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亦醉人何须酒
——论紫砂壶“茶醉怡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2021-11-15张顺法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壶把醉人宜兴

张顺法

千年以前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经在朋友的邀请之下,几次登临宜兴,被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所深深吸引,于是希望在这里买田养老,安度晚年,他也正是这样按计划实施,并且留下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名句,以至于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东坡书院依然人声鼎沸,阳羡溪山也耸立在丁蜀之畔,东坡遗风浩浩汤汤,延续着宜兴的传奇和文化的脉络。宜兴紫砂,必然是绕不开的名字,“东坡提梁壶”尽管只是传说,实际上是后来的紫砂艺人为了纪念东坡先生的功绩,以此命名,但是却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宜兴的紫砂艺人们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紫砂艺术的形式和内涵,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件紫砂作品《茶醉怡心壶》采用了紫砂光素器的手法,把一些筋纹的元素也运用其中,用质朴简练的紫砂语言,阐述着紫砂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力求做到“简约而简单”的真谛,把紫砂艺术的魅力充分地展示出来。此壶壶身挺拔屹立,卓尔不群,壶的底部有一些筋纹的纹理,宛如衣袂飘飘,非常的灵动自然,壶底则是平整的,端庄稳重。壶嘴小巧昂扬,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小飞把设计,端握非常舒适。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的壶钮就像古代男子的发髻一般,上面的装饰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这一特点。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茶醉怡心壶》,就是以紫砂为独特的材质,匠心独运,设计巧妙,工艺运用充分,营造出一种在喝茶之后,如同醉酒的形态。壶身的飘逸宛如一缕缕茶香飘过,壶把如同宽大的袖管一样带风,把紫砂整体的特质和魅力都通过饱满的造型和丰富的线条展示出来,这样富有诗意和人文气息的紫砂壶用来喝茶品茗,真的是一种无穷的享受,在盈盈一握之间,细细地把玩摩挲,好似在清风明月间,茶亦醉人,壶亦醉人。

“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不必花。”这是我们非常喜欢的词句,尤其是对于不善饮酒之人来说,可以做到一些宽慰。其中的意思在于心静之时最爱读书,读书之时又常常爱捧一杯茶水。书可厚可薄,茶可浓可淡,吟诵多变的文字,咀嚼茶叶的清香,便觉得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了。这和茶道之中所讲究的禅茶一味不谋而合,可谓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紫砂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之所以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其所处的江南文脉深厚之地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物质丰厚、人文荟萃的基础之上,对于紫砂雅玩等等才具有很大的需求。饮茶作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重视饮茶的健康和文化,于是紫砂壶就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茶座之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紫砂良好的透气性和可塑性,决定了其“世间茶具称为首”的地位,也让我们无数的茶友为之倾倒。我的这件紫砂作品《茶醉怡心壶》就是在这样的思想理念之下,通过抽象的人物形态,来展示出茶对我们的影响和其代表的一种清静自然、淡泊宁静的生活,也希望我们广大的壶友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醉茶的那种状态,怡人怡心,自得其乐。

结语:2005年12月31日,宜兴传统的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来说,在泥凳前面辛勤耕耘,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只要坚守自己的匠心,传承前辈们的手艺,那么其他的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养分,在现代艺术理论体系之中完善审美,这样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够制作出更好的作品,来回馈广大的壶友。

猜你喜欢

壶把醉人宜兴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迎着春天醉人的风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啤酒节:一抹醉人的亮彩
书香醉人
春色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