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勤政爱民 清正廉洁(上)
2021-11-15李春发
○李春发
亲民:心系群众,人民利益至上
刘少奇对于人民群众总是满腔热情,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方便问题,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
1942 年春夏,刘少奇离开淮海区来到山东指导工作。有一次住在东海县夏庄村时,因为房子小、部队多,刘少奇就住在了老百姓的一间屋子里。那屋子右边有个厕所,靠窗口有座石磨。房东经常在半夜三更起来推磨,吵得刘少奇睡不好觉。当身边工作人员为此想要建议房东改换推磨时间时,刘少奇摆摆手坚决不同意,且幽默地说:“你们不让老百姓吃饭还行吗?”刘少奇总是这样首先想到群众的方便,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1956 年以后,刘少奇出去视察的次数特别多,差不多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下到基层去考察研究。每次外出,行前他总是找身边工作人员谈一次话,除了告诉他们准备去的地方、去的目的任务和去后要找什么人调查等事情外,就是嘱咐他们到外面不准向人家提要求、接受礼物,还特别强调不要让人家接送。他说:“地方上的同志都很忙,不要让人家到车站接送;在那里的活动,一切都听人家的安排。”
那时候,按照国家规定,刘少奇外出要坐专列火车。每到一个地方,人家总是安排他住到高级宾馆去。他为了少给地方添麻烦,有时吃住就都在火车上。由带去的厨师给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饭菜,要工作人员到机关去入伙。1959 年到济南视察工作,刘少奇要找一些同志谈话,便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请他们到车上来吧,我不下去了;一下去,人家又要招待、找房子、安排饭,太麻烦,又浪费钱。”1961年去东北大小兴安岭视察林区,前后一个多月,他也一直吃住在火车上。
铁道部门有个规定,遇到专列通过,沿途客货车辆都要让路,以保证首长的行车时间和安全。刘少奇对此特别注意,每次都嘱咐随行工作人员转告有关人员,不要影响客运车辆的正常运行,以免影响群众的旅行,耽误人家的事情。当刘少奇的专列需要在什么地方停留时,他总是让随行工作人员转告铁路部门,把车停到不用的岔道上去。为此,还闹过一次笑话。
那是在浦口车站。列车到站时刘少奇已经睡着了。天快亮时,一列火车通过,响声把刘少奇震醒了,他突然坐起来说:“哎呀,糟糕!车停在站上,影响别人运输了。”刘少奇连忙把随行工作人员吴振英找去询问情况。吴振英告诉他说:“咱们的车是停在车站附近的岔道上,不影响别的车通过。”听了这样的话后,刘少奇的心才放了下来。
出外视察不吃住在专列时,刘少奇定会与群众同吃同住。1961 年春他回乡搞调研期间即是典型例子。
原先,对刘少奇的这次调查,湖南省委严密地布置了安全保卫工作并安排了小轿车陪行。但刘少奇知道后严肃地说:“这次回乡调查一定要采取过去打游击的办法,一切轻车简从,只要一辆吉普车,一定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
刘少奇说到做到,身体力行。4 月2 日,一辆再普通不过的吉普车从袁家岭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出发,载着刘少奇驶往他要考察的湖南农村。故乡坑洼不平的乡间小路泥泞不堪,吉普车在雨里艰难地前行。对已63 岁的刘少奇而言,这辆吉普车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44 个日夜,他有33 天在田间奔走,走访了宁乡、长沙、湘潭等地10 多个生产大队,累计行程达4000 多公里。他亲口尝过农民充饥食用的野菜、糠粑粑,亲身感受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正因为这样,他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4 月12 日,结束在湖南省宁乡县的调研,刘少奇来到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进一步搞调研。依旧没有威武的警车、长长的车队,甚至连谁是首长都不能一眼辨认出,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就这样悄悄来到天华大队。