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让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2021-11-14毛彩虹
毛彩虹
工作十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专业技术的提高,研究教材、教学大纲,钻研教法,尽力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成长的路上有风有雨有收获,走过的这些时光里留下点点感悟,愿意与同行分享。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教师都有爱,但如何去爱?这在教学实践中是个难题,特别是高中学生,他们的学习任务很重,各科老师与他们相处的时间极其有限,因此教师要珍视这有限的机会。爱是什么?很难说清,爱学生应该是善待学生。我们经常说人要有善心,人人都有善心,但我要说要有善行,一个善良的人偶尔也会表现的凶恶,让不熟悉的人看来他就是个恶人。我自认为是善良的人,但有时表现的并不善良,因此时常反思追寻什么才是善……,终于寻到了——“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拿出润物细无声的耐心,学生是有个性的,教师需要有水一样的宽容,至此我有了方向。
走进课堂就时刻准备着帮助每位学生,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找到努力的方向。在课堂上评价学生不带感情色彩,只做客观评价,并提出希望。比如学生做物理计算题,步骤不规范,当然也有知识性错误,仅通过作业批改讲评效果很差。课堂上或者自习课上让学在黑板上做题,出现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重视,而讲评时不针对学生而只针对习题,先评可取之处,再評漏洞,最后提出改进方案,这样评出了学生的信心和努力方向。尽量使每个同学都有表演的机会,都能获得老师的鼓励,当然有些同学基础较差,因此必须注意题的难度是否适合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有目的的实践,轮到上黑板做题时,就有同学积极要求去做,说明他由此能获得了成就感并且逐步树立了信心,假如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那么就不会有不努力的学生,但教法不是万能的,我们要有目的的去用,教法没有好坏,但必用心。
课下帮学生解决问题是难得的交流机会,必须得把握好。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程度好的问问题很简单,稍稍点拨就可以打发了,老师们最喜欢这样的学生,但班里这样的学生太少,对于普通高中的教师来说,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基础差的学生经常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教师费时费力见效很慢,偶尔有这样的学生教师还能勉强应付,随着数量的增加,教师的耐心城墙将不再坚固,工作的压力烦躁会使教师的服务态度品质下降,这是非常可怕的问题,这将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破坏力非常之大,假如我们了解其恶果,我们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的办法是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苦衷。比如有些学生基础差理解慢,来问问题时胆战心惊,深恐遭批,对于这些学生必须耐心细致,尽量能找出他学习中的长处,并鼓励多问。曾遇到一个特别的男生,他来问题时手一指,使个眼色,又一努嘴,轻吐一句“这个题不会”,这样的学生很让人生气,我压住火气问“你是怎么想的?”他结结巴巴地说不清楚,有女生在旁边更是有话说不出,我没在意便伤到了他,后来发现他有情绪才找他谈话,之后意识到我错了,他有点结巴,他的表现我应该理解,不应该把他与其他学生等同看待。只要问问题的都是好学生,他们或许问的问题让人生气,那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不够,或者我们讲的方法不适合他们,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经常会生气的说:“这道题我刚讲过他又来问!”仔细思量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他真的没听懂,班里肯定有不懂也不问的。课下辅导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必须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针对学生个性讲知识。第二,了解学特点,帮学生树立信心,尽量能做到让学生这次问过问题,下次更积极主动问问题。第二点尤为重要,可以改良学生的学习风气,通过融洽的师生交流必能增进感情。
还有一个值得下功夫的环节——批改作业。对于学生的作业有批有改,我曾经偏重于改,让学生知道哪儿错了,我知道学生都错哪儿了。要想延伸作业作用,延伸到学生的心里,必须有批语。用魏书生的话说,批语是个宏大的世界呀!在对学生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可以针对作业,先肯定那些知识掌握了,再指出一点点问题,最后提出希望和努力的方向,学生不止想知道对错更想获得情感的滋润,通过作业师生的心连在了一起,同呼吸必能共命运。随着对学生的了解,除了对作业具体评价之外还要加上学生的平时表现,也应该先肯定再提出希望,这样做学生会觉得自己倍受关注,那么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而是有血有肉的生活。起初我也怀疑这种方法的效果,偶然间看到有学生把我的批语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我想应该是起作用了。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不要期望对每个学生都有效果,只要对一些学生有用,就有去做的价值。期末学校组织学生给任课教师打满意率,我的满意率是百分之百,史无前例,那年我在高三,对学生来说物理最难学,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听懂,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我有较深的情感。
培养师生感情途径可能还有很多,它值得我们去开拓,教育必须人性化。教育应该是涓涓细流不该是狂风暴雨,教育应该是灵活自如的不该是程式化的,教师的良苦用心定能在学生身上显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