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育中国“两弹”的摇篮

2021-11-14

旅游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王洛宾掩体两弹

原子城纪念馆正面,建筑庄严肃穆。

我们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出发,途中经海东进行补给,向北折返西宁后,一路往西走高速向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金银滩、中国原子城前行。因为这里的高速两站的间隔都比较大,所以在上高速前一定问清楚是否是海北方向的,有时张汶高速会封路,走错方向就会很麻烦。高速行驶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便到达了这个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中国原子城,因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第一枚氢弹均诞生在此,所以称为“原子城”。

原子城纪念馆展厅展陈

沿途还随处可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共筑中华振兴之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标语,还未正式进城,我的心便被这样的氛围所感染,随之激动起来。沿315国道外环线,由原子城东面进入,第一站就是原子城纪念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们先买了联票,包括了中国原子城的所有景点。接下来就是在原子城纪念馆门前的一系列预约、扫码、进馆的动作后,在大门口拍照,并在手机地图软件上打卡。在纪念馆前的石碑上刻着“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字样,由张爱萍将军所写。纪念馆的外观设计,源起于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生产厂房。在建造的过程中,设计者巧妙地利用了北高南低的地形,将纪念馆的一部分置埋于地下,从而形成了掩体的效果。乳白色半掩体结构,整个建筑庄严肃穆。

原子城纪念馆展厅展陈

原子城纪念馆门前特大的铜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拾阶而上,一枚特大的铜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纪念馆前广场上伫立,这是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的奖章。前行至入口处,可以看到纪念馆正面墙体上,有三组巨型铜质浮雕,中间被誉为《自然能量》的浮雕右侧太阳炽烈,左下方奔腾的江河水映衬着阳光,浮雕中央以钝性的放射状形象释放,暗示着核裂变的巨大能量,设计者用日月、水火、阴阳彰显大自然的魅力,抽象与具象的方法交织在一起,将人与自然、科技融为一体。

原子城纪念馆内展示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破场景。

纪念馆共分两层,一层是基本展厅,共分5个部分并围绕着圆形大厅依次排开,集中展示了221厂走过的风雨历程以及两弹元勋们、221厂的科技人员、工作人员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范。第一展厅是“历史抉择”。这个展厅主要以图片的形式再现核工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上世纪50年代,在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科技人员打破西方世界核威胁,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创办我国自己的核工业的伟大壮举。第二展厅“激情岁月”,向观众展示了221厂建设者的艰辛付出。这里,有一幕模拟场景:风雪苍茫,远山肃穆,三顶墨绿色的帐篷扎在苍茫的草原深处。白雪压塌了篷布,帐篷门前的两把铁锹立在寒风中,仿佛是在等待着主人归来。这幕场景真实地再现了1958年11月,221厂第一批建设者挺进海拔3000多米的金银滩草原開始基础建设的情景。

原子城纪念碑

原子城纪念碑

沿第二展厅甬道继续游览,是“勇攀高峰”和“东方巨响”两个展厅。其中第四展厅“东方巨响”利用科技含量很高的幻影成像技术,展示了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时震撼人心的场面。随后我们到了纪念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共和国的记忆”,这个展厅用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反映王淦昌、邓稼先、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和曾经为共和国核物理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无名英雄在221 厂的奋斗历程。最后,我们在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东风二号导弹停留片刻,之所以称它是镇馆之宝,是因为它曾于1966 年10 月27 日在我国完成了带核空中爆炸试验,而成为了共和国核工业发展史的见证。

二层是临展区,由于时间有限没去参观。

原子城的上星站,从这里零次专列运往罗布泊

原子城的上星站,从这里零次专列运往罗布泊

二分廠——原子弹总装厂。

“神箭”

从纪念馆游览完毕出来后,我们沿内部道路绕行到高耸的退役纪念碑——原子城纪念碑。这座巨大的花岗岩石碑,外形有点儿像“神箭”,高约25米,碑体呈黑色,四棱台形。碑顶上悬着一个银色的圆球,据说它象征着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石碑左右两侧分别镌刻着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枚氢弹爆炸的图形,并写上了爆炸时间。石碑正面是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12个刚劲有力、笔饱墨酣的金色大字。

石碑背面刻有长篇碑文:“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枚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1964 年10 月16 日,中国首次核试验爆炸成功……”向我国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这一伟大事业贡献了青春年华乃至献出生命的人们致敬!

