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让你看见
——浅谈人工智能手语播报的直播价值
2021-11-15□
□
2020年6月22日,长沙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长沙台”)在《长沙新闻》电视直播中正式启用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虚拟手语主播与真人主播搭档“播报”新闻在全国城市广播电视台中尚属首次,极具开创性和示范性。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察看了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的应用演示,并询问了技术和推广等有关问题,对该系统已正式应用于电视直播节目表示肯定。
以“心”换新,智能先行
通过人工智能手语播报,将新闻资讯转换成国家通用手语,同时还结合了表情+唇语,用虚拟主播的形式为人们实时翻译节目内容,是长沙台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积极接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举措,积极响应“智慧广电”建设要求,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强化媒体与用户连接的用心之举。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3.6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中国听障人士居五大残疾之首,约2700万。由于沟通障碍,听障人士生活在自己封闭的小世界里,给独立生活带来困难。除此以外,听障人士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时准确的新闻资讯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尤为重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都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的电视直播中增加小框画面,提供真人同步手语翻译服务,帮助听障人士第一时间获得准确信息,避免沟通盲点,保障听障者的知情权,让每个人都能高效防疫。然而,真人手语翻译受专业人员少、成本高、运用场景有限等条件制约,难以普及推广。长沙台积极响应党中央“人民至上”理念,联合科技企业共同研发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以保持对新技术的战略主动,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让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让内容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实现主流新闻资讯在听障人群中的更广泛传播,为无障碍城市建设提供更多“打开”方式。
技术赋能,创新场景
《2019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5个、电视手语栏目32个;地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19个、电视手语栏目272个。而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全国县市级以上电视台1998家、地市级517家,共计2515家。受各种条件制约,已开办电视手语栏目的电视台占比仅达到12%。
长沙台目前使用的这套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包括电视手语播报软件、应用场景以及相关技术底座支持,通过将节目内容精准摘要,经AI手语翻译、云计算,输出为虚拟主播的手语动画,并与节目视频合成,最终形成带手语播报的电视画面。通过搭载2018年国家确定的通用手语全套动作大数据,实时将语音和文字翻译成国家通用手语,扩大了国家通用手语的覆盖面,强化了主流媒体“示范窗口”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虚拟手语主播动作规范、翻译精准,排除了真人的个体差异性,确保了手部动作精准、脸部表情精确,词语之间的连贯性、表情表达的自然性都通过手语动画引擎进行了优化。这不仅满足广播电视机构对动画图像质量和手势动作的柔和度、平滑度的技术指标要求,也通过“手势+表情+唇语”来较好地表达手语,更有利于听障人群模仿学习。
同时,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开发了自身数据库的学习功能。随着系统在电视新闻、综艺、科教、专题等节目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主流资讯样本,不断收集听障人群以及手语翻译师认可的手语表达方式的语料,优化机器翻译模型,形成有效可用的手语新词新语,丰富到国家通用手语大数据库内,有利于提高听障人群对国家通用手语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万丹表示,手语AI翻译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应用,是一个创新尝试和有益实践。虽然语言的多义性、复杂性、地域性,以及言下之意、言外之意等各自对字面的理解,可能会造成在把“语言”翻译成为“手语”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小问题。相对而言,在手语老师根本无法达到覆盖每档电视节目需求的现状之下,手语AI翻译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实用需求。
深度融合,创新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的启用,长沙台进一步升级了直播安全流程和网络视听工作管理规范,制定了《直播应急处置预案(人工智能版)》《规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网络视听业务的工作要求》等,为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业务的安全管控,提供了可借鉴的管理范本。目前,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已攻克了技术接入、安全保障、速度匹配三大应用难点,建立起包括新闻摘要、内容审核、播出安全、应急处置、定期评估、人员培训等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可确保系统应用在电视节目中的播出安全和导向安全,具备较好的复制、推广条件,能有力推动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以该系统为突破口,深化采编流程再造,打通媒体融合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智慧广电”建设整体提质,形成文化产业新业态和发展新动能。
产业拓展,创新机制
作为目前省会城市中市级媒体的领跑者,长沙台紧跟时代,深耕本土,强化传媒数字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在新型数字经济的开发上注重“小而美”的产品属性。以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为抓手,长沙台正致力打造城市信息数字服务的生产、推广、数据开发,强化资讯+政务+服务+商务的综合性媒体属性,构建一套成熟的新型数字商业模式,帮助和拓展全国各城市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2021年1月28日,长沙台与襄阳广播电视台区域协作签约,宣布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在襄阳广播电视台正式启动应用。海南、江西、成都、西宁等省市电视台正在深度对接,了解应用经验。目前,长沙台将与技术研发公司合资成立专业运营公司,进行该项目的实体化、市场化运作。
下一步,长沙台将通过公司运营,推动该项目的产业拓展及业务升级。一是加快向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湖南省地方标准化制定的工作进程,并通过湖南省广播电视局积极向国家广电总局争取,将人工智能手语电视播报系统及应用由湖南地方标准升格为国家标准。二是推出更符合广播电视行业要求、精致精美、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虚拟主播形象,将其打造成为听障人群的“代言人”,结合媒体产业和渠道,为听障人群构建国家通用手语教学、文化培训、娱乐互动等全方位、无障碍的终身陪伴服务体系。三是以该项目为龙头,通过市场推广、技术研发、项目孵化等,积极探索新型产业链,开发更多融媒产品,建立专业团队,提升地方融媒体服务的深度,抢占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高点,开辟全媒体传播新格局和新产业格局。
以人为本,积微成著
在未来5G技术支撑下,电视媒体将极大丰富电视直播的传播形式,演变出前所未有的“新形式+新内容+新场景”,人工智能的发展更会将广电传媒带上另一个高度,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谁牵住了技术创新的“牛鼻子”,谁就抢占了先机;谁走好了技术融合的“先手棋”,谁就赢得了优势。5G+人工智能的加持赋予广电传媒无穷的魅力和无尽想象的空间,为产业赋能留下了灵活多变而又丰富多彩的各种可能,各媒体都在探索试水,以期打造独属于自己又领先同行的电视应用IP。然而,创新驱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唯有牢记“党媒”使命,不忘“为民”初心,方可赢得受众,拔得头筹。
长沙台率先在新闻直播中启动人工智能手语播报,不仅创新了手语信息化的新闻场景应用,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手语信息化和自动翻译,促进了听障人士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满足‘小众群体’的信息需求,积极促进了听障人士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就业、公共服务、娱乐社交等水平。手语技术的突破,不仅是对全体观众的尊重,也是我国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公平化、公开化的提升。长沙台在融媒体时代,在传统媒体城市台发展举步维艰的背景下,主动对接人工智能,以技术为突破口,打破沉积的体制机制壁垒,通过技术的统一化、规范化、强制化来倒逼内部管理和各平台间的深度融合,为广电传媒对接人工智能,主动融合,强化传媒内容赋能与传播产业赋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也取得了宝贵的实际体验和第一手资料。
虽然人工智能手语播报只是在屏幕上开的一个小窗口,展现的却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流媒体使命当担。虽然目前还只是长沙台对接技术融合发展的一个小项目,但在不断强化媒体社会公益和服务职能的底层逻辑上,每一次探索、革新、进步,都将成就广电媒体今后的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