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釉上彩的传承与创新
2021-11-15苏碧山
苏碧山
釉上彩,是陶瓷装饰技法(陶瓷装饰技法有坯胎装饰、釉装饰、彩绘装饰三类)之彩绘装饰(彩绘装饰有釉上彩绘、釉下彩绘、釉中彩绘三类)的主要技法之一,从彩绘工艺这一角度来表述就是: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以毛笔为工具,借鉴中国画的绘画技法,用配制好的各种釉上矿物质颜料描绘纹饰,对陶瓷进行加彩装饰的一种技法。
利用釉上彩绘技法,在瓷器上加彩装饰的釉上彩瓷,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逐渐丰富起来的。
釉上彩瓷,最早出现于两晋时期。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越窑,在西晋晚期创烧了釉上点彩瓷。越窑的陶瓷匠师们把褐彩点绘(或整齐排列,或随意点缀)在青釉面上,然后入窑一次烧制,点燃了釉上彩绘的星火。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用绿彩装饰的瓷器——1971年5月,考 古 人 员 从 北 齐 范 粹(公 元548~575年)墓中(遗址1971年3月发现,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洪河屯乡洪河屯村西北)出土了十三件瓷器,其中有三件相当精美的白釉绿彩瓷器。瓷器上看似随意装饰的绿彩,成为了釉上彩绘的先驱。
唐代,湖南长沙窑借鉴唐三彩彩釉工艺,创烧了以绿、褐、青为主要装饰色彩,在已施釉的坯体上点洒、绘画(以线条勾勒纹饰)、书写诗文,然后入窑一次性高温烧制而成的釉上彩绘瓷(于后世出现的二次烧制的低温釉上彩瓷工艺不同),开启了釉上彩绘的先河。“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为配合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遗址公园南部的石渚片区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青釉褐绿彩菊花纹蝶》、《青釉褐绿彩莲花纹盘》等。
宋代,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借鉴中国水墨画和书法艺术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底黑绘陶瓷装饰技艺。磁州窑创烧的釉下“白地黑花”瓷,为景德镇窑创烧釉下青花彩绘瓷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在金代后期创烧了釉上红绿彩瓷——“用毛笔蘸红、绿等低温颜料,在已经高温烧成的瓷器釉面上描绘花纹,再置于800℃左右的彩炉中,二次烧成的低温釉上彩瓷。其彩料包括红、绿、黄、黑、金、银等色,因红、绿两色彩为主,故通常称为‘红绿彩’”。磁州窑创烧的釉上红绿彩瓷,为景德镇窑在明清时期创烧斗彩、素三彩、五彩、珐琅彩、粉彩、新彩等低温釉上彩瓷奠定了基础。
明代,景德镇窑创烧了以釉下青花(景德镇窑在元代创烧的产品)与釉上彩结合的斗彩瓷;以釉上黄、绿、紫为主色,尚有黑、白色,不用红色的素三彩瓷;以红、黄、绿、蓝、紫五色为主的五彩瓷。
清代,景德镇窑将铜胎画珐琅技艺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采用中国工笔画技法装饰纹饰,创烧了珐琅彩瓷。珐琅彩瓷之外,景德镇窑还创烧了粉彩瓷。粉彩瓷运用中国工笔花鸟画之染色技法在瓷上绘画,“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装饰画面中被粉化的花朵粉润欲滴、鲜活如真。
清末民初,景德镇窑创烧了新彩瓷。“新彩颜料是以各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与各种硅酸盐熔剂相配合,经过熔块炼制而成,在使用时就已呈现和烧成后相似的色彩,这给彩绘用色带来不少方便,而且色彩可以相互调配,色彩种类比较齐全,能适应各种绘画的要求,既可以画成中国画的效果也可以画成油画的效果”。
中国古代的陶瓷匠师们,以传承、创新的精神,让中国陶瓷不断出新,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和工匠精神。当传承、创新的接力棒传递到新中国陶瓷艺术工作者的手中的时候,人人都在尽心传承,并勇于创新。
釉上彩绘工艺,在新中国有了更多的创新,比如将釉上彩和釉下彩结合绘画;将多种釉上彩综合使用绘画;突破古代工笔彩绘传统,将中国画写意、泼彩技法引入陶瓷彩绘工艺;突破古代只以矿物质颜料彩绘的传统,创颜色釉彩绘工艺;将釉上彩、釉下彩和颜色釉综合使用彩绘等。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不断创新发展至今的,因此,中国的陶瓷艺术有民族的烙印,有时代的气息。
数业有专攻,作为一位新中国的陶瓷艺术工作者,我选择了专攻陶瓷釉上新彩手绘技艺。多年的学习经历和创作实践让我悟得一个深刻的道理,传承是寻根,创新是生枝,艺术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一脉相承、生机勃勃。所以,我一直坚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当代新思想、新工艺,创作有当代精神风貌的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