通往罗布泊

短暂的致敬后我们继续赶路,驾车绕过原子城内的居民区、将军楼等,看见远处居然有一列火车停在了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就像专门在这里搭建了拍摄电影的场景一样,这里就是原子城的上星站。欣喜的是,这片区域除了我们两人还有一名值班人员和一条狗外,居然没有其他游客,心想简直太完美了!上星站位于二分厂以南0.5公里处,当时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在二分厂组装完毕后,通过这里的零次专列运往新疆罗布泊。

形似小山的掩体建筑——爆轰试验场,在观察台设有多处瞭望孔。

上星站可以说是见证历史的一座建筑,这里停靠着一列代号是Y Z31104的老式绿皮火车,还原了当年装载原子弹的场景。出于保密和安全考虑,上星站的设计十分简单,30米长的站台上除了几条用于吊装的拱梁外,没有任何建筑。据当时的科技工作者回忆,装载上车时,没有鲜花,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一切行动都是在夜间秘密进行的,工作人员还认为是一次普通的货物运输,其实他们已完成了一项特殊的使命。

爆轰试验场内的“金银滩”纪念石。

就是这样一个即便在当时也达不到三级站台标准的站台,却承载了共和国发展核工业的梦想。就是这片神秘禁区,曾经三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共和国的和平与安宁。现在,虽然这列火车已经非常破旧,但里面却承载了惊人的传奇故事。

我和小伙伴在上星站各自完成了独立的“拍摄任务”后,准备向爆轰试验场方向开进,中途顺便看了一下二分厂。二分厂总占地面积527公顷,建筑面积2.5公顷,这里建筑都是掩体和半掩体的,主要承担高能炸药研制、生产、试验,以及核部件生产、组装、总体装配,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就是在这里装车的。游客手册上说这里一共33幢楼,因为我们去时大门紧锁,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外观了,建筑数量也无从考证。由于地面裸露的建筑不多,所以在外面看上去很空旷。从门口的哨亭、围墙四周的瞭望角楼和围墙上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可以感觉到这里曾是一个重要部门所在地。静静的院落仿佛在酝酿着新的故事,也许不久,这里将重新响起隆隆的马达声……

爆轰试验场大门外摆放的坦克。

孕育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地方

1964年10月16日清晨,晴空万里。千古空旷的罗布泊笼罩在一片紧张、肃穆的气氛之中。“起吊!”卷扬机发出巨大的沉闷轰鸣,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枚原子弹端坐在吊篮里,冉冉升空登塔。102米高的铁塔在晨曦中傲然挺立,在它的顶端建造了金属构成的小屋,此时的原子弹就静卧在里面。围着铁塔,在约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呈放射状地排列着近百种效应物,它们被用于检验原子弹强大的威力和破坏的程度,其中有飞机、军舰、大炮、坦克、车辆、桥梁、铁路、战时工事和民用楼房,有专供试验用的老鼠,还有各种测试仪器。

“哒哒哒.....”操纵台上,一排排彩色灯钮依次序迅疾闪烁着,报时员发出庄严的声音,“9、8、7、6、5、4、3、2、1、0 !起爆!”

