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寄情 怡人怡己
——论紫砂壶“香榭”的造型设计和人文韵味

2021-11-1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壶把壶盖韵味

黄 茜

在今天忙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休闲放松的方式和方法,而泡一壶茶,把玩一会紫砂壶,也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具有仪式感的休闲方式。饮茶,不仅仅带给我们身体的健康和心情的愉悦,更是一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艺术审美的途径,从而实现自己的情感表达。紫砂壶作为宜兴独特的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和良好的可塑性,在宜兴紫砂艺人的世代传承和不断创新之下,形成了集书法、绘画和篆刻等等为一体的艺术形式,给我们广大的壶友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和人文韵味。

这件紫砂作品《香榭壶》采用了抽象和仿生的手法,把紫砂细腻的质感和技巧展示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紫砂的发端就是由仿生的“树瘿壶”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发展演变成为圆器、方器和筋纹器等等。此壶壶身就是和供春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扁圆的形态,上面的纹理、树瘿凹凸不平,还有惟妙惟肖的叶子贴合其上,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壶嘴小巧可人,出水非常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是采用了老树虬枝的形态,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的壶钮采用了枝干弯卷桥型而成,几枝花卉贴合于壶盖上面,趣味盎然。从壶身、壶嘴、壶把和壶盖以及上面的点缀来看,这件作品呈现出来的整体性和空间性足够的优秀,充分地展示了紫砂壶作为茶座之上关注的焦点所具备的一切元素。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香榭壶》,可以用巧夺天工、一丝不苟、活灵活现和雅韵天成来概括。作者高超的技艺水准使其可以驾驭任何的题材和造型,同时具有良好的创作态度,才能够坚守至今,把紫砂仿生器的特点和天人合一的气质充分地展示出来,让我们可以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朝诗人钱起在《登胜果寺南楼雨中望严协律》中写道:“微雨侵晚阳,连山半藏碧。林端陟香榭,云外迟来客。孤村凝片烟,去水生远白。但佳川原趣,不觉城池夕。更喜眼中人,清光渐咫尺。”描绘的是一副山色掩于烟雨之中,等待来客的迫切心情。此诗着墨清淡、寓情于景,在美景之中蕴藏着对朋友真情的自然流露,让人印象深刻。“香榭”二字在诗中点出了空间形态,我希望用这一素材来创作紫砂的造型,于是在造型的设计之中,更多的是采用了树木天然的肌理形态,经过岁月的流逝和风雨的侵蚀之后,表现出更多的层次感。榭,一般指代的是在高台之上筑起的亭台楼阁,在诗中指的是寺庙之中的南楼,而香味如何表现,作者独辟蹊径,用树木花卉的形态特征来展示紫砂造型之美和其中蕴含的丰富意味。壶身的形态和树叶、花朵等等,如同滋兰树蕙一般,让整个寺庙更加的清新脱俗,充满了自然的悠香,正是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才能够生出许多的灵感。我的这件紫砂作品《香榭壶》正是从古诗之中得到了创作的灵感,想象着在空山新雨之后的台榭之上,旁边盛开着一树野花,淡香点点,主人翘首期盼,等待着好友的来临,一起煮茶品茗,禅茶论道,欣赏着山川美景,是何等的自在和惬意,这样的思想情感通过紫砂这一载体生动有趣、不拘一格地呈现出来,也是一种令人激动的形式,不仅满足了我们的日常使用,也让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人文韵味。

结语:紫砂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之中,创造了许多的经典器型,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更是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心头所好,传承有序,精品迭出。在今天百放齐放的艺术创作氛围之中,各种花卉类作品层出不穷,恰如紫砂艺术一样,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猜你喜欢

壶把壶盖韵味
伪造的情书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趣味多音字(十)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