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漫谈
2021-11-15○郝安
○ 郝 安
一
如今,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花的芬芳,枝的绿意,叶的饱满。
即便是寒冬腊月,又是北方,社区和公园,青草居然还是铺了一地。红日蓝天下,雪松、龙柏、冷杉收紧它们的针叶,笼着那团团的凝绿,更有一种庄严的肃穆,显示出冬天独有的刚毅刚烈之骨气。
“我们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
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既有情感之动,也有理论之思。由是,引起了关于“享受”的话题。
二
实事求是地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曾有人莫名其妙地排斥“享受”,把“享受”当作贬义词,与剥削、占有、挥霍连在一起,唯恐避之不及,谁追求享受,谁就会被认为是贪图安逸,要“存天理,灭人欲”。
现在看来,这样的理解未免偏颇、狭窄,不通情理。
三
其实,人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人与其他一切自然存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自觉劳动,有意识,会思考,不但改变世界,而且创造世界,并享受自己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把最广泛的生活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据此,把人的需要也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
从实践上看,我们的前辈奋起革命、斗争、牺牲,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目标。
2021 年,农历辛丑牛年,又一个“历史时刻”,又一个“关键时间”。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共产党一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就要变为亿万老百姓共同享受的现实。
四
利己是人的本性,享受不是贪婪。人类的享受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追求的无限性,即一个享受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享受。从这种意义上说,享受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倘若没有了享受,没有了满足享受的追求,就没有动力,没有希望,人类进化的脚步就会停滞不前。
所以说到底,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就是来创造生活和享受生活的。更何况,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懵懵懂懂的,在人世间扛着吃穿二字走一遭,岂不冤枉。而且,享受从来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阶层的专利。
五
想想,无论你是家财万贯还是一贫如洗,是白衣秀才还是山野村夫,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生活中值得享受的东西,都一样很多很多。
读书学习,我们是在享受知识;
登山踢球,我们是在享受运动;
燕尔呢喃,我们是在享受爱情;
春风秋月,桃红柳绿,我们是在享受环境;
浇园织布,扶锄耕稼,我们是在享受劳动。
当有一天,你发现你的生命在一个婴儿身上得到延续时,我们是在享受怎样的天伦之乐啊!
即便有了病痛,我们不也要享受人类医疗科技的成果吗?
天长日久,静水流深,芸芸众生一辈子享受的不就是柴米油盐、一粥一饭那平凡而温馨的日常人伦吗?
六
这么说来,享受是每个人拥有的神圣权利,不光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林语堂说,如果人们不能领略和享受我们在这个尘世中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深爱人生。
又诚如诗人写的,苦日子固然难过,但更难过的是心情。心情不一样,对一件事情的感受也就有别。心中灰暗,身边的一切便暗淡无光;内心阳光,周围的所有便充满希望。
卧石听涛,开门看雨,对有的人来说是享受,有的人可能就是难受了。
又比如在富丽堂皇的大酒店觥筹交错,与在黄狗卧地的热炕头“吱”一声品尝家酒,你说到底哪一种更惬意?
点燃一支进口香烟,与卷起一根土旱烟,无论是倚靠在软沙发上的文人,还是蹲在台阶上的泥石匠,都很难评判哪一种更自在过瘾。
有人说,独身之人无爱无伴,少了多少享受?马上有人反驳道:这也是一种享受,享受孤独。
又有人说,如果今天的你身边无人陪伴,不如学会独处。这将是最好的自我增值期,可以减少干扰,叩问自我,把表面的花哨洗去,从容学会享受孤独,而不是忍受孤独。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连城市堵车也成为了一种享受。很多人把这段时间当成了暂时逃避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休闲经历,聆听音乐,思考问题,沉默祈祷,或者干脆幻想。
懂得适时暂停,才知道如何加速。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无形大于有形,文化大于科技。难怪马未都说,收藏真正的快乐是文化带来的享受。要学会享受当下,享受这个伟大的时代。
七
原来,人生是如此丰富多彩,内容无限。人们在接受享受时又是多么简单、平等。
余秋雨就读的小学,图书馆里只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书,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于是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 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他回忆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因为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由此不难悟出:只要你热爱生命,善于生活,大自然就会赋予无穷无尽的源泉和养料,让我们尽情享用。这里不分地理,没有国界,不管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就算是那生长在蛮荒之地瓦砾之中的一株小草,也可以顽强地享受阳光和雨水,百折不挠,长大成“人”。
八
生也有涯,人寿苦短,企望守株待兔,无疑将一无所获;
混日子固然轻松,但也意味着原地踏步;土拨鼠只顾脚底刨洞,终究也走不了多远。
世界很大,诱惑很多,有无穷的东西可供享受。人一辈子就算是抓紧享用,也只能得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天地之大,哪能占尽所有。
例如说,我们坐在旅游大巴车上,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看过去,钻进一片森林,又扎入一汪绿海,在自然的怀抱里享受一窗绿色一片安宁一方温馨。但风光再好,也是稍纵即逝。
就像这世间没有任何两片树叶的纹理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会和别人完全相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命之树就是靠许许多多精神的和物质的享受来供养的。过好并享受好自己的日子,才是重中之重。
九
所以,对待享受,我们应该大方、自然;可以遐想,却不能妄想。遐想能让“六朝山色收杯底,千里江山到枕边”,却不该偏颇偏见,也不该贪图贪欲。
享受和贪欲不是一回事。享受是与生俱来的,贪欲是后天萌生的。贪心一起,奢望一大,就如狼如狈。一个人的生活被贪欲所累,就会事与愿违,就像故事里讲的一个贪婪的土财主与魔鬼打赌一样失去一切——
魔鬼当时的条件是,在太阳下山之前,只要这个土财主能回到早晨的出发点,那么所有他经过圈过的土地都将归他所有。结果是这个土财主在精疲力竭中死去。他贪多贪大,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还搭进去一条生命。
他为贪地而亡,死后埋他的坟墓充其量占地不过宽三尺、长六尺。这样的人,命都丢了,还如何谈享受。
十
享受是人的本能,是生命在存活过程中,通过身体器官、思想意识的作用,使生命自身产生愉悦、美好的一种体验与感觉,让人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大自然把这种本能送给来到世界上的每一位过客。生命便在这种本能的驱动下,得到启蒙、开发和利用。
科学的享受,应该是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统一,创造与享受的统一,付出与得到的统一。
十一
在这一点上,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不好。
我们看那些做得好,真正懂得享受的人,就知道要享受的时间是“现在”,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要享受的地点是“这里”,就是不虚度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做好每一件事。不去贪求一丝一毫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尽情享受,让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人生最好的时光,永远是现在。不辜负每一个当下,日积月累,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也是对未来最好的交待。这样,一生自然便精彩纷呈,真正的享受也就蕴涵其中了。
十二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蒙田说,懂得堂堂正正地享受人生,这是至高至圣的完美品德。
思想不死,精神不灭,这是常人无论如何都难以达到的至高境界。勃莱说:贫穷而倾听着风声也是好的。这也是一种超越财富占有欲的高贵享受。可惜一般人只听得懂,却做不到,也学不来。
经历历练,大智若愚。倘能如此,就是会创造、善享受的真君子、大英雄。恰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十三
有人说,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有烦恼也是有趣的。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努力成为有趣的、会享受的自己。
原来,幸福并不是你要达到的终点,而是你的一种旅行态度。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当我们千辛万苦、殚精竭虑去追求、去创造、去奉献时,走着走着,或许花就开了,真正的享受也就在其中了。
十四
让我们牢记马克思的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