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正门。

15时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了,罗布泊深处突然出现一道红色的强烈闪光。地面紧接着升起一个巨大的火球,犹如出现第二个太阳。巨大的火球翻滚着,慢慢地升上高空,席卷着残云烟雾,不断地向外膨胀,缓缓地变幻着颜色:桔红、菊黄、靛青、草绿、绒白、姹紫,最后凝聚在空中,形成拔地而起的参天蘑菇云。

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手稿。

這惊人的一幕就发生在爆轰试验场。爆轰试验场又称“六分厂”或“靶场”,是专门进行爆轰试验的场所,占地面积34 平方公里。由于试验目的和规模不同,试验场分别进行爆轰冲击试验、常规武器试验等。爆轰试验场于1995 年5 月11 日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浮雕墙、小广场等项目的修建,爆轰试验场已经成为中国原子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了。

在爆轰试验场入口有一个巨大的深坑,是当年用来填埋废弃物的。因为这个深坑曾在我国核研制历史上作出过突出贡献,所以有了“亚洲第一坑”的美誉。爆轰试验场主要由6 个整体浇注的混凝土掩体组成,掩体上覆盖着厚厚的土层,主要起掩护和保密的功能。在其中之一的掩体外层,覆盖着一块厚达5 厘米的钢板。这个爆轰试验场看似是一座小山,其实是观察台。瞭望孔一侧的金属墙厚约1.3 米,墙质似黑色的钢板,瞭望孔前是一片被炸成乱七八糟的土地。从这里,似乎还能听到当年爆炸成功时人们的欢呼和掌声。

乐器冬不拉。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音乐艺术馆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美妙的旋律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传遍了世界。这首歌曲便是被尊称为“西部歌王”“民歌之父”“人民音乐家”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的代表作。

王洛宾1913年生于北京,父亲王德祯是画匠,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十分爱唱京剧和昆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宾自幼就喜爱上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惊人的感受力和记忆力。王洛宾是个纯粹的音乐艺术家,为民歌物我两忘,他倾注毕生精力,收集、整理、改编、创作、传播了千余首久唱不衰的祖国西部民族音乐作品。

在中国原子城内环路的尽头,有一座非工业化的建筑,那就是王洛宾音乐艺术馆。这里是我们在海北一行的最后一站了,当我们车开到路尽头发现这座建筑的时候,眼前一亮,很是惊喜,没有想到这里还有如此的艺术气息。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建筑整体造型是立方体,正面是一面纪念墙,呈便签纸造型,表现了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从金银滩走向世界。

王洛宾铜雕像

走进展厅,里面展示了王洛宾先生的雕像、创作经历、不同时期的歌曲手稿,还有他用过的热瓦普、冬不拉、艾捷克等演奏的乐器等。其中主展厅由“走向音乐圣地”“在音乐圣地的多彩绽放”“矢志不渝的音乐追求”“西部音乐的传歌者”“乐缘情未了”五个篇章构成。

在游览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时发现,我们所熟知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是1939 年王洛宾参与电影《民族万岁》拍摄时,结识了当地藏族千户的女儿卓玛,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这首情意悠长的歌曲就此诞生。王洛宾后来回忆说:“创作这首歌时,采取了哈萨克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的音乐素材,并吸收了汉族和藏族的民族元素,歌词是即兴创作的。”

听着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内循环播放的歌曲,回想着王洛宾的艺术人生和迷人的音乐作品,它们永远是一首旋律跌宕起伏、回味无穷的天籁之音。

离开王洛宾音乐艺术馆,驱车前行,驶过厂区,只见辽阔的草原上星星点点的厂房和宿舍,房舍或聚或散,或高大或低矮,或隐蔽或袒露,还有宽窄不一的水泥路伸向四面八方。当年原子城的创业者在这块从不长树的地方栽种的几十万株树木,依然枝繁叶茂。片片绿叶仿佛都是飘扬的旗帜,昭示着一代科学工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将这座海拔3100多米的小镇装点得生机勃勃。

猜你喜欢

王洛宾掩体两弹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
稼先的故事
美国:中小学开始装防弹掩体
永远的王洛宾
瑞士将关闭国内一半掩体
陈士榘:抓获第一名日军战俘的新中国“两弹”基地功臣
王洛宾
贺核工业60周年
朱光亚:“两弹”元勋、战略高科技帅才
在那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