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艺术学院服务新疆文化产业路径研究
2021-11-14杜娟,李婷
杜 娟,李 婷
(新疆艺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一带一路”建设赋予了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当前,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新时期为加快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新疆对于高素质文化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而高校肩负着文化引领、服务社会的使命和责任。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艺术学院服务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新疆艺术学院服务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新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服务
新疆艺术学院充分结合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市场需求,在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上作出探索,从专业设置、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会展管理、剧场管理、演艺业管理与运作等文化产业相关课程,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先后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乌鲁木齐市文化局、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重要单位合作,为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之路奠定了基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突出质量与内涵发展,以教育教学培养人才,为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贡献了力量。
(二)为新疆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服务
近年来,新疆艺术学院师生先后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新疆国际舞蹈节等重大展演活动,同时,也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疆艺术学院师生先后在国内外的重大文化活动和赛事中获得了多项大奖,产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学院作为首批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和欧盟艺术院校联盟成员单位,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三)为“产学研”服务
学院重视提升人才、学科、科研的创新能力,构建协同创新模式,在服务国家和区域文化发展的战略需求方面,承担起非遗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重任;在院级科研与教研工作中,将文化产业产学研总体发展规划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例如,与乌鲁木齐文化局合作,共同制定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合作,共同进行新疆非遗调研与开发等。在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方面,积极与多家国内学术研究机构合作,实施多项产学研基地建设与培养计划,很好地服务了新疆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四)为新疆文化创意、创新、创业服务
学院重视对文化创意、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多次邀请新疆知名创业培训机构“启迪之星”进校辅导;与多家文化企业签订实习实践基地和三创工作的孵化合作;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鼓励学生创业。新疆艺术学院每年通过与政府、社会联动合作举办毕业生作品展、人才推介与交流会活动,把文化产业的人才传播到各行各业,推动文化市场人才的流动。学院联合乌鲁木齐市特色文化街区、民营美术馆、新疆卡尔罗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通过与文化企业间的广泛合作,总结和梳理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和特色,同时思考了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相结合、如何创新文化发展、如何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为推动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并供领导层决策参考。
(五)发挥现代文化引领作用
新疆是多民族融合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与助推器,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凸显现代文化引领作用,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元素,达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新疆艺术学院推出的精品剧目、影视作品、演艺活动均由各民族演员共同参与,创演者与观赏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性,对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作用。
二、新疆艺术学院人才培养与服务新疆文化产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理念与观念陈旧滞后
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上,一直存在二元对立的思维误区,对于公益性与产业性的区分和共性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思想调整,导致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专业名称设置出现了一些偏差。
(二)服务新疆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弱
新疆艺术学院的大多数文化产品集中在对于文化资源的依赖上,或者处于模仿阶段和文化资源的浅层次开发生产阶段。创新能力不足会影响新疆艺术学院服务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三)服务新疆文化产业重点不明确
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发展文化产业需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带动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调研结果显示,新疆文化产业的重点是文化旅游业、民间工艺美术业、节庆会展业、广播影视传媒产业、演出娱乐业、新行为文化产业等,推动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把重点精力放在这些排名靠前的产业中,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
(四)服务新疆文化产业新业态重视不足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领域内出现了很多新兴业态,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行业门类和基于互联网、云计算融合出现的新兴业态。新疆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主要涉及动漫游戏产业和数字文化服务业、网络文化科技业等三大类。新疆文化产业在“智能化”和“大数据”、“云计算”带动下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相对于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疆艺术学院在产业链供给、配套设施和硬件方面却没有跟进,例如各类实验室的开发与建设、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建设、文化产业创新孵化基地的建设等方面都相对缺乏,使得新疆艺术学院在文化产业产学研成果孵化方面的动力不够足,相应的效率也没有提高。
(五)服务新疆文化产业融资平台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平台依托市场主体,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基础、银行信贷和民间资本为主体、股市融资为补充的多元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新疆艺术学院在融资平台的建设上缺乏与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嫁接,导致服务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渠道、内容窄小。
(六)服务新疆文化产业人才欠缺
人才资本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文化产业要快速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者。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专业师资力量弱,拥有博士层次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少,限制了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院师生在服务新疆文化产业方面科研成果、科研立项少,体现在基础理论研究较少,亟需提高理论研究的高度和深度。
三、新疆艺术学院服务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坚持理念先行,不断完善配套运行机制。
1.实施激励机制
加强与文化产业相关教师的政策倾斜,支持师生深造。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对于在文化产业类比赛中获奖的师生,根据奖项级别及时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2.建立竞争机制
学院可将地方文化产业相关单位作为服务对象,在高校与政府间、高校与企业间产生更多的联动和合作,在市场与服务间架起桥梁,在促进产学研的总体发展中发挥出桥头堡的作用,不断优化社会功能,同时建立起高校间、企业间的竞争机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提升文化产业的总体服务质量
1.加强资源整合与跨界合作,搭建服务平台
新疆艺术学院可以扩大思路,通过建设文化产业园以及文化产业基地,形成具有联动效应的文化产业服务平台,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高校,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联动,双方相互扶持,共同推进文化产业优化发展。
2.适应新常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高校人才的优势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将高校的文化产业在地域层面进行聚集,使高校文化产业和地方文化产业在空间层面进行交融渗透,从而加强与新疆文化产业的交集。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将现有科研成果进行落地转化,提高转化率,提升产品的文化属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文化需求,促进地域文化消费,以达到提高社会效益之目的。
(三)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1.鼓励文化产业人才走出去
作为新疆地区唯一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新疆艺术学院培养的人才要主动走向社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使文化产品成为沟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感情和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学院要抓住机遇,利用好新疆文化企业的先天优势。
2.加强高校间的人才合作,实现强强联合
新疆艺术学院可与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在产学研、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尤其是和一些其他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高校,立足新疆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展开合作。
3.完善人才培养、激励与引进机制,提高师资水平
积极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战略,大力拓展人才引进的领域和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国内外技术、管理、营销等优秀人才,加快引进亟需的国内外高层次优秀人员和团队来疆工作。师资培养与人才引进并重,才能真正解决新疆文化产业类人才量与质的问题。
4.进一步以产学研培养模式推动学科发展
将高校、产业、社会三者结合,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将产学研培养教育模式应用在实践当中,把人力资源作为有效供给资源,将实践教学基地和本院文化产业相关教育教学机构联合起来,构建创意人才培育基地,并将学院优秀学生推荐到相关企业与机构进行实习实践,开阔学生视野,并反哺教学;此外,还可以与内地兄弟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以委培、定向等培养方式将本院优秀教师和学生推荐到这些高校进修学习;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可以通过产学研教育模式培养一批适应产业需要、符合市场导向的人才。
四、结语
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作为高校中实施文化创意教育及人才培养的专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新疆高校发挥其人才培养库、智囊团的作用不可分割,这也是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高校具有从事公益服务的天然属性,有职责和义务向社会提供社会服务。高校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为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与公共服务,以高校自身的学术、科研、教育优势,依托本地资源,发挥高校“文化润疆”的作用,为推动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具体到新疆艺术学院上,需要其在服务文化产业的同时兼顾教育教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在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的同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需求,实现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与高校自身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