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助力 全民健身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1-11-14毛梦囡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国家体育总局科普科学

文/本刊记者 毛梦囡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各部委、各级科协、各类科研机构、学校以及各类行业学会等以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推动科普全面融入各项工作中,并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工作机制和活动形式。为促进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互鉴,即日起,科普时报开设“科普一线经验谈”专栏,分享科普一线的经验成效,共同助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冬季奥运会即将临近,冰雪项目热度升温,但对于零基础的新手小白,却往往因为防护不当,容易意外受伤;马拉松等户外运动越来越受追捧,但也有业余爱好者因缺乏科学专业的运动指导,无法应对突发风险而受到伤害;“挑战漫画腰”“悬空转呼啦圈”等网络热门运动引发网友争相效仿,殊不知却给身体造成伤害,带偏了科学锻炼的节奏……

全民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对体育知识的强烈需求也随之而来。如何让高大上、专精尖的体育项目“飞入寻常百姓家”?怎样将老百姓的体育活动纳入科学安全的轨道?“大众进行体育运动时,亟须推广科学的运动和防护知识。”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胡雅欢处长介绍,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体育科普事业进步,国家体育总局健全管理机制,以项目和基地建设为抓手,将科研与科普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基层科普活动,让体育科学普及工作触达到每个最需要的地方。

奥运健儿“同款”大夫 走进乡村卫生所

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以地形奇绝的织金洞和传承千年的金砂锅闻名,也是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由于气候和劳作方式的原因,这里的人们普遍受到骨关节疾病的困扰。九月的一天,织金县后寨乡麻窝寨村的村民们迎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刚刚在东京奥运会服务过奥运健儿的医疗专家,在这里的卫生所开起了运动伤病义诊!

大夫们到来后,耐心地问诊、开药、按摩、针灸,老人们的脸上笑开了花……

这温暖的一幕,出现在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举办的2021年“体质测试送健康”体育科普公益活动中。活动期间,专家把自主研发的“健康减重活力操”教给孩子们;爱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则学到了“骨关节活力操”;体育爱好者们可以走进健康知识大讲堂,跟主讲人来一场面对面的交流学习;老百姓登上“国家国民体质检测车”,就能拿到个性化的体质测评报告,并获得详细的“运动处方”……

这辆检测车开过的地方不止贵州织金,全国31个省(区、市)都留下了体育总局专家们的足迹。他们主办线上“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知识技能培训班”,给山西省繁峙、代县的相关从业人员开课,帮扶他们提高职业技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在各地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科普讲座,并以社会实践形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知识,极大地助力社会大众的健康发展,为健康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实现“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的目标,体育总局组织科研专家队伍走进社区、村镇、学校等地积极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内容包含多个年龄群体、工作领域和关注角度,如针对幼儿园教师及家长以及儿童保健医生的“科学运动——幼儿生长发育的源动力”,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与健康促进”,针对慢病人群的“运动预防慢性病”,针对健身人群的“健身运动中的风险与防范”“跑步的运动营养”等,让专家把科普讲台设立在基层最需要的地方。

因地制宜 科普援藏推动体医融合

为加快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西藏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2021年7月,一场以“促进体医融合,增强国民体质,建设健康中国”为主题的科普援藏活动在西藏林芝展开。

林芝气候温润、风景秀丽,独具特色的藏医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对护佑当地人民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一场“藏医促进人民健康”的演讲既生动又贴近生活,吸引了几百位农牧民前来聆听,不时有人回头打量着国民体质检测车,被紫外线晒得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好奇。“大夫,‘骨密度’‘糖基化’都是什么意思啊?”走下检测车的群众拿着体检报告有些茫然,来自北京、四川等地的专家们耐心地一一解答,并将对症的药品仔细包装好交给他们。

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当地多发高血压、膝关节损坏等疾病。建设健康中国不能只靠一两次义诊,更重要的还是推动体医融合,培养起人们日常的健身习惯,于是专家们举办高原运动与主动健康讲座,讲解在高海拔地区如何进行科学的运动、如何进行运动康复、预防慢病,化“被动健康”为“主动健康”。这些知识也讲到了当地群众的心坎儿里。

当为期一周的活动结束时,专家们心系当地人民的健康状况,甚至有些舍不得离开。令人欣慰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向林芝市科技局捐赠的体育科普书籍和设施,会与援藏专家们传授的知识一起,长久地陪伴在林芝人民的身边,守护他们的健康。

户外运动“入门”难 权威指南来了

从东奥到冬奥,一大批曾经冷门的体育运动,通过奥运健儿的精彩表现“圈粉”无数。但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具有一定经验的爱好者,都很容易遇到问题和走进误区,尤其是一些户外运动,如果不及时学习安全知识、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就容易发生意外、危害健康。

这样的现象不是个例。为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体育科普热点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国家体育总局也制定了体育科普项目管理办法,开展了一系列体育科学技术普及项目,并将其设置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对批准立项的给予经费支持。

“这样就为开展体育科普项目给予了稳定的支持,并且具有可持续性。”胡雅欢介绍,项目成果形式为科普影音视频、科普微文、科普图书、科学健身、特色科普示范活动等为主。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已发布了2021年度第一批体育科普项目指南,聚焦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马拉松、登山、攀岩、潜水、马术,以及游泳类和滑雪类运动项目。

用科研推动科普 以人才回馈社会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体育科普知识的传播率,国家体育总局探索了多种传播形式。在疫情关键时期,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全国体育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征集体育科普影音视频、体育科普微文和体育科普图书,以“专家评审+公众评选”的方式选出优秀作品,助力科学战“疫”。

国家体育总局不仅组织选手积极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和全国科普实验大赛,还举办了2021年全国体育科普讲解比赛。一批优秀选手站在讲台上,用精彩的语言、自信的表现传达出体育的魅力,做到了广泛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倡导科学健身方法,推动公众用体育点亮美好生活。

亮点纷呈的科普活动如同一颗颗宝石,要用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将它们串起来,离不开科研活动的举办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多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培养了数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科普工作者队伍,从享誉全国的知名教授,到充满活力的青年人才,甚至在读的研究生、本科生,都热心参与体育科普活动,形成了注重科普、回馈社会的良好氛围。此外,国家体育总局还进行了科普统计调查工作,着力建设体育科普项目库和成果库,设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普徽标,延续体育科普工作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和科技部印发了《国家体育科普基地管理办法》,以推进国家特色科普基地体系建设,规范相关管理。

北京冬奥百日倒计时的钟声已经敲响,冰雪中积蓄的能量静待起航。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华侨冰雪运动博物馆,国家冰雪运动科普示范基地已竣工,届时将成为集体育、科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重要对外窗口,与精彩的比赛、拼搏的健儿一同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冬奥科技成就、传递火热的运动精神,也再度点燃全民运动的澎湃激情。

猜你喜欢

国家体育总局科普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斗地主”也是体育了!
对国家体育总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探讨
科学拔牙
竞技体育的“三驾马车”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