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古通今 继往开来
——论紫砂壶“三足双圈”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延续

2021-11-1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器型青铜紫砂

徐 晨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宋代文人梅尧臣对紫砂的赞美之词,也是我们对紫砂启蒙最好的吟诵。这说明在宋代的时候,紫砂器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尽管可能还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形态。具有明显实物证明的紫砂器是在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壶”,也让我们明白了紫砂的演变和饮茶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灿烂的组成部分。宜兴的紫砂艺人非常善于在历史的痕迹心智中寻觅到适合紫砂造型和艺术审美的器物,诸如古陶器、青铜器、瓷器等等都可以成为其参照的灵感来源和题材演绎,最终形成了今天紫砂造型的变化无穷和紫砂文化的绵延不绝。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三足双圈壶》是从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青铜酒具的形态演变而来,青灰色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之感,双圈的设计更是巧妙绝伦,美观而且更具有把玩性。此壶壶身下半部分鼓起,线条圆融,还有一圈丝带装饰,层次感突出,从肩部开始迅速收拢,颈部修长,起承转合流畅,符合我们国人的审美。下面置三足,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壶嘴修长婉约,出水干净利索,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非常巧妙,融合了酒器的执把设计和紫砂的圈卷,端握非常合适。壶盖凸起,压合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壶钮则是桥型设计,和两个圈环搭配,铃铃作响,趣味盎然。在我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参考了大量的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酒器,把青铜的质感和紫砂壶的实用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三足双圈壶》,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气韵流畅,细节到位,把中国青铜文化的精髓和我们国人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器型古朴,自带层次,无论是三足的设计还是双圈的装饰,都给本来威严的青铜器增加了许多的灵动隽永之气,更适合喝茶的时候使用,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那种生活的闲适和精神的体验。

鼎,是青铜器最为重要的一种器型,最早被用来烹饪和盛放肉类,在中国历史之上,从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传及后来,成为祭祀礼仪之中重要的礼器。青铜酒具的发展也是随着我们饮酒文化的盛行而逐渐地广为流传,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青铜逐渐被其他的材料所替代,但是却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器型和纹饰,令人印象深刻。后来的艺术形式之中也多有反应青铜文化的表象,紫砂器造型和纹饰之中,也参考了很多青铜元素,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老器物的魅力,同时也经过紫砂轻量化的呈现,拥有着更好的体验感,无论是盛酒还是茶,都非常方便合适。这也是青铜文化在今天的延续和传承,紫砂艺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有感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青铜艺术的无穷魅力,总是希望设计制作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紫砂作品,于是三足鼎的形态屡见不鲜。我的这件紫砂作品《三足双圈壶》虽然也是传承了这样的艺术理念,但是又把酒具的特点结合起来,更多的希望展示我们古人那种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精神的延续,从器型的设计和制作的细节来看,这样多变的作品几不多见,对作者的技艺水准和艺术审美要求也极高,更为令人欣慰的是,从其中我们可感受到匠人的温度和历史的传承,这也是紫砂文化得以延续之根本。

结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不仅仅是一位紫砂匠人的初心,也是紫砂艺术能够薪火相传的基础之所在。在紫砂作品之中,我们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可能性,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三五好友共同交流,琴棋书画无所不谈,这样的生活是我们今天非常向往和憧憬的,也让广大的壶友更多地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无穷。

猜你喜欢

器型青铜紫砂
生僻字里识青铜
无相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之光
刘少白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