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实践研究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民歌声乐传统

刘 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38)

传统音乐集岁月之精华,聚文化之底蕴,传播和传承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隽永的文化魅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力量和民族情感,是长久以来优秀音乐文化的积淀。直到现在,我国传统音乐依然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为了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校应合理挖掘和利用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创设多元化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境,丰富声乐教学内容,使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实现融合创新。为此,声乐教师在进行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时,应通过整合声乐教学内容及创新教学方法等各种手段,为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课堂创造契机,发挥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价值,加大高校声乐教学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力度。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凸显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声乐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重视多元文化的融入。声乐教师应当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明确声乐人才培育方向,转变声乐课程教学理念,加强声乐教学课堂的有效改革。为响应国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不断增强当代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声乐教师应当主动探索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课程的现实路径,有效整合传统音乐文化,提高现代声乐教学课程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在学习声乐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增长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传统音乐文化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建构全新的高校声乐教学课程模式。这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声乐探索积极性,挖掘学生声乐艺术学习的潜力,不断提升声乐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还能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在转化,提升高校声乐人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对策探析

(一)激发参与热情,创设生动教学课堂

在高校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声乐艺术审美潜力,声乐教师应当为学生建构个性化声乐教学课堂,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声乐活动当中,并在其中合理渗透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启蒙学生的传统音乐文化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在开展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教学活动时,声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歌词,深刻体会歌词内容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指导学生思考声乐作品的意境,分享自身从中体会到的感受,促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深情地诠释声乐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声乐演唱审美水平提高。为了激发学生声乐演唱的欲望,声乐教师可进行现场伴奏,给予学生充足的声乐演唱表达空间,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到声乐演唱意境中,夯实学生的声乐演唱基础。在学生完成声乐作品的演唱之后,教师应当及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味与意境,进而形成思想共鸣、情感体验,使学生收放自如地控制声音,契合《我住长江头》的文化意蕴,完成高质量的声乐演唱。

(二)加入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为有效提高高校声乐课程教学质量,完善声乐课堂教学效果,声乐教师应当紧随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在课堂中加入合理的技术教学手段,为学生建构全新的声乐学习环境,并采用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合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声乐教学中的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提供技术手段。因为,在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课堂进行融合时,部分传统音乐文化魅力不易被展现出来,声乐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全面呈现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体会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不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文化修养。

例如,声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声乐作品《葬花吟》时,为有效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强化教学效果。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声乐教师可基于相关科学技术的支持,合理渗透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进行思考,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比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经典片段;还可通过微视频来呈现不同歌唱家对《葬花吟》的艺术诠释。之后,声乐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声乐作品的演唱练习。这时,学生投入的情感更多,想象力更加丰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抓住声乐作品《葬花吟》的演唱特点,并将其与《红楼梦》文学作品的艺术底蕴和文化气息完美融合,还能掌握更多的声乐作品演唱技巧。

(三)发挥引导作用,弘扬传统音乐文化

声乐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艺术方式,可有效呈现词曲作者的思想追求和情感寄托,在丰富的二度艺术创作演唱实践中,提升音乐艺术的审美品位,呈现更深刻的审美意境。所以,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创新时,为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应当合理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把握。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也可以加入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以音乐欣赏作为教学载体,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感悟和审美,从而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声乐演唱中。

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音乐文化,高校声乐教学应当以传统音乐文化为根基,引导学生探索传统音乐文化的诞生、发展、演变历程,进而对传统音乐文化产生情感认同,使自我思想与传统音乐文化产生共鸣,实现声乐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目标。比如,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经典声乐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这可促使学生升华声乐作品演唱情感,对声乐作品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会逐渐增强,进一步发现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独特魅力。教师要调动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声乐作品中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夯实学生音乐文化基础。

(四)创设实践平台,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笔者认为,在进行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时,为使传统音乐文化发挥出一定的效能,促使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民族音乐知识,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创设丰富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声乐演唱实践机会,使其在专业的声乐舞台表演中,深刻地感受声乐内蕴的传统文化魅力。在具体的声乐教学环节,教师应当敢于创新,突破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局限,建构丰富多样的声乐学习环境,基于不同教学切入点,使学生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把握。

例如,在进行民歌《茉莉花》演唱教学时,声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探索这首传统民歌在不同地区的流变历程,加强对乐曲意境与文化底蕴的鉴赏。通过对这首民歌的全面鉴赏,学生对民歌《茉莉花》不同地区的版本以及不同演唱家的演唱形成了准确认知,从而能进一步指导自身的演唱实践。民歌《茉莉花》歌词简单、曲调悠扬、旋律婉转、情感细腻,彰显了传统民歌深厚的文化审美特色。为促使学生全面把握民歌演唱的技巧,与民歌文化意蕴完美融合,教师可通过专业汇报演出的形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不同学生对民歌《茉莉花》的演唱诠释,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聆听和观看过程当中,反思自己声乐演唱中的不足,提高民歌作品的文化审美品位,以更深厚的文化素养加强对此类民歌的艺术诠释,使传统音乐文化魅力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得到深化。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承担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加大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在具体的声乐课堂中,教师要在教授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同时,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使之形成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传统音乐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声乐演唱技巧,还能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对各种蕴含民族文化因素的声乐作品进行二度艺术创作,以丰富的文化积淀诠释声乐作品中的传统音乐的文化魅力。此外,教师还要在丰富的高校声乐艺术教学实践中,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和融合。这对于丰富教学情境创设具有显著的价值。因此,加强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对于高校培养兼具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平的高端声乐人才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民歌声乐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