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被“抬轿子”
2021-11-14陈文国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23期
文/陈文国
“抬轿子”是与权力伴生的社会现象,如蝇附骥,防不胜防,且抬得越高,摔得越重,从古至今因之身败名裂者大有人在。春秋时期,作为首霸的齐桓公曾九合诸侯,风光无限,但就是被易牙、竖刁、开方抬了轿子,未得善终,其惨痛教训值得领导干部认真汲取。
从人的本性来说,谁也不愿干抬轿的辛苦活儿。有些人看似乐得抬轿子,实际是无利不起早,看中了坐轿人手中的权力,以及权力所能带来的好处。面对歌功颂德、赞美夸耀,手握权力者难免被言行蒙蔽,在晕晕乎乎中失去了理性判断,进而出自矜之言、行脱轨之事,并惹祸上身,自毁前程。“抬轿子”现象之所以会一直延续下来,不外两大原因:一是被抬者主观上品质有欠缺,判断力不强,意志不够坚定,内心有得到认同和赞美的需求,有享受的欲望;二是“抬轿子”摆不上台面的目的始终不变,但形式却千变万化,让人防不胜防。现实之中,“抬轿子”的艺术越来越高超,高超到感觉不到在“抬轿子”,跟正常的人际交往没有什么分别。也正因如此,一些领导干部不幸被抬,结果翻落轿下,摔得很惨,甚至再也爬不起来。
领导干部不想发生被“抬轿子”的悲剧,就必须从思想深处彻底抛弃坐轿观念,刻苦修炼百毒不侵的“坚定初心”,刀枪不入的“钢铁之身”,看穿原形的“火眼金睛”,以及坚不可摧的“如磐意志”。特别是处理好深入联系群众与防止被“抬轿子”的关系,既要充分信任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珍惜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拉近与其感情上的距离,团结带领大家一起干事创业;同时,又要善于甄别、加强引导、化害为利,营造既充满关心又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上下级关系。要自觉汲取历史上“坐轿子”的沉痛教训,以现实中被“抬轿子”的反面典型为镜鉴,抛弃轿子,迈开步子,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