技术能力,通过教学来促进创造性科研发展。学能并进、教研相长能够促进高校外语教师自我发展。

3.2 规划和落实发展目标

在新文科背景下,规划和落实发展目标是高校外语教师促进其能动性发挥的另外一条路径。教师发展涉及个人发展、组织发展、专业发展和教学发展(王守仁,2017)。高校外语教师在规划发展目标时必须处理好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专业发展与教学发展之间的关系,紧紧围绕新文科这一教育与时代主题,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关注组织的发展,规划学习与专业发展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教学与科研相融共生”(文旭 等,2020:21),高校外语教师要以教学和科研来促进自己的发展,主动投入到新文科建设和一流外语人才培养中去,通过参与学科建设来促进自身的教学发展。高校外语教师在规划发展目标时还需要具有前瞻性,识别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并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然而,外语教师选择的发展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以及发展环境的改变,相应地调整自我定位,重新选择发展目标(陶丽 等,2016)。高校外语教师在落实发展目标时需要有意识地根据自身的特质和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发展目标,采取合适的行动策略,从而主动、积极地选择、铺设自己的发展路径。高校外语教师应该主动地根据自己规划的发展目标,发挥内在潜力,借助外部资源,努力实现自己预定的发展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自己的发展,从而在新文科建设中提升自己的能动性。

可见,规划和落实发展目标是自我导向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发挥的重要路径之一。

3.3 充分利用发展环境

教师发展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展开的,获得外部环境的支持是提升教师能动性的有效路径之一(王莲,2018),高校外语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他们的发展环境来促进其能动性的发挥。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师需要不断改善他们所教班级的环境和所在院系的组织氛围,与学生、家长、其他教师以及专家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能够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保障;教育、培养学生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家长沟通能够增加家校合作的机会;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通常会给予教学同伴支持;专家能够为普通教师提供业务技术保障,他们同处于一种高度融合的共生状态(何丽芬,2016)。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可以通过他们对所教授班级环境的掌控和改善所在院系的组织氛围等途径,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掌控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高校外语教师通过充分利用发展环境可以获得外力的支持,从而在新文科背景下发挥其能动性。

总之,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提升路径与每位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发展目标和发展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三者之间动态地相互作用。发展环境具有反作用,在不同的发展环境下,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高校外语教师利用自己所处的发展环境,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来促进其能动性的发挥。

4 结语

本文以教师能动性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着重分析了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影响要素及提升路径,在分析时引入了突现、给养、调节等概念,拓展了对教师能动性的界定。结果发现,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影响要素包括个人经历、发展目标和发展环境,可以通过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规划和落实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发展环境等路径来促进其能动性的发挥。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必须置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历程之中并予以充分的关注,这就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理念,适应发展环境,学能并进、教研相长是促进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提升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和一流外语人才培养。

本研究对于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并试图走出发展困境的高校外语教师具有积极的启示,他们应该意识到在复杂的发展环境下掌控正确的发展方向的重要性。另外,由于提供给养的发展环境对于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的发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文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要求高校各院系和教育行政部门为外语教师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在制度、物质、精神等方面给予他们大力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在新文科建设中充分发挥能动性,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发展方向,建构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从而促进一流外语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能动性文科外语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孙文科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