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门:北京的“粮门”

2021-11-14张田

北京纪事 2021年11期
关键词:米仓城楼城门

张田

俗话说北京是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这内九、外七、皇城四,指得就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当时人们用这些城门来代替京城的范围。

别看这些高大威武的城门,其实它与老百姓家的家门作用别无二致,都起着防御外敌入侵的作用,但北京内城的这九座城门除了这一功能外,还承担着其他的作用。在这些城门中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朝阳门了,下面就讲讲朝阳门的历史。

朝阳门的历史

提起朝阳门,人们会默认为是位于东二环朝阳门立交桥附近的那一片地方,此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密集,一点都看不出曾经有过城墙和城楼的样子。朝阳门始建于元至元五年(1268年),据《顺天府志》记载:“城(大都)方六十里,二百四十步,分十一门:……正东曰崇仁,东之右曰齐化,左曰光熙。”东之右的齐化,即今天的朝阳门,至今仍有不少老北京人管朝阳门叫齐化门,“齐化”取自《周易》:“天地感而万物化生”。齐化者有齐全化生之义。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徐达率军攻打元大都,从齐化门填壕攻入城中,元顺帝无力抵抗北逃开平,明取代元朝。明永乐年间修北京城时,国家经济并不富裕,对于北京各个城门只简单地开了门洞,城楼、箭楼等相关设施都没有修建。直到明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才“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清,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军夫数万人修京城九门城楼”,正统二年(1437年)正月开工,正统四年(1439年)四月竣工,修建了九门的城楼、箭楼、瓮城等。工程结束后,齐化门改称朝阳门。“朝阳”取自《诗经·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又因其门位于城东南,取“迎宾出日”之意。

清夺取明朝的江山后,依旧以北京城为首都,也基本保持了明北京城的原貌,虽对朝阳门及其他各城门进行过改动和修缮,但仍保持了明朝时各城门的形制与方向。民国初年瑞典人喜仁龙来到北京,他对北京的城门与城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他写下了《北京的城门与城墙》一书,此书是现今为止有关北京城墙与城门最为翔实的文献资料。通过喜仁龙的调查,他认为朝阳门城楼结构普通,形制与其相对的平则门(即阜成门)城楼相同,仅在细部存在着差异。唯一的特点就是宽度较其他城楼要大,各尺寸数据也较平则门略大。

朝阳门的具体数据是多少呢?据张先得所著的《明清北京城门和城垣》中记载:“(朝阳门)城楼:城台基底宽41.10米,台基厚27.35米,城台顶宽33.75米,顶进深20.6米,城台高11.70米。内侧券门高8米,宽6.4米,外侧券门高6米,宽3.10米,城台内侧左右马道宽5米。面阔五间,连廊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连廊通进深19.2米,城楼连城台通高32米。瓮城外侧两角抹圆,内侧与城垣直角相交,东西长62米,南北宽68米。箭楼:城台高1 2 .5米,面阔七间32. 50米,进深三间18. 5 0米。后出庑座五间,宽2 7米,正面开三个过木方门。庑座进深6 .5 0米.箭楼通进深2 5米,共有箭窗8 2孔。瓮城:东西长约6 2米,南北宽约6 8米。”由此可观朝阳门真正的大小,要说宏伟朝阳门肯定算不上京城各门中出众的城门,但它可谓“命运坎坷”。

“命运多舛”的朝阳门

前文已经提到过,明朝大将徐达率领大军攻打元大都时,陈兵齐化门下,几次进攻都不能破城而入,最后还是用土将城下的壕沟填平才进入了大都城内。齐化门经过这一场大战早已是“伤痕累累”。明代元后,明朝国库并不充盈,拿不出大笔的银两修缮朝阳门及其他各门,只是在城墙上开个门洞继续使用,直到明正统年间朝阳门才进行了大修,添加了城楼、箭楼、瓮城、吊桥等相关设施。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四百余年后,清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7000名日军主攻朝阳门,守城的清军与日军进行了殊死的较量,从清晨到黄昏日军久攻不下,愤怒的侵略者使用大炮轰炸朝阳门城楼,晚上9点清军战败,朝阳门失守,大量日军涌入京城,北京其他各城门也纷纷失守。各国侵略者攻入京城,烧、杀、抢、掠,一时间京城成为了人间地狱,而朝阳门在这场战争中损毁严重,只剩下残缺的墙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出资重新修缮此门。

