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最佳新闻角度选择的探讨

2021-11-15

声屏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盐池新闻报道角度

客观事实有许多不同的侧面,因此选取不同的侧面进行报道的新闻,也必然会有许多侧面。例如,记者接到热线:市区某处发生火灾,连忙赶赴现场,但到达现场后火已扑灭,有人受伤,财物烧毁不少。这个事件至少可以从六个角度进行报道:一、单纯报道这场火灾事件,写则社会新闻;二、若火灾发生的原因是煤气罐爆炸,批判煤气罐生产厂家或供气部门;三、报道医院的及时救治,歌颂医生的救死扶伤精神;四、报道消防员救火及时,歌颂他们的英勇无畏;五、报道邻居之间的互帮互助,呼吁和谐邻里关系的回归;六、报道公众对受灾群众的同情与援助,倡导和谐的社会氛围。

从上述的六个角度所报道出来的新闻来看,并非每个角度都是理想的,所以需要记者去精心选择角度。碰到类似的选题,如果只能报道一条新闻,记者就要根据报道的重点有选择地去报道,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记者应通过这场火灾事件,来引导观众如何防灾减灾,同时引导观众正确鉴别液化气罐是否合格。让观众在收看新闻的同时,也能学到有用的生活知识,让这则简单的新闻反映一定的现实意义。

最佳角度的妙处

变平庸为新鲜。新闻报道都是对客观事实的再次创作,但很多客观事实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新闻报道价值。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尽可能地挖掘深层次的较为新颖的角度,提升一般化新闻事件的报道价值。《邓福楼的变迁》就是一篇真实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农村、农民、农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新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上郭乡中陈庄村的“郭倒霉”郭新茂与他的“邓福楼”是频频被各大市级乃至省级电视台争相报道的新闻事件,大部分媒体的报道内容都是改革开放伊始运城的一名普通农民在新政策的指引下率先承包土地,在富裕后不忘党恩,盖起“邓福楼”的故事。在决定进行采访后新闻事件距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新闻事件的主人公郭新茂也已经去世一年多了,该如何选择新闻事件的报道角度?记者可以从改革开放伊始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1981年盖起的邓福楼经过了三十年岁月的洗礼如今变成了什么样这一角度入手,有效吸引观众的观看兴趣。在此之后,报道以实地场景作为主题,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由于报道角度巧妙,取得了巨大的反响,还获得了当年的山西新闻奖一等奖。

变肤浅为深刻。写新闻有时如同烧菜,本来是很平常的材料,变换个花样加些配料再添些文化元素,结果就是一盘美味佳肴。记者大都会碰到商业活动的选题,如果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提炼主题,往往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某年运城市空港南区一家专门生产消毒用品的企业想通过电视台进行宣传推广,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这家企业正式投入运营不到一年,厂房主要包括职工食堂、职工宿舍、各有一条流水线的两个生产车间,一个车间用来分装消毒用品,一个车间用来包装产品。对于这样的报道现场,如果仅仅以产品质量、产品销量、企业发展历程这几个角度进行报道,不仅会有严重的广告嫌疑,还无法有效吸引受众的观看兴趣,甚至会引起观众对新闻报道的反感;但如果放弃不去报道,又觉得那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记者所应该做的。通过与企业接待人员进行交流,笔者了解到该企业的大多数员工、中层领导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现阶段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年轻的大学生为何会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刚成立的、前景不明的企业?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又与大学生员工、中层领导进行沟通,从“大学生改变自己的就业偏见,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保障与服务,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一角度进行报道,报道主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大学生成功就业实现双赢”,谋划了一篇比较有意义的报道,将新闻由肤浅变为深刻。

变旧闻为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都会遇到很多年年重复的老题材、老话题,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思考如何在“以旧见新”,在老旧的新闻话题中找到新闻的全新报道点,也开始积极将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融入到传统老旧的新闻报道中,将“旧闻”作为新闻的背景、铺垫、反衬,推陈出新。例如,几年前,在一次“节约用水周”举办的宣传活动上,笔者摒弃了以往宣传活动的例行报道,从运城市的缺水现状说起,采访市民、专家,再结合生动的宣传版面,倡导群众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取得了不小的反响。

