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因素及对策分析

2021-11-14黎胜程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监测点环境监测

黎胜程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污染治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人员、设备、技术、管理、标准物质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因素的影响,实际环境监测结果可能会与实际数据存在较大偏差。对此,为能够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需要对环境监测质量和质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1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因素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因素包括以下内容(见图1)。

图1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因素

1.1 人员因素

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对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质量等环境质量监测大类进行监测分析,每种环境质量监测大类下还可以细分出更多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但无论是何种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其都需要由人员来实现[1]。因此,若是参加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综合能力较差,对环境监测流程不了解,或者对环境监测设备操作不熟练,那么就可能导致环境监测结果缺漏或者精准度较低等情况,进而影响到环境监测效果。

1.2 设备因素

环境监测设备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对环境监测产生影响。在具体的环境监测过程中,不同的环境监测环节使用的设备也不一样。例如,在监测颗粒物浓度时常用颗粒物采集仪,在通过仪器设备获取颗粒物浓度后,还要通过分析天平、离心仪等设备进行后续监测,如果其中一台仪器的精度不满足要求,最终的环境监测结果将与实际结果不同。针因此,一般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测前均会对仪器设备进行调试校准,以此来保障仪器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状态。在完成环境监测任务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保养,进一步保持仪器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若是工作人员对于仪器设备的校准和保养不符合规定要求,将无法对仪器设备在精准性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发现和解决,最终影响到环境监测的有效性。

1.3 技术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环境监测技术手段越来越多。不同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保障环境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应根据不同环境监测项目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选择时应以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作参考,避免技术手段的随机选择,减少技术手段产生的影响。

1.4 管理因素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包括样品管理、监测点选择、监测仪器选择、监测技术选择及应用流程等,管理效果的好坏也会对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性造成影响。在开展环境监测管理时,需要严格遵循现有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相关要求,从监测点确定到实验报告的出具,全流程均需引入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同时,在具体环境监测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环境监测管理人员全面验收该环节的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环节的工作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看,可能会对环境监测管理水平造成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如监测设施、监测人员能力、监测环境等,不同的影响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具体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关注分析。

1.5 标准物质因素

作为环境监测中被监测物质的参考标准,如果标准物质的准确度较低,也会影响监测仪器的准确度。然而在具体应用时,受工作环境的影响,标准物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若此损耗在合理范围内,将不会对最终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性造成影响[2];反之,若是此损耗范围超过合理范围,就需要及时更换标准物质,否则会影响最终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性。此外,不同的标准物质也有不同的使用年限,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相关内容,当标准物质达到使用年限后,就需要及时更换,多维度保障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保证对策

2.1 环境质量控制现状

2.1.1 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随着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部分环境监测机构过于重视自身的发展速度,忽视对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再加上未设置有独立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导致各类环境监测环节缺乏有效协同,影响到最终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效果。

2.1.2 监测点布置不合理

为保障环境监测的可靠性,必须要根据环境监测的实际特点,在待监测区域合理选择监测点的同时,保障环境监测的全面性。现阶段,常用的监测点布置方法如随机抽样布置法、对角线布置法、十字格布置法等[6]。在具体监测点布置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布置方法,均需要满足上述监测点选择要求,进而对监测区域进行全面监测分析,保障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部分社会环境监测单位为能够提高环境监测效率,降低成本,在实际监测时没有严格按照监测点布置要求进行监测点布置[3]。例如,所布置的监测点数量不符合标准样要求,以至于后续样本采集过程中虽然采集到足够的样本数量,但具体样本数据却不全面,使得具体监测结果受到一定影响。

2.1.3 监测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在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分布不均衡情况。相关情况在监测人员方面的主要体现便是部分地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再加上缺乏系统性的培训指导和缺乏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等情况,导致具体环境监测过程中不能够对各类环境监测技术、设备进行充分运用,实际责任意识不足,导致环境监测无法发挥出最佳成效。

2.2 环境监测质量保障对策

2.2.1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具体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中可以接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将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模块化划分,例如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模块、水体环境监测模块等,不同模块下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化,然后以国家及行业现行规定标准作为参考依据,为细化后的工作内容制定合理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来为环境监测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约束和参考[5]。此外,还需要在单位内部设置独立的环境监测管理部门,该部门的实际工作内容就是参考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监测结果的精准性。

2.2.2 优化监测点布置

第一,确定环境监测点范围。例如在对土壤环境进行环境监测时,需要先确定待监测区域的边界范围,然后以此为基础合理选用监测点布置方式和布置数量,进而保障样品采集的代表性,为后续环境监测提供重要样本支持[4];第二,在监测点布置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环境监测点布置方案进行具体监测点布置,通过监测点对待监测区域实施持续监测,获取可靠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2.3 加强人员培训

首先,要根据环境监测的相关工作内容,在业内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人员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其次,具体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现行环境监测标准、环境监测中技术手段的选择、仪器设备维护保障及校准、安全责任意识培养、仪器及技术使用等。要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对比较优秀或进步较大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发相关人员培训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还需要将环境监测效果与环境监测人员的日常工作绩效相挂钩,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同时,保障环监测质量及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其实施效果将会直接影响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因此,环境监测单位必须要重视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做好环境监测点的布局及相关人员的培养,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多方位有效性。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监测点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FCM聚类和漏失模拟的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设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气污染源定位算法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