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1-11-14黄海峰
黄海峰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南通 226000)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当中,遗留下来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明,同时也是维系我国各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能够有效地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防止宝贵的文化遗产出现失传的情况。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融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能够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升华,帮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一、高校声乐教学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一)能够发挥传承和发展的优势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合理的传承、发展和利用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而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理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让学生都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学生在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接触的时候,可以学习到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掌握相关的表演技能,并且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这对于非遗的保护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采风活动,通过曲谱记忆、摄像、录音等各种途径,再加上阅读历史研究资料以及搜集大量的文献等方法,来对非遗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非遗。
(二)可以发挥科研的作用
高校具有非常强的科研能力和非常高的科研水平,其音乐系当中包含了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比如音乐文化学、音乐表演学、音乐传播学等各种音乐类的人才,这些人才在音乐科研方面能够形成合力,并且在非遗的保护当中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参与到整理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而且还可以开展各种非遗的展览、演出等工作,进行非遗文化的普及宣传等。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音乐系的教师和学生发表关于非遗研究的各种学术成果,比如专著、论文等,从而体现出在保护非遗的过程中具有的突出优势。
(三)具备非遗实践和演出的优势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传统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已经明显滞后,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受到了明显的破坏,保留了大量的非遗文化的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空巢化趋势,众多年轻人都走到外面,外出打工,村里面只留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其难以完全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职责,导致大量的非遗已经逐渐变成绝响。此外,虽然有一些民俗村和旅游景点当中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方面的表演,但是在保护和传承方面也存在较多的短板,无法肩负起保护非遗的重要责任。而高校则在非遗保护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可以通过学术交流、专题音乐会、比赛等各种途径进行非遗保护活动,而且具有系统性、规模化等特点,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能够发挥无法取代的作用。
二、非遗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聘请民间艺人开展声乐教学
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在学习非遗文化与声乐知识的时候往往都是由学校自身的教师来引导和传授的,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演唱或者演奏能力,则由教师面对面进行演唱和演奏,然后教授给学生,如果教师演唱或者演奏能力较差,那么学生只能够观看乐谱或者曲谱来学习,这样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高校可以聘请专门的民间艺人来到课堂中,让民间艺人来教授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接触到具有浓郁民间风味和原始风味的非遗作品,而对这些非遗作品进行学习,可以确保学生演唱或者演奏出最原生态的味道,让最原生态的民间非遗作品真正地后继有人。
(二)对师资力量进行整合,打造专门的研究团队
在声乐表演方面,高校往往比较缺乏原生态非遗教学的师资力量,在非遗课堂教学中显得力不从心,更谈不上针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非遗演唱理论、表演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教育。此外,要想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有效地融入非遗,单纯地依靠听录音、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模仿演唱或表演,或者单纯地依赖于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都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必须要对非遗师资力量进行全方位的整合,着力打造一个专门教授和研究非遗的教师团队,由这个教师团队负责对非遗进行科研和教学等工作,并且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完善的非遗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对非遗进行推广和传承。总而言之,只有打造一个专门的非遗教师团队,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高校对非遗进行保护、传承的作用,并且真正地促进高校声乐表演专业的不断发展。
首先,从高校内部的声乐师资方面入手,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声乐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对当地的非遗声乐资源进行大力开发,并且逐步培养出专门教授非遗声乐知识的教师,不断地提高其专业素养,使其在非遗声乐文化的开发和教学中全身心地投入。高校还要对现有的声乐专业教师资源进行大力整合,提高其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能力,进一步保证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效果。其次,从高校外部的声乐师资方面入手,高校一方面要大力聘请优秀的非遗传承人到学校进行专门的教学和讲座等,从而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研究视野,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学生,使其深入到当地的乡间村落中去,专门寻找优秀的民间音乐大师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
(三)开设专门的非遗声乐文化课程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高校要针对当地的非遗声乐文化进行整理和汇总,并且设置专门的非遗声乐文化课程。首先,高校要立足于当地非遗文化的特色,并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非遗声乐资源进行整合,真正地让学校成为学习和传播非遗文化的教育基地,并且营造一种良好的非遗文化传播氛围,不断地提高非遗文化在高校中的影响力,调动学生在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更多的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人才。其次,在针对非遗声乐文化进行教学的时候,高校可以以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推广当地的非遗文化,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非遗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使其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并且自觉地参与进来。最后,要在声乐课程教学中融入关于非遗文化的相关内容。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高校要在非遗声乐文化教学过程中对各种先进的音乐理论进行整合,并且制定专门的非遗声乐文化保护体系,通过系统的方式整合非遗声乐文化课程,使古老的非遗声乐文化能够在当今社会焕发出全新的、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对其中的艺术价值进行不断的发掘,使其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编写非遗声乐文化校本教材
要想对当地的非遗声乐文化进行更好的继承,并且教育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非遗文化人才,高校必须要对当地的非遗声乐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并且编写非遗声乐文化校本教材。首先,要加大对非遗声乐文化校本教材的资金投入,要花大力气聘请专门的民间非遗文化传承艺人、非遗文化研究学者和专家等相关人员,并且开展深入民间的调查和走访等相关工作,认真进行资料整合、史料筛选,从而编写出科学、系统的非遗声乐教材,然后上报教育部门审核,并且加以修订,以确保非遗声乐教材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其次,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非遗声乐文化教材的丰富性和科学性,教材编写人员可以对其他高校的非遗文化教材编写经验进行积极的借鉴,从而做好教材内容的甄别、选择和优化等,对教材的各个版块进行合理设计,然后选取其中的精华内容,并且通过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文字等进行介绍和说明,便于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非遗声乐文化的内容,全面地提高非遗声乐文化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通过科学的方式融入非遗文化,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非遗文化,另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非遗文化保护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其肩负起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的历史使命,全面地提高我国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