最佳新闻角度的选择

在一般的事件中找到特殊的报道角度。大部分事件都是普通的、新闻价值不高或完全没有新闻价值的,但在某种特定的角度下普通事件也会产生一定的新闻价值。例如,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一个村里有一个三代婆婆组成的普通家庭,通过拍摄三个婆婆的日常生活,将其制作为新闻“三个婆婆一家亲”,不仅顺应了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倡导,还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荣获2004年的山西省新闻奖三等奖。

在常见的事件中找到异常的报道角度。世间一切事物都遵循着其特定的发展规律,但在某种特定时期或特定情势下会出现某种异常的情况,若记者能及时对这些异常情况进行报道,不仅能有效吸引观众的兴趣,还能使观众了解异于常规现象的出现原因,增加观众的见识与知识储备。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新闻报道的增多,大部分观众都对盐池硝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七八年前观众对于它知之甚少,经常会接到群众提供新闻线索,反映能在盐池中看到类似雪凇的东西。在大部分观众的认知中,盐池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是不同的:春秋季的湖水清澈、碧波万顷;夏季气温较高,水位下降,由于其中藻类的影响使得湖水变红;冬季气温较低,湖面上盐花丛生,洁白如雪,但从未听说过能在盐池中看到类似雪淞的东西。

为及时获取一手的新闻线索,笔者和搭档决定一同前往现场。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不仅可以看到盐池中出现了大面积的结晶体,纵横交错,形态各异,鬼斧神工,浑然天成,还增长了见识:出现“硝凇”奇观的主要原因是受入冬以来长时间低温天气的影响。在实地观察之后,记者制作了《盐池出现奇观——硝凇》这篇新闻报道,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兴趣与好奇心,先后进行转发、阅读,还有部分观众亲自前往盐池观赏“硝凇”,这则新闻获得了当年山西省新闻奖三等奖。

在消极的事件中找到积极的报道角度。相较于失败、消极的新闻报道,大部分记者更热衷于报道成功、积极的新闻事件,对消极新闻事件或新闻事件消极角度的报道较少,因此,记者要从消极的事件中选择积极因素,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在有效尊重、反映客观事实与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宣传效果。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在足球比赛中,我方被打败后广大观众是如何安慰队员的,标题是《赛终人不散温语勉健儿热情球迷安慰希望之星》。昨晚9时,终场哨声响了,北京工人体育场看台上的观众似乎都不愿离去,一时也没有人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正在退场的中国少年队教练和队员……这一报道像一团烈火滚进了参赛队员了心田。

选择最佳角度的方法

根据西方记者的经验,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

选择正中要害的角度。这一角度也是最能反映、说明问题的角度,它能最集中、最突出地反映矛盾,切实表明问题的本质。选择这个角度进行新闻报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选择能引起观众兴趣的角度。部分新闻事件本身就较为严肃,如果仅仅以平常的角度对事件进行报道就很难吸引观众的兴趣,严重影响新闻报道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因此,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选择观众感兴趣的角度,重点突出严肃新闻事件中的趣味因素,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事件真相,提升观众对新闻事件的接受度。

选择群众最容易接受的角度。有些报道特别是工业、科技报道的技术性、抽象性较强,其中必然会涉及大量的专业名词。这虽然有效保障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很难真正理解专有名词的相关概念。这就要求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选择观众最易接受的角度,全面、充分地考虑观众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新闻报道。

选择观众最关心的角度。大部分观众都最为关注与自己利益切实相关的事件,记者若能从这个角度为切入点进行新闻报道就能极大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新华社有一则新闻,报道我国一医学考察团到广西巴马县考察老人长寿问题,这则报道从科学考察报告的角度着笔,写得过于专业化,如考察团由什么人组成,考察了多少人,被考察人的年龄等,此外还有一大堆专业术语。而美联社则将这则消息改编成《中国“世外桃源”的居民长寿者多》,重点报道了公众普遍关注的人如何长命百岁这个问题,许多媒体纷纷转载这篇报道。

结语

总而言之,正确的报道角度是新闻报道获得成功的关键,选择有效的新闻报道角度是提升报道工作成效的关键。因此,新闻记者要做到多思考、多提问、多观察、多采访、多写文、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嘴、勤动眼,发现新闻报道的最佳角度,“化腐朽为神奇”报道出好的新闻。

猜你喜欢

盐池新闻报道角度
硝板上的文明——漫谈千年运城盐池科技史
神奇的角度
新型均布式化盐装置在化盐池中的应用
盐池湾野生白唇鹿种群的发展趋势调查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西夏《天盛律令》里的“盐池”初探
角度不同
人啊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