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心安处是吾乡
——记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大学派驻朝阳县二十家子镇南三家子村第一书记刘洪添

2021-11-15孙宏波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养羊大枣第一书记

文/本刊记者 孙宏波

盛夏的辽沈大地,艳阳高照,绿草如茵。

一大早,记者从沈阳出发驱车近4 个小时,来到了朝阳县二十家子镇南三家子村。

走在村里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只见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绿树环绕,一幅乡村美景徐徐展开。

难以想象的是,3 年前的南三家子村还是市级贫困村,村容破败,贫穷如大石般压在村民头顶,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500 元。而这一切,皆因一个人发生了改变,他就是辽宁大学派驻朝阳县二十家子镇南三家子村第一书记刘洪添。

用心办实事 赢得真拥护

今年50 岁的刘洪添是辽宁大学后勤发展集团党总支秘书,2018 年3 月,被选派到南三家子村担任第一书记。

“脚上不沾土,工作就没谱。”上任第二天,刘洪添就挨家挨户地走访。村民却并没有对他表现出太多的热情,许多人还当面表达了对他的质疑:“一个大学老师,来我们这穷山沟能干啥,你是来镀金的吧?”村民们的不信任像一盆冷水把满腔热情的刘洪添浇了个透心凉。

而让他更心凉的,是通过一轮走访,呈现在眼前的窘境:全村有8 个自然村,300 多户1200 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0 多户;无产业、无项目,村集体经济为零。

如何让村民摆脱贫困?刚到南三家子村的几天里,每天夜里刘洪添都被这个问题困扰得辗转难眠。“一定得干出个样儿来,让村民们摘掉穷帽子,同时也要摘掉村民们扣给自己的‘镀金人’帽子!”刘洪添下定决心。

通过走访,刘洪添了解到,大枣是当地的特产,村民几乎家家都有百余株枣树,但他们的收入并未因此增加多少。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大枣的产量,村民一直靠天吃饭。多年来,全村人一直渴望打井抗旱,怎奈筹钱难上加难。没想到,这个难题让初来乍到的刘洪添解决了。他联系大学同学捐款7 万多元,在半个月内为村里打了两眼抗旱机井,彻底解决了周边300 多亩枣树的灌溉问题。当年,全村大枣喜获丰收。

在为枣农解决问题的同时,刘洪添的思路也更加开阔了。“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经济才能发展,村民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刘洪添说。

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好地了解民生疾苦,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才能设身处地为人民谋利益。

——刘洪添

“南三家子村只有一条土路通往山外,狭窄崎岖,近几年陆续出现5 处坍塌,重型车辆走不了,村民出行难,大枣也卖不上好价钱。”说起以前的情形,刘洪添感慨万千。

“修路,必须修路!”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刘洪添向大家郑重承诺。

说干就干。刘洪添自掏腰包1万多元,同时四处寻求赞助,筹集到20 吨水泥和100 立方米建路用的石子。他带领全村男女老少百余人运石子、挥铁锹、拌水泥,奋战近一个月,将危险路段的路基全部修好。接着,村里的街路也全都修成了水泥路,村民们出门再也不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

驻村3 年多,刘洪添早已把南三家子村当成自己的家乡,用心用情为村民办实事,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

发展“羊产业”走上致富路

脱贫攻坚,归根结底得靠产业支撑。“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变样。”刘洪添的话掷地有声。

经过深思熟虑,刘洪添为村里开拓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养羊。他跑项目、拉客商,筹措资金500 余万元,作为南三家子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2018 年秋天,南三家子村按照“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在村里建立扶贫羊舍,购买100 只羊羔进行试养繁殖,年收入的一半分给贫困户,一半用来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养羊,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 万元,同时带动110 人脱贫。

村集体经济活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以前家里穷得不像个样,现在吃穿不愁,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高雨胜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今年40 多岁的高雨胜,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都80 多岁了,体弱多病,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为了增加收入,他养了十几只羊,由于规模有限,并没有获得多少收益。刘洪添得知这一情况后,几次到高雨胜家劝他:“你有养羊经验,国家还有扶贫政策,应该扩大养殖规模。”在刘洪添的鼓励和帮助下,高雨胜有了信心,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存栏量达到50多只,每年收入增加1 万多元。高雨胜感激地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刘书记,我们家才过上好日子。”

现在,南三家子村已经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养羊村,也带动了更多村民加入饲养队伍。

扶贫必扶智 治贫先治愚

“我的身体不好,妻子是残疾人,实在没钱供女儿上学,就想让她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刘书记知道后坚决反对,还把孩子送到沈阳纺织学校继续学习,每年资助2000 元,刘书记改变了孩子一生的命运。”说起这件事,村民张玉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刘洪添说,“我希望尽我所能让村里的孩子都走出去,步入更加广阔的天地,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3 年多来,他倾尽全力支持村里的教育事业发展,广泛发动亲朋、同学和老乡,筹资10 万余元资助特困家庭学生16 人,还为村镇捐赠5台电脑;组织沈阳一支爱心团队多次对村里小学进行援助,为在校的每名学生购买了运动服、运动鞋、书包、文具和几百本儿童书籍,为学校的10 名家庭困难小学生每人捐助现金500 元,为村里6 名特困学生找到长期帮扶人……

作为第一书记,刘洪添是称职的,但对家庭,他心中充满了愧疚。“儿子马上要上初中了,一直都是妻子在照顾。去年,妻子被查出患上肺癌,做手术时我都没回去陪伴,确实亏欠他们太多了。”说到这里,刘洪添的声音有些哽咽,“等驻村工作结束后,再好好陪他们。”

这就是刘洪添,他用1000 多个日夜的真情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脱贫只是第一步,一定要让百姓有稳稳的幸福。”谈及未来,刘洪添信心满满,“要修一条通往朝阳县南部根德乡的路,还要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 万元……”

猜你喜欢

养羊大枣第一书记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分头行动
养羊人的惊恐叙述
续写《亡羊补牢》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驻村第一书记
大枣橘皮汤助消化
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