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碳中和”的历史机遇
2021-11-14赵永霞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接下来的10年,将是碳中和目标达成的关键阶段。
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欧美发达地区基本都经历了50~70年。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仅为30年,无疑给各行各业尤其是工业部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与挑战。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过程中,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将出现一系列变革,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需实现统一与共赢。
据了解,现阶段各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多采用3种途径,一是发展生物能源,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提升材料与能源的利用率,三是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足迹”。纺织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需要从资源(能源)供给体系优化、工艺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着手。
目前,一些细分领域已根据行业的战略定位及现实发展情况开展了相关工作,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比如于2018年成立的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通过综合考察国内外相关的可持续原料采购、产品质量、化学品管理、社会责任、供应链管理、环境管理指标要求等标准体系,制定了较详细的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及其全生命周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截至去年年底,该联盟已拥有10家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企业成员及163家产业链成员。未来,将继续推动相关政府部门、可持续发展机构、领先的价值链合作伙伴(溶解浆供应商、纺织服装制造商、品牌商等),以及投融资部门等形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非单个环节能完成。随着相关工作的日益深入,从国家到行业甚至社会层面都将对生产企业的碳排放提出要求。比如强势终端品牌可能会据此对供应商设置门槛。要想行稳致远,企业须做出长远规划,从被引导向自主导向转变,提前布局并落实到行动上。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提高,“碳中和”相关产业或将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根据一些机构的预测,我国实现碳中和可能需要数百万亿级的投资,绿色金融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统制造业应妥善利用好这一契机,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