下车后,刘少奇夫妇径直住进了王家塘一幢破旧的小屋。房里泥墙已大块大块剥落,屋内十分阴暗。没有玻璃窗户,就用一块粗布挡着;没有床铺,便用两张长条凳架起两块门板代替。地方干部曾建议刘少奇住条件好些的房子,但刘少奇却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第二天,刘少奇即召集大队干部开座谈会。继而又为了真正切实地了解到实情,避开大队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请来七位普通农民直接座谈。在天华大队为期18 天的农村调查期间,刘少奇与农民同吃同住,走村串户,倾听农民兄弟的疾苦,了解存在的真实情况与问题,在这里制止了“浮夸风”和“瞎指挥”,做出解散食堂的决定,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恢复了正常秩序。
刘少奇在湖南农村视察结束前,又抽空回到离别几十年的老家炭子冲看望乡亲。宁乡县花明楼区委闻讯后高兴地准备了12 间房屋来做接待室。然而,刘少奇没有惊动任何人,晚上悄悄地直接走进了炭子冲。同样的,他也没惊动村里的干部,就宿在了他青少年时代与母亲同住的旧屋里。这是一间极其简朴、面积不大的房子:小窗子下面放着一张旧书桌和一把旧木椅子,还有一张陈旧的木床与一个老式洗脸架。
刘少奇在家的七天是最忙的七天。他说:“要想了解真实情况,探亲是一种调查研究的好方法,亲友们一是不怕你,一是信任你,可以对你说真话。”翌日一早,他就头戴草帽,脚穿布鞋,到田间地头和乡亲们拉家常去了。问生产怎样?生活如何?党的政策有什么问题?等等。这七天间他几乎天天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调查研究。
期间,刘少奇再三指示不要开放他的旧居,不要办纪念馆。他说:“要办就把毛主席旧居和陈列馆办好,我的房子都让出来给群众住。将来群众砌了新房子,比这里好,群众不愿住了再说。”当时有的干部顾虑让社员住,养猪养鸡的搞脏了怎么办?外国人来参观怎么办?刘少奇说:“不请就是啦!实在要来,那就不要嫌乱!”有人又问:“来了怎样招待?”刘少奇笑着说:“来了,两碗开水。”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
刘少奇处处为群众着想,要求干部也是这样。他离开旧居,来到县城,也没有住为他安排的招待所,而是住在了县委的电话会议室。当晚,刘少奇和县里的干部们交谈时,对县委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受了这么多苦,我们要为他们分忧啊!”刘少奇还风趣地对县长说:“县长嘛!就是人民的父母官,就要像母亲爱护子女一样来关心群众。”接着,他和县委书记及县长等一起研究制定了社员住房的三条措施,并要求连夜打出文件,第二天发出。次日清晨,县委书记正准备将文件送给刘少奇审阅时,刘少奇已派秘书来取了。刘少奇看完文件,立即作了批示。
1960年4月,刘少奇乘坐一艘中型客轮,出三峡,考察了葛洲坝坝址后,沿江而下。那天晚上,刚过宜昌,突然碰上难以预料的龙卷风,顿时风吼雨至,浊浪排空,轮船剧烈地颠簸摇晃起来。在探照灯的光柱下,发现江上的小船陡然跃起,又被大浪压下去。这突如其来的风暴使所有的人惊慌失措,小木船上的人叫喊着,落水者一再呼救。
轮船上议论纷纷:有人说必须快去救人;但多数同志认为,轮船偏离航道有危险,上级给他们的重要任务是保证国家主席的安全,只能迅速通知其他过往船只来救……
在这千钧一发的险情面前,正在舱内批阅文电的刘少奇知道这些情况后,当机立断说:“就因为是国家主席坐的船,更应该首先抢救人民!”
船员们见刘少奇都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了,立即奋不顾身投入到这场抢险的搏斗中。经验丰富的老舵手把稳航向,克服浪涛的推力,让船侧身擦过浅滩;水手们用链索把自己固定在船栏上,探身舷外,把落水者拉上甲板。
舱里,刘少奇不安地站起身,走到舷窗前。外面,令人目眩的探照灯正在四下扫射,巨涛像矗立的墙壁咆哮着滚来,重重地摔在甲板上,浪沫像箭一样射来的雨点飞溅到窗上。江面上一只只小木船像是飘荡的树叶。
刘少奇又命令为小船挡风。轮船横在江心,截住木船,用缆绳牢牢系住……
清晨,风停雨过,江面上又恢复了平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两个落水者下船时激动地握住船长和水手们的手,流下了行行热泪。缆绳解开了,小船也一条条散去,船上的人们望着客轮渐渐远离,不住地挥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