民国四年(1915年),北洋政府为了让货物直接进入城中,同时也方便旅客换乘,特意新建了一条环城铁路,新铁路打开了朝阳门的瓮城,从此朝阳门的瓮城消逝了。1950年,朝阳门因严重阻碍交通,将城门北侧的城垣打开了个豁口,以利交通;几年后又因朝阳门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相继对城楼和箭楼进行了拆除。1956年10月9日,朝阳门城楼被拆除;1958年,箭楼被拆除。1978年为了改善北京交通,在消失的朝阳门原址上建立了朝阳门立交桥。

朝陽谷穗

老人们都说朝阳门内的石砖上刻有一束谷穗,这个门徽就是表示朝阳门是专走送粮车的城门。朝阳门为何成为京城的“粮门”,这就要从元朝说起了。元朝建都北京后,为了方便南来的漕粮运入大都城(北京),当时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开凿了通惠河,运河开凿后漕粮与货物非常顺利地进入了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但并不是所有南来的货物都通过水路运输,还有一部分货物是通过陆路运入京城,这条陆路运输的路线,就是从通县码头一直向东进齐化门,因此齐化门关厢也成为了大都城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这里有各种买卖店铺,还聚集了大量到大都城来的官员和客商。

朝阳门老照片

到了明朝,永乐皇帝重建北京城,这座新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整体向南移动,新建的皇宫又在元皇宫的基础上向东南移动,原来通惠河上的文明闸至惠和闸段就被包入了新城市之内。明宣德年间皇城的北墙、东墙又向外扩,通惠河的部分河道又被圈入皇城之内,这严重影响了通惠河的水量,从此南来送粮的漕船只能停泊于东便门外的大通桥下,然后再由大通桥下换船进入护城河将漕粮送到朝阳门、东直门附近的粮仓,陆路运输的漕粮依旧是从朝陽门进入。清朝运送漕粮方法沿用明朝旧法。

朝阳门附近的粮仓

据《元史》记载,元朝在大都城内有京仓22座,但由于文献不足,这些粮仓的具体位置多不可考,只有位于东四十条桥西南处的南新仓,据专家考证是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朝北太仓的基础上改建的。明清两代有关京仓的文献就相当丰富了,据《明会典》记载,明朝有京仓11 座,它们分别是旧太仓、新太仓、海运仓、南新仓、北新仓、大军仓、济阳仓、禄米仓、西新太仓、太平仓、大兴左卫仓,其中像南新仓,北新仓、海运仓、禄米仓、旧太仓、兴平仓就建于朝阳门附近。

到了清朝光绪朝之前,据《钦定户部漕运全书》记载,京仓共有13座,其中禄米仓、南新仓、兴平仓、旧太仓、海运仓、北新仓、富新仓(由南新仓扩建的)是沿用的明朝旧仓。裕丰仓、储济仓、万安仓、本裕仓、丰益仓是清朝新建的。除了本裕仓、丰益仓在德胜门外,储济仓、裕丰仓在东便门外,其余粮仓也都建于朝阳门、东直门附近。

今天这些粮仓很多都变成了地名,像海运仓、太平仓、北门仓、北新仓等等,只有禄米仓和南新仓还保留了部分粮仓实物。禄米仓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是明清两朝贮存京官俸米的粮仓。禄米仓现为军队干休所,院内仅存2 廒,每廒5间,面阔23米,进深17米左右,高约7米,原仓的大门已不存在。南新仓,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其旧址为元代的太仓。今留有9 座仓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新仓曾为北京市百货公司仓库。2004年百货公司改制组建南新仓商贸有限公司,对南新仓地区进行改造。2006年南新仓以皇家粮仓及文化休闲一条街的新身份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改建后的南新仓演出过昆曲《牡丹亭》,受到了大众的热烈欢迎。除此以外,此地还展出过书法、绘画、茶艺、古琴、摄影等艺术作品。南新仓的成功转型,让不少古建找到了新出路,古为今之用,发扬传统文化,它为老建筑活化再利用开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米仓城楼城门
重庆NORHOR家居艺术馆:百年米仓的重生
摄影作品
张择端站在城楼观街景
城门城门几丈高
水调歌头·遵义城楼
虞山城门
东汉城门校尉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